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婵玉传》可比《封神2》好看多了!
旅行
2025-02-01 15:48
上海
早上去看了《封神2》,《哪吒2》依旧爆满,坐在《封神2》的厅里只有包括我在内3个人,这观影体验太好了。看了1/3我觉得这是一部《邓婵玉传》,看到最后更觉得乌尔善这一部电影如果直接改名《邓婵玉传》那就没啥可多吐槽了。影片从邓婵玉随闻太师回朝开始。年老体衰的闻太师看到先王已逝,心里也明白纣王做了些什么,所以不愿出征西岐。于是,邓婵玉主动请缨,率800先锋骑兵和魔家四将前去攻打西岐。这绝对是大忠之举。后来,她跟姬发狭路相逢,各种打斗,所谓的肌肉猛男质子团员姬发完全打不过从小在军营里长大的她,被俘后两个人聊起来才慢慢了解到邓之所以如此忠勇是因为她对已故的父亲邓九公的追忆,也是为了家族的荣誉。当姬发说自己是为了活人而战,而她是为了四人而战时,姬发真的不懂这才算是大孝。再后来,她为了西岐百姓免于战火之苦,自愿成了闻太师的卧底,以图找到姜子牙和封神榜后来换取百姓的活路。她口中那句“从不向百姓挥刀”绝对是真心话,这绝对是大仁之人才能说出的话。更何况,她还为了还姬发一命最后明知自己会死也帮助他斩下最后一刀,这绝对义勇之举。如此大仁大义大忠大孝之人,也难怪我会觉得她才是整部电影中最具高光的角色,其他原本在第一部中还有点光彩的人完全黯然失色。讲真,乌尔善如果不说这是《封神2》,我会认为这是相当出色的一部关于“邓婵玉”的个人传记电影,而且完成度相当高。那尔那茜在整部电影中的表现堪称完美,动作戏、骑马、表情、气质、甚至娇羞的神情都演活了邓婵玉,那英姿飒爽的姿态绝对秒杀剧中只能靠露胸肌和腹肌才抓点眼球的于适,我觉得不少女生看了她在影片中的形象绝对会被掰弯。所以,乌尔善这次算是玩砸了。虚构了一个邓婵玉与姬发相爱相杀的故事,最终没能成就姬发誓死反抗殷商的勇者之路,反倒塑造了一个远比原著鲜活生动令人敬佩的邓婵玉。本末倒置之下,让我看得如坐针毡。第二部一上来,西岐这边就死了老西伯侯姬昌,姬发成了合法继承人。然后这位继承人听到殷商派大军来攻打西岐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投降。是的,原著中最坚定的反抗头子之一成了最坚定的投降派。在西岐内部他是第一个说要投降的人,哪怕周围的大臣力劝还说只要自己投降就能换来西岐百姓的平安,直到一个老头说西岐也是自己的家乡他才再次领兵设伏。然后,第一场绝龙岭之战败给邓婵玉后,他虽然逃了出来,可回到西岐又说要投降。要不是姜子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估计早就开门迎王师了。在从护城河中救了邓婵玉后,又对着她说要投降……这次连敌方先锋将军都看不下去了,邓婵玉怒斥一顿后带他去了闻太师的军营,直到在那里他才明白自己的一厢情愿看上去是如此的幼稚,才明白唯有抵抗才能让西岐存活下来。要不是闻太师的主要目的是找到姜子牙和封神榜,他在这一段就改下线领盒饭了。所以,乌尔善把原著中最坚定的西岐反抗领袖描绘成了个开口闭口就说投降的人,这一点真的看不下去了。自己的父亲死了,兄长被做成了肉饼,他却还认为只要自己死了就能换取西岐百姓的平安,这也太naive了,这样的人能成为后来的周武王?更何况于适在这一部中承担了大部分的戏份,大多数场景里都有他的戏份,而他给出的成绩却相当不如人意。作为一个演员,除了硕大的胸大肌和明显的六块腹肌外,不论是台词、表情、气质都让我如鲠在喉,让他与历史上的那个周武王完全沾不上边。作为男主的他被女主那尔那茜完全抢走了风头,真不晓得在第三部(如果还有的话)里还能有多少可以值得人称赞的场面。不少已经看过此片的人都说这一部中的特效做的很糟糕,我觉得有些一叶障目了。除开殷郊复活后拥有的三头六臂的法相特效实在是让我一言难尽外,其他特效整体来看可以算是中规中矩。