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今天,分享一份特别实用的“小学生作文急救包”!来自一位有17年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家有“作文难产娃”,立马就能用起来。
说到写作文,大人和孩子都头疼!鸡飞狗跳!被扒了一层皮... 辅导娃写作文的画面一下子就出来了。
写作文的两大经典难题,让孩子很抓瞎,让爸妈很崩溃:
磨蹭三四个小时,只能写出一句话,愁得人直冒火
好不容易写完了,写得全是干巴巴的流水账
针对这两个经典问题,我们找到特别有经验的花生酥老师,她曾是新东方语文学科带头人、教了17年语文,有着非常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她给小学生的作文音频在喜马拉雅播放超千万,还出版了多本专门帮小学娃写作的畅销书...可以说,在辅导孩子写作文这件事上,她是妥妥的专家。
这次,她为我们总结了5条小技巧,学了就能用起来。
不过多剧透了,无论娃是刚学写作文,还是已经上了高年级,花生酥老师的这份方法都能带来满满启发!
下面,来听花生酥老师的“大白话”~~
花生酥老师,硕士毕业后就进入了新东方教语文
两个小技巧,帮助孩子在生活中找素材,让作文“有话可说”。
第1招:不会写就说
用口头日记把孩子的生活记录下来
保持孩子对语文的兴趣很重要,无论看书还是记录生活,一定让孩子感到愉快,我推荐鼓励他们记口头日记,让孩子讲一讲他想记录的内容,然后我们帮孩子把内容录下来。
当然,一开始孩子的思路可能不那么清晰,用词也不准确,但他是在记录生活、回忆一些美好愉快的事情,并从中获得快乐。
孩子会觉得跟妈妈聊一聊今天发生的事、跟爸爸分享一下遇到的好玩的、好吃的东西,这个行为本身是快乐的,并且很有意义,因为后面孩子写作文一直是在做这件事。
写作本来就是这样,在人生中,我们写作是为了记录、回望、跟自己对话。所以不要一开始就把写作搞成学习任务,孩子的世界多丰富呀,我们要早早让他们知道,这件事情很有意思。
这是我女儿二年级的日记本,大家看了可能觉得很奇怪,这好像不是孩子写出来的。其实,一二年级的孩子写字慢,也写得少,如果非要让他写,孩子会觉得压力很大,所以我建议用口头日记记录。
花生酥老师女儿的日记本
具体怎么做呢?我跟孩子聊天,在她说的时候,我就打开微信的录音转文字功能,把孩子说的话全部录下来、转成文字,再把废话删掉。如果你觉得有些内容孩子没讲明白,就再让他补充,要保证日记里的话基本上是他说的。然后我们用电脑把孩子说的话拼拼凑凑变成一篇日记,打印出来,跟孩子说这就是你的日记。
这时候孩子会觉得,好轻松呀,这么容易就写出一篇日记来,还会自己来来回回读,很满意,也很开心,甚至问你什么时候再写下一篇。
平时有时间就多写点,没时间就少写点,一个月有两三篇就很好了,长期坚持可以攒下来好多。我们家到了三、四年级写作文的时候,素材就在这里面找,基本上什么类型的都有。
口头日记既能积累素材,又提升了孩子对语文的兴趣,让孩子觉得“写日记没什么难的,我早就写了好多了。” 的确,孩子记日记了,但并不是写出来的。
孩子如果记成了流水账,我们就要帮助他们去补充一些细节,比如孩子记了一样东西,我们就问问这个东西像什么呀;孩子记了他跑得特别快,就就问问他有多快呀... 有时候孩子的语言非常有意思,都可以记录下来。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孩子就觉得,这么简单,我只要跟妈妈聊聊天就可以写好日记了,原来写日记是这么好玩的一件事。有了这个基础,孩子自然会积累很多素材。
第2招:加细节,使劲往细里写
让口头日记素材立马能用起来
我们积累的一定的素材,怎么用到写作文上呢?我先举个例子,比如孩子遇到一篇描写家人的作文,很多孩子可能会选择写妈妈或者爸爸。
我相信咱们国内的小学生可能都会遇到这种题,可能是以母亲节、父亲节的形式出现,也可能是以写一件感动的事形式出现,一定会遇上这种让写家人给你带来温暖的作文题目。
比如题目叫温暖,是母亲节的主题作文,要体现出妈妈对你很好,你也很感恩妈妈的爱这种文章。
然后为了写妈妈的爱很温暖,很多孩子都会写,某一次我生病发烧,妈妈连夜带我去医院,这样的一个场景可能刻在了中国孩子的DNA里面。
或者是写爸爸接我的时候打伞,把伞都打在我身上,自己却淋湿了半个肩膀... 简单几个词,就已经全部把所有的作文写完了。
爸爸给孩子打伞,自己却淋湿了
还有很多孩子写朋友,一定是考场没带橡皮,朋友给他掰了半块。只要说几个词,大家就完全明白这篇作文是什么内容了,这桥段太老了。
说起来大家都会觉得好笑,有很多家长找我聊,说我想辅导他,但是完蛋了,我发现我脑子里冒出来的也尽是这些东西,我也嫌弃,我也不知道咋教。
我之所以举这几个例子,就是因为这些现象非常普遍,我上课的时候,其实也会先带着孩子去吐槽,我就给几个词,他们说老师我知道是什么作文了,我说连你们都知道了,阅卷老师岂不是早就看吐了。
这些素材一看就很假呀,怎么办?我就问学生,你为什么不能写你真实的妈妈呢?你亲妈就没有可写的地方吗?
