一年制英国硕士,为什么成了热门讨论

文化   2024-12-25 11:36   广东  

‍‍

作者 | 冰点

本文转载自浪潮工作室



很少有某个地方的留学生像英国留学生一样,会集体怀念他们的留学时光。哪怕已经回国很久,还是会在社交网络上“不经意”地提起自己的英国留学经历。当这种现象愈发普遍时,便有了一种戏称——“一年英国硕,一生英伦情”。


甚至有人开玩笑称,徐志摩才是这一现象的“鼻祖”:徐志摩曾在剑桥大学学习18个月,并在回国几年后写下了著名的《再别康桥》——这份怀念之情,比起现在的留学生们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1]。


英国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无数留学生如此怀念?“深情”的英国留学生们,到底在怀念些什么?



学校强学制短,

回国后还能被母校“带飞”

总有几个固定的时刻,留学生们会不约而同地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母校,“QS世界大学排行榜”发布一定是其中一个。


虽然评价一所大学或者一个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有很多个维度,但排名显然是最直观的。而英国在QS榜单上,可谓常年稳定“霸榜”。


在 2025 QS TOP 100 大学中,英国占据了15所,仅次于美国的25所;而在前10名的大学中英国则占据了4所[2],这些都是英国留学生可以公开分享和怀念母校的“底气”。


如果学校的排名还在不断提升,那就更得好好宣传一番。毕竟自己也没做什么,这个硕士的“含金量”就跟着学校一起“飞升”了。


目前英国排名最高的院校是帝国理工学院,位列全球第2,而在2020年该校的排名还是全球第9[3];再比如南安普顿大学和利兹大学,2018年QS排名分别为102和101,到2025年则分别上升至80[4]和82名[5]。所以留学生们会感叹:学校简直比自己还努力。


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留学生中约有65%都在QS前100的学校就读硕士[6] / 图源:Unsplash


除了“面儿上有光”,学校排名高当然也给归国的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实际的好处。


上海近年发布的留学生落户政策规定,毕业于全球排名前50院校的留学生可以直接落户,毕业于51-100名学校的留学生在缴纳6个月社保后也可以落户,英国有19所大学就在这份名单中[7]。


就业市场上,毕业院校的综合排名也是企业HR相当关注的参考因素。根据猎聘2022年发布的报告,超八成的企业HR认为,QS前100院校的留学生和国内211/985大学的毕业生有着同等甚至更高的竞争力[8]。


相较于中国、美国和澳洲的硕士项目多数需要2-3年,获得这些实打实的好处,英国留学生们只需要一年。


在一个收集了全球九万多个硕士项目的网站上可以看到,英国19438个硕士项目中有77%的项目学制都在一年以内[9]。受益于较短的学制,英国留学生们这笔投资的“性价比”似乎也更高。


赴英留学的中国生源人数虽然在2020年后有所下降,但目前仍然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来源[6] / 图源:pexels


以伦敦和纽约的对比为例:伦敦地区国际学生的平均学费为25900美元[10],而纽约则是47600美元[11]。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建议学生的每月生活费为1470-1740美元,包含住宿、旅行、社交和其余的日常开支[10],一年下来的生活费最高约为20880美元;而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一年的学杂费、生活费预估约为21572美元,这里还不包括学生四处旅行的费用[12]。


算下来,一年制的英硕费用还是比美国两到三年的硕士费用要低不少。并且当美国的同学还在挣扎着完成学业时,英国留学生早已回国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还能拥有随之而来的落户、找工作、或者转换赛道“重启人生”的加成——这笔买卖,确实值得“炫耀”。



英硕一年的笑与泪,

都值得怀念

在异国他乡开启一段全新的学习、生活之旅,听起来还是挺有挑战的。好在中国学生不用特别担心适应问题。


这就不得不提到英国留学常被人吐槽的一个点——中国人实在是太多了。


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的数据,伦敦大学学院 2022/2023 学年的中国硕士人数达到了7755人[6],对比一下,北京大学2024年的硕士新生人数约为6936人[13];南安普顿大学的中国研究生占比甚至超过了80%[6],也难怪有人会说这是“反向留学”了。


但中国人多的好处在于,留学生们可以“抱团取暖”,不至于产生孤独感、不安全感等负面情绪。


201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留学生一般会和五个以内的中国好友建立“强连接”。这种“强连接”能为留学生提供各种信息,帮助他们快速、丝滑地融入国外生活。即使一年后毕业回国,这种“强连接”仍然可以继续保持并被带回国内,成为重要的人脉资源[14]。