比如一开场的昆仑山的场景特效、十二金仙复活殷郊的场面做得还是相当漂亮的。魔家四将各自动用法宝的时候,不论是青云剑组成的剑龙,还是风火琵琶的元素攻击,还有混元伞和花狐貂的特效都可以算是可圈可点。混天绫和杨戬的元素遁法也做得不错,对比第一部要更流畅些。但三头六臂的殷郊法相的确可以用“糟糕”二字来形容。好吧,对比原著,没死的殷郊殷洪两兄弟成了被砍头后由昆仑十二金仙违逆天命复活外加吸收了元始天尊法力的狂战士殷郊。三头六臂的设计还兼顾了愤怒、悲伤、正常三种情绪,每个头对应一种情绪,不论是说话还是战斗都有不同的设计,想法很突破但成品就像是盗用了《守望者》里曼哈顿博士的设计,把三个蓝人集合嫁接到了一起。讲真,这个法相的设计已经违背了绝大多数观众的想象空间,选择了一种最丑的方案,甚至连《剑来》动画版里的法相都比不上。明明可以在全片最重要的特效部分做出最出彩的设计,却仿佛用错了力,用了截然不同的两班人来设计整个特效。真不晓得staff字幕里的特效设计团队到底在想些什么?还是说这是乌尔善坚持的独特的审美?真让我如芒刺背了!作为本部最重头的戏就是闻仲带来的“十绝阵”,原著中这“十绝阵”是十个不同的阵法,由截教金鳌岛上十仙来布置,杀得西岐大军素手无策。而破这个阵则是昆仑十二金仙中八位仙人联合了陆压道人、南极仙翁和白鹤童子用上了各自的法宝才逐一破开,最终更是把金鳌岛十仙收进了封神榜才算是解了西岐的危局。可到了乌尔善手里成了吸收星月之光的十面镜子,被镜子的光照到的人就会魂飞魄散陷入假死的情况,唯有提前喝下闻太师施法后的符水才能免疫。这算啥?原著中最大场面的一场战役成了躲猫猫?“十绝阵”最终被破只需要戳瞎闻太师的第三只眼就完成了?而闻太师既然知道自己这个阵的漏洞却竟然在身边一个守护的人都不安排,只让墨麒麟守护自己?第一部上映后,大家还在说第一部只是一个引子,第二部应该能看到各种重要的战役,那场面肯定相当恢弘,至少得有《指环王》中甘道夫带着罗汗的骑兵救场那段一样。可这一部看了之后让我感觉战争场面还不如日本战国时代的“村斗”,双方军队的领导人都集体降智只为让剧情能继续下去。难怪闻太师征伐北海要用十年,也难怪姬发看到他们来就说要投降了。魔家四将像四个没有开智的痴呆儿,后世的佛教四大护教天王要是这个样子,估计佛教早就被人灭了。作为原著中的主力打手之一的杨戬成了紧急救援人员,哪吒从头到尾都没敢对对方施放几次法宝。雷震子一个人居然能成为唯一空中打击力量……这是把原著中的各位截教仙人都放哪里了?我始终觉得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原著要根据电影的需求进行适当的改编,可明明非常能出彩的桥段却不能被魔改甚至弱改,一部电影的加分项全成了减分项,能做到这点,导演和编剧绝对“功不可没”,令人如临大敌。最后,影片结束后有三个彩蛋,分别是:殷郊不听劝肚子回到朝歌,遇到了金鳌岛通天教主(这货的造型简直不能看);闻太师自刎,申公豹带着“蛊兵”杀向西岐;殷郊被通天教主制服,成了纣王的打手。这三个彩蛋算是给期待第三部的观众又下了个套,结合电影结束时对观看第一部电影的观众的感谢,说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这一部来看,我很怀疑第三部还能不能面市。讲真,原本我在预测票房文中的对这一部预测了20亿票房,现在估计春节档里能有12亿就算谢天谢地了吧?整部电影最终票房应该不会超过15亿。与此同时,《哪吒2》的票房已经打破了我原本的15亿的预测,估计包含今天在内的剩下四天还能拿18亿左右票房,也就是说春节档内能拿下40亿左右的票房,极大概率成为今年票房最高的电影。
骚叔瞎聊聊
单纯从艺术角度聊聊影视剧,只谈风月,不谈其他。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