然后学生就说我有亲妈呀,但是我亲妈这个人吧,根本不这样,我妈天天就知道买买买,快递超多,天天在家拆快递,网购...
妈妈听到这句话可能觉得,这就是个小白眼狼,我对你那么好你都不记得,就记得我买买买。
花友分享给孩子买的成套书籍
然后我说咱们就写妈妈买买买。妈妈买买买,怎么会让你感动呢?你上来先吐槽,我给你100个字,你就说妈妈买了多少东西?什么快递堆成山啦,妈妈得在快递柜前站上20分钟才能把快递拿完呀,快递员看见妈妈都直接喊她名字了...
我们顺着这个往下想,妈妈买买买,买的是什么呢?都是她自己要的东西吗?都是她本人用的吗?然后学生就反应过来了,他说不,也有给我买的,也有给爸爸买的。
包括家里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衣服小了、洗发水用完了...,只要一喊妈妈,马上新的就拿出来了,永远都有备用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到了冬天,一定会有暖和的新衣服穿...
那这些都是哪来的呢?妈妈买买买来的。
有的孩子还提供了一个我觉得非常动人的细节,他说我看过我妈妈的购物车,里面全都是她喜欢的东西。然后我就追问了一句,她喜欢的东西,都只放在购物车里没下单,这说明什么?她犹豫,她纠结。
妈妈自己喜欢的东西,她可能犹豫好长时间也没付款,但如果是你需要的东西,可能在购物车里都停不过一天,当时就下单了,可能第二第三天就到了,我说有没有这种情况,他说有。
我说所以你可以一上来就说,我妈妈是购物狂、网购达人,喜欢买买买,然后话锋一转,说有一天我发现了妈妈购物车的秘密,我打开她的购物APP,发现购物车里边有她喜欢的鞋、包包,我问妈妈这些你怎么没有买,妈妈说这些不着急,我只是喜欢。
我再去看妈妈待收货清单,都是我的书包、鞋、玩具... 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其实妈妈买买买就是在为家庭付出和奉献。
看到家里的东西都放得整整齐齐,想到生活中我需要什么妈妈都能立刻找到,我觉得妈妈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我很感动,想对她说声谢谢,所以我悄悄记住了她购物车里一件放了很久没有下单的东西,我要攒零花钱,将来有一天买给她。
这个其实就是他生活中的素材,我们要孩子写的是真实生活。
花友分享孩子写的妈妈
所以我就跟孩子们说,你要写真实的爸爸和妈妈,想到他们,你的第一印象可以是他们的缺点,这很正常,是人之常情,哪怕妈妈美若天仙,别人夸你妈妈好美呀,你可能第一反应是,你都不知道她天天出门化妆花半小时。
你就可以就从妈妈出门化妆半小时写起,写她的臭美,写她拍照要P图,写她一条朋友圈发了删,删了重发... 都可以,但是接下来,你话锋一转,说正是因为他爱美,她热爱生活,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色彩,才带我体验了很多美的事物,让我也明白了审美的意义和价值,我还是很感谢我的妈妈。
很多孩子反应过来了,这个其实就是欲扬先抑。单独讲欲扬先抑这个概念是很干的,但这个概念的确就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在生活中去谈论一个熟人的时候,关系越好,吐槽就越狠,别人说你这死党不错,你会说什么呀,他啥也不是,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情感。
所以欲扬先抑用在作文里也是很自然的。上来就是吐槽,我妈妈爱唠叨,但是我知道唠叨背后是关心,是爱;我妈妈爱臭美,但我知道臭美背后是热爱生活;我妈妈经常说话不算话,但我知道她有时候也是迫于无奈,是要考虑很多事情...只要最后话题能够转回来,就会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欲扬先抑,我把它翻译成先吐槽,再温情,始于吐槽,结于温情。孩子们听了就觉得,我也是有话可说的,我也可以吐槽,我可以前面先过过嘴瘾,最后只要我能拉回来,能把事情讲明白,我就能写出一篇带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还有孩子说我妈妈就是擅长黑暗料理,做饭特难吃,我说可以呀,她做饭很难吃的情况下,是不是也曾试着为你做一顿像样的饭菜,做一些她力所能及的东西,孩子说有的,那就可以,这个反差其就很好。
