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是芬兰南部中小学校的开学时间。我家妞也顺利升入了七年级的数学即自然学科"加强班"(weighted curriculum class)。
在芬兰本地的中小学校,只有这类"加强班" (可选方向包括数学即自然科学,音乐,艺术,体育,信息工程等)是唯一一类需要通过考试选拔的班级,且据说相关课程教授难度比普通班级大很多,所以我和妞爸(自诩"鸡娃"程度"因地制宜"的中国家长🤭)也从暑假时就已经开始了各种(心理、物质、软件、硬件)前期建设。
结果开学第二天,娃拿回家的秋季学期课程表让我们大跌眼镜。"闲杂"课程(美术,音乐,手工等)的课时数照旧不说,数学课每周的课时数和普通班级一样,竟然只有三节!!(虽然后来老师说明,课程教授难度会有不同,而且数学加强班每周多上两节自然科学探索课)。
更令我们惊奇的是,课程表上赫然列出,每周必修三节家政课😏。虽然家政课孩子在五六年级时也曾选修过,但也只是每周一节。现在升入了七年级的数学加强班,反而要每周必须三节家政课。我们和妞都有些不解。一个同班同学的家长(欧洲人)也一度戏谑: 这意思是~~娃子们将来考大学时有双保险?考不上理工科专业可以顺利转考厨师专业唛?🤣🤣
我们一家三口的想法,却在妞上了第一次家政课之后发生了巨大转变。当天下午放学回来,妞煞有介事的在桌上排开两本家政课的课本--一本教科书+一本练习册(见图一,图二)后告诉我们,这学期的第一次家庭作业首先要家长认真填写一份问卷(见图三),内容包括:
1. 你的孩子平时在家做家务吗?具体都是哪些类型的家务?
2. 你希望孩子在家政课上学习什么家务技能?(越具体越好)
3. 你同样你的孩子在家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务实操作业吗?
图二
妞原话,老师说了,教这门课几十年了,迄今为止还未收到任何家长反馈对第三个问题不同意的🤭。很多家长还给老师"进言":能不能多布置些家务劳动作业,比如擦窗户啦,洗车啦,烤蛋糕之类🤣🤣。老师还说了,这门课的学习成绩中课堂表现和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占85%,结课考试成绩只占15%。换句话说,就是不以单纯的考试成绩为导向--这点倒是芬兰(大概率也是西北欧洲很多国家)学校教育体系的一贯风格。
图三
我随便翻了翻孩子的课本,发现里面教授的知识技能真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见图四-图八):从简单的洗碗,到认识了解各类食材,到茶艺,煮咖啡,制作各类饮料,再到如何一步步烹制各种美食(煎鱼,煮意大利面,做蛋糕等),真是具体又实用。
图五
妞说,单就洗碗,老师整整教+学生练了两节课。如何放水,如何滴洗碗液,洗几遍,如何洗以及为何要按这些步骤操作~~省水又能洗干净。不仅是娃,我们也是受教啦😄😄。
图六
讲真,来到芬兰这几年,我们一家三口对很多事的认知(包括儿童教育)也一直在变化。其中一个越来越深的体会是,没有完美的世界,而世间很多事,往往是物极必返,过犹不及。比如关于教育体制,有些朋友应该还记得,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几次提到过,虽然国内的教育体制确实存在明显问题(优点也很突出),但在芬兰这几年,我们其实早已发现,芬兰教育体制的槽点也很多(有机会以后另作专题)。一度数年在全球"封神"的芬兰儿童教育,大约自2020年起PISA 排名就一路下滑,到如今已彻底跌下神坛--连芬兰本地最主要的新闻报业Yle都曾在一篇新闻报道中用"clapse"(崩塌)来形容,就是力证。
然而,客观的说,芬兰中小学校的很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成绩的评分机制对于国内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机制,仍大有借鉴和学习意义。比如上文介绍的家政课,反观国内普遍存在的中小学生(甚至很多大学生)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现象,是否值得深思借鉴? 由此再想到目前国内开始普遍实施的高中分流政策以及高中职业教育的现状,不知是否也可以积极探索一条职业技能课程(逐步进阶)融入中小学生教育体系+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设置具体化多元化实用化之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