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宋芳芳,余姚市融媒体中心专题部《姚江桥头》记者。什么是记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和观众、普通百姓站在一起,去菜场、去田间、去地头,记录反映普通人在大时代中的真实状态。我所在的《姚江桥头》栏目11岁了,这么多年来,我们始终以方言讲好姚江滩头故事。
平凡是人生的底色,是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但是在平凡中,我们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正因为如此,作为民生栏目的记者,我始终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普通人,也经常思考如何讲好凡人故事。
深入第一现场,用细节讲述凡人故事。“新闻靠脚板走出来,靠田间地头聊出来。”富有城市烟火气的菜场,便是我的“主战场”之一。我采访了在白山头菜场卖肉的小伙子王旭,这位来自安徽的95后,是一位“菜二代”。8年前,他开始自己创业卖猪肉。与别人不同的是,他在把自己的摊位经营得红红火火的同时,还借助抖音网络平台进行分享,他的直播间多的时候有5万多的粉丝围观。也难怪,我去采访时,好多顾客主动要接受采访,都想夸一夸小伙子。他每天的猪肉销售量稳定在6头到8头之间,成为当地的佼佼者。确实,小小猪肉摊也能承载大梦想。
宋芳芳在桐江桥菜场采访
在锦凤菜场开水果店的二孩妈妈王佳丹也是我的镜头下的人物之一。虽然她的店铺并不起眼,但我发现她接单不断。眼下水果店数量众多,如何在众多水果店中脱颖而出呢?她的诀窍就在于她的刀切生意比较有新意,在果切细分领域里做精做细,留住了客户的心,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销售业绩。她每天有五六十盒的果切订单,多的时候有100多盒。同时,她还推出了加盟店,进一步推广果切,打响自己的品牌。
宋芳芳在富达幼儿园采访“六一”活动
记录凡人善举,传递道德榜样力量。凡人微光,星火成炬,每一个感动瞬间都是温暖与力量。在我所讲述的凡人微光故事中,有很多是来自爱心人士。他们中有红十字旗帜下奉献爱心的最美志愿者——梨洲街道卫生院的医生陈巨锋,也有平均年龄65岁以上的杨亚芹为领队的老奶奶志愿服务队,还有三七市镇幸福村38位老人的“共享孙女”叶香玲。我感动于他们几年甚至几十年在公益路上的执着,就算困难重重,他们依然毫不动摇地坚守着,保持着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向往。这些故事,让我深深地明白,每一份努力和执着都值得尊敬。
宋芳芳在全市应急救援及消防安全的教育基地作防溺水应急救护活动的采访
我用脚步丈量余姚的角角落落,用镜头讲述了无数个精彩的凡人故事,也见证着余姚这座幸福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收获满满。新时代的车轮正滚滚向前,我将不忘初心使命,继续前行,践行“四力”,为四明大地上平凡的奋斗者们,谱写一首首凡人之歌。
编排:新媒体与视觉创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