所以我经常跟学生说,不要老是把妈妈写成刻板印象,你真实的亲妈就值得写,但是为什么你写不出来,就是因为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去思考,找到合适的方向了,每个妈妈都是不一样的。
素材并不是我给孩子的,是我激发他们,让他们沿着我的思路去他们的生活中找来的,这是我帮助孩子找素材的其中一个方法,一个思路:欲扬先抑,反差成文。
如果一路往吐槽方向走,怎么拉回来?这个有字数的控制的,就像买房子肯定要看户型的,不可能说客厅面积巨大但卧室很小,那肯定不行,所以吐槽和温情,要有个大概的比例。
前面吐槽的部分,快速地用排比也好,用一些画面去堆砌也好,把吐槽感写出来,先过了嘴瘾,接下来去写感情转变的瞬间,比如你看到妈妈为你精心准备饭菜的瞬间;看到妈妈在逼迫你做题之后,还要逼迫自己熬夜给你批改的瞬间,把这个瞬间你把写的慢一点、长一点,温情感就出来了,不能拉不回来。
素材有了以后,有的孩子写出来的作文可能还是很平淡,我们常说“作文写出来干巴巴的”。这时候就需要丰富作文语言的表达。
第3招:脑海中第一反应的表达,替换掉
我在实际教学当中,会带着孩子去做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叫做第一反应词句的替换训练,就是你想到的第一个词尽量别去用。
孩子在三、四年级会做很多近义词、反义词的训练,目的是什么?如果是生活中的表达,只要有一个词够用就行了,为什么要学那么多近义词?就是因为每个词都有一个家族,在这个家族里面,孩子找到更精准的、更新鲜的、更典雅的词,写出来的内容就更好,所以写作时想到的第一反应词,要替换掉。
如果要写一个比喻句,说中秋节的时候,天上的月亮好像一个大圆盘。想到比喻,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用“好像”,但经过训练,孩子养成了习惯,下笔之前会先停顿、反应一下,想到用“仿佛、犹如、宛若”等词来替换“好像”。
替换其实是在大脑里的一个动作,我们看不见,但是能感觉到,这个动作做多了,再进行写作的时候,就能很快替换掉第一反应跳进脑海的表达。
如果没有打开这个替换开关,孩子就算摘抄再多的好词好句,都沉睡在孩子的摘抄本里,根本就没有被调用起来,这个开关就像阀门一样,如果关的死死的,往脑袋里装再多词有什么用呢,还是没有进入到孩子的写作词库。
如果孩子到了四年级学了《观潮》,就会发现这篇课文里用了大量不同的比喻词,课本里学了那么多的比喻词孩子都没用上,摘抄就更别说了,孩子也不会用。
四年级语文课文《观潮》
所以我觉得打开这个替换开关更重要,这个开关打开后,孩子就知道我要怎么去用学到的词句。
我经常说,摘抄就像买东西,我们可能很喜欢买,不停地进货,但买了也不知道用,就囤在那,那这些东西就没有用,一定要在买的时候就想,我在什么场景下可以用到它,然后再去买。
第4招:给名词配上形容词,让语言生动起来
说到语言,大家可能还会觉得孩子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的,小学的孩子们很容易遇到这个问题,写出来内容比较空洞、语言干巴巴的,接下来我就拿作文的开头来讲解。
我们都知道一篇作文的开头很重要,比如考试的时候,老师一天可能改几百篇作文,改着改着都快困了,然后突然看到了个精彩的开头,老师一下子就精神了,我们希望孩子写出这样的开头,亮眼、有文采,但这些都是要求,孩子做不到,他最后会选择什么?会选择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的确是一种开头方法,但是我跟我的学生说,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大作家,有人约稿的那种,他们开门见山没问题,但是咱们卑微小作者,还是要在开头的时候整点活。
以写游记为例,孩子会写“这个暑假妈妈带我去了内蒙旅游,我觉得内蒙太好玩儿了。” 这就是开门见山,有毛病吗?没毛病,但也夸不出口,这时候怎么办?
