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纵贯古今,无数先辈书写家国之志,承载历史馥郁情怀。本文以追寻光,发散光,成为光为主线,抒发了对历史的沉思、对先辈的敬仰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以此激励青年们向阳而生、与光同行。
霁云不改心中月,凌门越槛与光行
保山市第七中学217班 徐宇扬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题记
人人心中都有盏灯,强者经风不熄,弱者随风即灭。只要提灯前行,有不改朝阳的智慧,有温暖向阳的勇气,就没有走不过的门槛。生命如铁钻,愈被敲打,愈能激发出火花,从而使每一个坎坷都被日光盈满,于草木间隙处撕裂黑暗。
徐霞客曾言:“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岂以一隅自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俯仰寰宇之间,如日之升,如月之恒,而笔墨丹青间,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他们灿若星辰耀如眼,细究其伟岸根源,无不是追光而向,与光同行。
时间之河,惟惜时用时,方可顺时间之风向,乘风向光驶航。
席慕蓉说:“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但我却一直都在这样做,错过花满枝桠的昨日,还要错过今朝。”春花灿烂之时,唯有惜时如金,晴耕雨渎;否则,虚度光阴,蹉跎岁月,只会落得“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贤悲亦何及”的结局。吾辈之青年,理应握住时间的沙漏,追风赶月莫停留,方可平芜尽处是春山。
逆水激流,惟奋楫划舟,方可至理想彼岸,绽放成功之光。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谁都有逼仄难行的时候,草长狂啸绝曲难当,可不妨我们成为人生的绝弦。“出门大笑仰天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笃定。“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是毛泽东同志的坚持;“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是秋瑾的热血。无论风暴将我们带向何方,我们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寻找砥砺之光。
万众洪流,惟同气连枝,方可成民族梦想,散发民族之光。
且当把酒祝东风,山河与自共从容。忆往昔,先辈书写家国之志,承载历史馥郁情怀,用青春之歌为国家强盛铺垫锦绣华章。任仲元深入塞罕坝,种出生机黯然;樊锦诗踏尽无垠黄沙,千年壁画安然。无数青年擢素手,负长缨,为了国家和民族,不甘沉寂,拒绝沉沦,散发民族之光。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那自暴自弃者的话;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竟没有炬火,我便是那唯一的光。
惜我少年,晔晔如扶桑。漫漫成长路上,云浮翠跃,峭涧重峦;愿我们抱守朴拙,穿花寻路,待云雾散去,方抵达一方广阔天地。愿吾辈以霁云不改心中月的人生信念,跨越高低起伏的门槛,让光与我们同行,赏万景千山海之色彩。
指导教师:石淑英
教师评语:本文立意高远,语言优美,从惜时、奋进、团结等方面阐述与光同行的信念,论据丰富且恰当,展现了青年的担当与追求。
来源:隆阳区教育教师发展中心
编辑:刘芳华
审核:甫云花
终审:毕少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