除了来自同胞的帮助,英国学校也为国际学生提供了许多专业支持。


留学生可以向国际事务办公室、学生服务中心或者学生会寻求帮助,获得对签证、物流、银行、住宿等实际事务的支持,也能获得诸如如何适应英国文化、跨越语言障碍、和当地社区建立联系等方面的建议[15]。


留学生们彼此依偎,在异国他乡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 图源:Unsplash


有些大学还会提供个性化支持服务。比如为新生准备应对文化冲击的工具包[16],甚至是现场喜剧表演[17],或者在考试期间允许学生与情感支持动物(比如小狗)一起参与课程等等[15]。


整体来看,中国在英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良好。一项在2022年疫情期间的调查显示,赴英留学生在人际交往、学业/工作表现、个人兴趣与社区融入、环境适应和语言熟练度这五个方面的量表得分均高于中间值,对压力的负向描述也是在“不同意”和“不确定”之间,生活满意程度较好[18]。


在适应英国生活后,留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当然还是完成硕士学业。


英国的硕士分为授课型和研究型。授课型硕士多数为一年制,需要修完180个学分[19],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课程内容就成了学生的主要压力。


以约克大学为例,结业论文占60-80学分,剩下100-120学分的课程要在6-8个月的学期里完成[20]。课程形式丰富,包含讲座课、研讨会、实验课、辅导课、实践课等,还有课外的学习、阅读、备考等任务,时间安排非常紧凑——所以在很多英国留学生的回忆里,都有在图书馆“凌晨赶due(最后期限)”这一项。


而当留学生们成功毕业回国,已经开始追忆和朋友们一起逛超市、做饭、熬夜复习、四处游玩的那一年时,那些留在国内读研的同学们甚至还在担心毕业。


2019年一项针对国内某985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压力调查报告显示,33.4%的硕士感觉“压力越来越大”,其中最主要的压力就是“学业压力,如课题和发表论文”,选项占比高达67.7%[21]。


对学业、前途的担忧让学生们总不自觉焦虑  / 图源:Unsplash


学习压力的区别也许与研究生学制有关。在英国,授课型硕士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在整个硕士毕业生中的占比在2018年达到了90.4%。中国虽然也区分了“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但从2010年到2018年,专业型硕士毕业生占比仅从7%上升到43.1%,和英国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异[22]。


英国授课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职场,而中国的硕士教育更多是为了培养科研人才。学生在上课之余还需要完成科研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面临“导师负责制”带来的人际压力。这一点,从国内研究生会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就可见一斑。


总体而言,在英国留学的这一年还是一段相对“单纯”的学习时光,毕业目标就是顺利结课、完成论文。余下的精力,就可以自由地体验异国生活了。



“滴——人生限时体验卡”

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年英硕的标准朋友圈,基本循环是:学校上课-四处旅游-图书馆赶due-final(期末)发疯-四处旅游。循环两次左右,硕士就结束了。


由此可见,在这有限的一年海外体验中,学习和旅行都是“重头戏”,两头都不能耽误。


很多美国、澳洲留学生会调侃自己生活在“大农村”——“好山好水好无聊”。比如美国康奈尔大学就因为位置偏远被称为“康村”,开车4-5小时才能抵达纽约,冬天遇上下雪还会封山。学校周围的餐厅和娱乐场所也很有限,日常惊喜可能就是在校园里能遇到各种“神奇动物”了。


而英国的许多高校都集中在伦敦,比如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等G5高校(英国最顶尖的5所高校)。留学生们总是不愁没有事情做,毕竟光是伦敦就已经足够有意思了。


伦敦位居QS评选的“全球最适合学生的城市”榜首,并且在“学生视角(Student View)”这个维度排名全球第三,这说明伦敦在包容性、多样性、友好度、出行便利性、艺术文化等多个维度上获得了来自全球学生的高度评价[10]。


从伦敦塔到圣保罗大教堂,再到现代建筑如碎片大厦和伦敦眼,这些都是伦敦文化活力的象征 / 图源:Unsplash


伦敦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伦敦文化的20个事实”,具体阐释了为什么这是“世界上最具有文化活力的城市”之一。比如,伦敦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加起来有一千多座,在“世界最顶级的十大博物馆/美术馆”中就占据了三席,尤其是蜚声全球的大英博物馆[23]。最重要的是,它们多数都是免费的,哪怕是一个“穷学生”,也能充分体验这些文化场所。


此外,英国的戏剧、音乐、文学、电影等艺术史源远流长,在当前的流行艺术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受到年轻一代留学生的广泛喜爱。