花友分享孩子写的游记
我说,你先翻一下手机相册,看看在内蒙大草原都拍了点啥?内蒙大草原看不见摸不着,你给我一个东西,内蒙大草原有什么?
拍了蓝天白云?很好,把白云记下来,还有牛羊?也记下来,还拍了什么,拍了吃的烤肉、拍了吃的奶豆腐,拍了蒙古大汉摔跤胜利后的笑脸,都记下来。这几个词都是名词,拍了啥你就写啥,这不难吧,能做到吧,这叫第一步,拆名词,把你要写的对象拆成很多小名词。
第二步,给每个名词配一个形容词。
白云,什么样的的白云?洁白的云?不行,换一个,柔软的白云、形状各异的白云?好的很棒。
牛羊呢,什么样的牛羊?成群的牛羊?不行,把第一反应蹦出来的词换掉,壮硕的牛羊?很好
把名词都像这样处理,喷香的奶豆腐、令人垂涎欲滴的烤肉、蒙古大汉爽朗的笑声,都很好。
把名词都配上形容词,再排列起来,读起来是不是跟排比句一样,它就是短语的排比,最后来个省略号。
第三步加个点题句,用一种很自然的方式把题目再重新点一点,因为作文开头结尾点题是个好习惯。
然后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个开头:柔软的白云、壮硕的牛羊,喷香的奶豆腐,令人垂涎欲滴的烤肉、蒙古大汉爽朗的笑声... 这就是我的内蒙之旅,它是那么的美好而难忘。
拆名词、配形容词、加点题句,这样是不是比“这个暑假我去内蒙了,真好玩儿”要好多了。
听起来好像就是拆了再组装,但其实我们去经营所谓的文采的时候,就是把我们的词句以更加规整的方式排列,让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文采哪来的?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其实就是你如何遣词造句,怎么排列这些词,有替换的过程,慢慢就有文采了。
老师带你排列了一次,下次你按自己的方式去排列,或者你又学了其他的排列方法。至少现在,你不是只听到一个要求:开头要有文采,而是真实地操作了一遍发现,原来文采是这么来的,是通过加工我要写的东西,提炼里面的要点,然后再配上一些精挑细选的词,最后点明中心题目,这样的句子就很有文采。
那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描写人物吗?当然。
人身上也有一些代表性的部位,比如,闪亮的明眸,跳动的马尾,爽朗的笑声,这就是我的好朋友...,也可以这样把人物引出来。
或者写一本你看过的书,比如《哈利波特》,这本书里有神奇的魔法,有难懂的咒语,有光怪陆离的魔法世界,有精彩的魁地奇比赛,这一幕幕都是在我读完书之后留在我心中的画面,我要跟你分享这本书...。
《哈利波特》系列
训练几次,孩子就基本掌握了这个方法。不管是写游记、写人物,还是写拔河比赛、写春游、写读后感... 都可以用这个思路去试试看。
实践证明,很多孩子可以在训练中感觉到自己脑海中那个替换词汇的开关被打开了,感觉到脑海中那个所谓文采,本来看不见摸不着东西,好像变得清晰了。
文采是什么?不就是把词儿换来换去,换到我最满意吗?不就是把句子写的规整、有节奏的感觉吗?孩子觉得,我好像有点会了,那以后再学其他的开头方法,结尾方法,其实有更多可以替换的了。
所以这就是我们讲的文采,它不是一个要求,它不应该是一个要求,它应该是一个可操作的、有抓手的方法。
第5招:用仿写,写出好句子
在辅导孩子们作文的时候,家长们的心是很好的,希望能够去花时间花精力帮助孩子去提升,做了好多好多努力,不管是买书还是让孩子摘抄,只要老师告诉我做什么,我都愿意去做。
但是我觉得大家一定要去思考,这些动作到底能够给孩子带来什么效果,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想清楚原理了,我们才能在做动作的时候不变形。
比如摘抄,我听到比较多的就是,学校老师要求孩子每天都摘抄好词好句,或者要求孩子每周写一篇周记。
