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好书 ·分享好书 ·阅读好书
Books must be read as deliberately and reservedly as they are written.
(Henry David Thoreau, Walden)
发现书院——一座法律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一个发现律师共同的精神家园。为了践行发现书院的初衷,公众号全新推出《发现漫读》栏目。每个礼拜日,《发现漫读》与您如期相约。望您能在难得的周末时光,静下来与心对话,与书相伴,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对知识、智慧和真理孜孜以求的有灵魂的法律人。
《西藏生死书》
作者:索甲仁波切
——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任何人的死亡,包括自己,这不是几率问题,而是必然的结果与走向。但若能通过他人的死亡,让自己在死亡之前觉醒自我,这需要无上甚深的殊妙缘起。必然,在我们的心中一直都有智慧的种子深埋,也一定有这样的缘分,让我们明白认识自己内心世界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逐渐老龄化的社会,未来我们要面对的将会是许多老人走向生命的终点,或者是身边人,或者是自己。“临终关怀”这个话题不可被忽略,如果要了解关于“临终关怀”方面的点点滴滴和深层次的含义,相信这本书能给予我们答案。
我认为,智慧的信仰,与我们所崇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不是相悖和矛盾的,实际上它是通过“内观”,觉察、观察自己的每一个细微的心识、念头。如果有机会能让我们参透生死当中的妙义,我们人人都能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的力量。
“我走上同一条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看到它在那儿,但还是掉了进去……这是一种习气。我的眼睛张开着,我知道我在哪儿。这是我的错,我立刻爬了出来。”
NO.1
内容介绍
《西藏生死书》是一本探讨生死哲学的书籍,由索甲仁波切撰写,郑振煌翻译。该书不仅提供了关于死亡和临终的理论性描述,还包含了实行的方法,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死亡和临终的真相,以及如何帮助自己和他人死得宁静而充实。书中首先探讨了生命的真义和无常的本质。作者指出,生命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以什么方式死亡,因此,人生唯一重要的目标应该是学习爱他人和获得知识。接着,书中讨论了如何通过反省与改变来克服执著。作者强调,了解无常是解除执著对我们的控制的唯一途径,而解除执著后,大悲心和慈悲心就会显现。心性是不死而恒常的。在临终关怀方面,书中提供了对临终关怀者的叮咛,包括如何表达爱、说真话处理未完成的事情、道别以及走向安详的死亡。此外,书中还详细描述了死亡的过程,包括濒死经验,如离身经验、隧道体验和光的体验等。全书还涉及了死亡与重生的主题,探讨了中阴的四个阶段,即此生的自然中阴、临终的痛苦中阴、法性的明光中阴、受生的业力中阴。这些阶段帮助读者理解生死之间的联系和过渡。最后,书中总结了共通的历程,鼓励读者将书中的理论和实务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引发人们对生命和世界的深入思考与探索,找到终极的快乐。总的来说,《西藏生死书》是一本深刻探讨生死哲学的书籍,它不仅提供了理论性的知识,还给出了实践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死。
“万物的本性都是虚幻短暂的,有分别心的人,视苦为乐,如刀上舔蜜。坚持万物实有的人,多可怜啊!同参道友们,往内观照。”
NO.2
推荐理由
读过《西藏生死书》,我的感受是懂得了人生的五大篇章。第一章,犹如初生于世的我们,带着懵懂的眼睛看世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切都是新鲜的,认为一切都是“物质”的,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只用来这次人世的这具“报身”在触碰这个世界,对这个“我”非常执着;到第二章,我们在一些对境中经历过了,也许这时候我们已经很老了,对同样的境界有了相当的认识,甚至我们能够认识到许多事物和境界都是假有的。这时我们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但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不会再被眼前这个水月镜花的虚幻世界所蒙蔽了,认为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甚至认为已经跳出了对“我”的执着,可是我们由于定力不足、修行不足,仍然在对境现前、业力现前、考验现前、缘起现前时,跟从前一样栽得头破血流。我们惊讶甚至懊恼地发现,来来回回、匆匆忙忙于人世间走一遭,到头来还是那样浑浑噩噩,无法解脱;到第三章,我们明白了什么叫返本归真,我们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苦海里泛舟已经尝尽其个中滋味,我们瞪大了眼睛希求跳脱这六道轮回,我们看到同样的对境一下子就能够记起曾经无数次犯过的错,可是我们居然还是没有跨过去那道坎儿,是什么牵绊住了我们?是无数世轮回中阿赖耶识的种子、是习气,障碍了我们的成佛之道。习气随业而转,所谓世人畏果,菩萨畏因,只有生生世世的修行,不造因果,习气散尽,才能真正跳脱轮回的命运。若能够做到这样,即便仍踩进那个洞(仍在轮回),我们相信,离圆满愈来愈近了;到第四章,即便我们再次轮回而来,一定能够深谙这世间的妙有真义,遇到无数次无数世我们曾经踏错的深渊之前,我们都能够谨记光明的指引,我们深知世间之苦、轮回之苦,谨记不应放逸,即便轮回而来,也能认清因果真相,开启般若智慧,走上菩提之道;到第五章,除非是乘愿而来点化世人,否则,我们已不再轮回于六道之中,而是真正归于真空实相,归于圆满,与宇宙一体,无我、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