在英国留学这一年也是探索欧洲的绝佳机会。毕竟回国之后想再去一次,就需要考虑余额永远不足的年假、昂贵的来回机票和漫长的飞行距离了。


英国的硕士项目通常有冬天的圣诞假、春秋两季的读书周、复活节假期、暑假等等,留学生们还可以利用平时没课、没考试的日子,充分规划自己的跨国旅行。


从英国出发的交通相当方便,伦敦有两大机场都上榜了“全欧洲最繁忙的十大机场”[24]。整个欧洲的廉航系统也非常发达,有六家公司位列“2024全球最佳廉航TOP10”[25]。欧洲最大的廉航集团——瑞安航空的航线覆盖了欧洲37个国家[26],还经常有许多低价机票活动。


比如从伦敦飞往柏林,单程最低只需要16.99英镑(约合人民币157元),耗时1小时40分钟[27]。而如果是从北京直飞柏林,单程就需要10个小时,机票价格最低也要2500元左右[28]。这么一看,待在“近水楼台”的英国而不去周围的欧洲国家旅游一番,感觉就亏大了。


七姐妹白崖(Seven Sisters)由七座白垩断崖连绵组成,是无数英硕朋友圈的标准打卡景点 / 图源:Unsplash


因此,许多留学生都在这一年里,在朋友圈留下了各个国家的照片和定位。甚至当日后出现有关某个国家的大新闻时,当初旅行的照片也会被他们借机再发出来回味一遍。哪怕“精装朋友圈”背后是漫长的“毛坯人生”,这些旅行记录里也都是自己真实走过的路。


这样看来,当英国留学生们自嘲“一年英国硕,一生英伦情”的时候,其实怀念的是努力申请到好学校的自己、是只需要考虑上课学习的忙碌与充实、是在异国他乡与朋友一起抱团取暖的快乐、也是忙里偷闲在英国乃至全欧洲旅行时增长的见闻……


回到国内,这段“限时体验”也就结束了,也许正应了徐志摩的那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推荐阅读

哪家店的纸吸管最难用,看完再也不想喝奶茶了

为什么超市卖的鸡蛋上没有屎

我们暴力测评了17张手机膜,真不是越贵越好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点击名片关注,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参考资料:

[1]King's College Cambridge.(2018).Xu Zhimo Memorial Garden Unveiled at King's.

[2]QS Top Universities.(2024).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Top global universities.

[3]QS Top Universities.(2024).Imperial College London.

[4]QS Top Universities.(2024).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5]QS Top Universities.(2024).University of Leeds.

[6]HESA.(2024).Where do HE students come from.

[7]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助力复工复产实施人才特殊支持举措的通知.

[8]猎聘大数据研究院.(2022).2022海外应届留学生就业竞争力洞察报告.

[9]studyportals.(2024).Master's degrees in United Kingdom.

[10]QS Top Universities.(2024).Study in London.

[11]QS Top Universities.(2024).Study in New York.

[12]Columbia College.(2024).2024-2025 Bulletin.

[13]北京大学.(2024).北大校长龚旗煌在2024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4]张思齐.(2018).社会网络中的“强连接"对留学生活的影响——基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中国留学生的实证研究.江汉论坛,138-144.

[15]British Council.(2024).A student guide to finding support at university in the UK.

[16]University of Brighton.(2023).International Student Support.

[17]University of Leeds.(2024).International Orientation.

[18]曾琪惠,李玉霞. (2022).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在英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海外英语,193-196,204.

[19]ASEM Education.(2020).United Kingdom.

[20]University of York.(2024).About postgraduate taught courses.

[21]宋晓东,黄婷婷,景怡.(2019).研究生心理压力调查报告——以北京某985高校研究生为例.中国青年社会科学,74-82.

[22]丁晨,蒋家琼.(2021).21世纪以来英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变化及启示.研究生教育研究,91-97.

[23]Mayor of London.(2024).20 Facts About London’s Culture.

[24]OAG.(2024).Top 10: Europe's Busiest Airports.

[25]Skytrax.(2024).World’s Best Low-Cost Airlines 2024.

[26]Ryanair.(2024).About Us.

[27]Ryanair.(2024).伦敦-柏林机票查询.

[28]Skyscanner.(2024).北京-柏林直飞机票查询.





-END-



值班编辑 | 张来

排版 | 八斤





点击图片 即刻报名(广告)





南风窗原创短视频·

  保罗说财经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Wang838645293


2025年「来」日历
点击图片,把「来」带回家(广告)


南风窗
冷静地思考,热情地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