其实我们小时候老师就这么要求的,这种做法总的来说确实有一定效果,但是老师选择这个方案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比较省事,一次性布置了以后孩子就每天摘抄,老师每周收上去打个勾,比较好检查,但其实摘抄不如朗读和仿写。
朗读就不太好检查,老师也不可能一个一个听,仿写更难了,老师还要检查内容对错。但是,大家可以想一想,摘抄的时候,孩子拿出一本书,然后绞尽脑汁在里边找一些句子抄下来,摘抄的时候孩子可能是有手无心的。
我们成年人也是一样,抄一篇文字的时候,我可以听音乐、听讲座,可以听任何东西,抄的东西只需要经过我的眼睛和手就行了,完全不需要经过脑子。
所以我们就要想明白,摘抄的目的是什么?是输入一些好词好句。有没有别的办法让孩子更有效地输入好词好句,比如朗读,朗读就不能够完全不走心,如果孩子完全不走心,是可以听出来的,像是AI朗读。
孩子如果能把内容读得很流畅,断句正确,他的大脑就被迫要加工读过的文字,所以朗读的时候,孩子对文字的感知力比摘抄时要好。
花友分享孩子朗读
那仿写就更好了,因为仿写的时候,孩子借用原本的句子,挖掉里面的一些实词,换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写出了更好的句子,但内容还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
摘抄的目的最后是为了用,而仿写就直接逼迫你去应用了。孩子学了新词,学了新句式,要把这些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作文里,作文的语言表达才会更丰富。
所以如果学校老师要求摘抄,我们可以在孩子摘抄完以后,让他在摘抄的好句中选择几句进行仿写,把这件事情落到实处。如果仅仅是老师布置摘抄,孩子抄完交上去老师批改,这个过程就算完成了,那真正作用到孩子写作上的内容其实很少。
老师这么做只是因为老师精力有限,我们家长如果愿意多花一些精力进去,辅导孩子在摘抄的基础上去仿写,就会好很多。
包括有家长朋友说孩子词汇量上不去,其实也是摘抄的词,或者语文书里学的词,在写作的时候都没用上,仿写能逼迫孩子把一些词给用上。如果觉得作文语言不够好,好词好句太少,那就要用更有效的方式积累。
(限于篇幅,只能摘取花生酥老师访谈中的部分内容。采访中的全部内容十分丰富,包含更多细节。谈话干货满满,点击下图二维码,可以看这场直播全程回放)
最后,安利花生酥老师的
《寒假作文直播课》
适合:3年级~9年级
在今年的寒假,花生酥老师为小花生开设了作文直播课,由老师本人直播上课,教的仍然是一些孩子立马就能用起来的好方法,经过一个寒假训练,新学期让孩子不再惧怕写作文。
此次寒假作文直播课共有三个级别,预备级(适合三、四年级)、基础级(适合五至七年级)、进阶级(适合八、九年级)。
大家都知道,好作文是要改出来的。花生酥老师的作文直播课的一大特色:每次课后都有两次真人批改,第一次批改完后孩子修订,再交由老师二次批改,让孩子的写作效果看得见。
另外,大家也可以放心使用。我们为大家申请到福利,第一次课免费试听,不合适全额退款。
花生酥寒假作文直播课
感兴趣的朋友
欢迎扫码入群咨询、领取试听👇
适合3年级~9年级孩子
花生酥寒假作文课程咨询群
-- The End -- 下周小花生直播预告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预约参加。
【嘉宾】45年教育学博士
【适合年龄】3-14岁 【主题】高质量听单 【适合年龄】5-14岁 【嘉宾】高考作文满分的“文科”状元 【适合年龄】6-12岁 【嘉宾】把“慢小孩”送入芝大和哈佛的妈妈 【适合年龄】全年龄段 【嘉宾】北大傲德数学名师 【适合年龄】:5-12岁
开启亲子阅读记录 每月为孩子获得免费阅读报告 扫码下载小花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