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低碳发展-精彩回顾|中国环境卫生行业的发展历程

文摘   社会   2022-09-30 08:00   北京  



2022年9月20日-22日,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CAUES)与德国adelphi公司联合举办的“IWM NAMA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低碳发展线上研讨会”圆满结束。论坛邀请海内外多位专家共话垃圾低碳处理技术经验,探讨垃圾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为期三天的论坛干货满满,截至目前,累计已有5.8万人次通过线上直播间参会。


精彩回顾(三)


中国城市环境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晶昊对中国环境卫生行业的发展历程做了详细介绍,报告中将我国环卫行业的历史分为了四个阶段:

  • 1840-1949年,公共卫生已引起我国政府关注,但公共卫生体系并未建立成型。

  • 1949-1978年,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正式建立,国民对卫生健康更为重视:

    - 1952年,为响应“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号召,全国各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 1953年,《环境卫生学》问世。

    - “除四害”、“两管五改”、“五讲四美三热爱”等公共卫生相关运动陆续开展。

  • 1978-1992年,我国对环境卫生的关注重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对农村环境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城市。

    - 环卫行业的主要处理对象从粪便转变为城市垃圾。

  • 1992-2022年,环卫行业稳步发展。

    - 相应法规标准、制定前端清扫保洁相关政策逐步完善。

    - 关注各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垃圾处理设施无害化等级评价。

    - 全面系统推进全地域无害化、全链条市场化、全方位补短板及全行业信息化。

    - 在建筑垃圾治理、污泥处理等专项领域有所突破。

中国城市环境协会(CAUES)副会长兼秘书长 刘晶昊



主题报告结束后,刘晶昊秘书长与IWM NAMA项目执行主任刘晓、住建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冰围坐圆桌,共话对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发展的展望。

  • 中国环卫行业发展的两个重要转折节点:1902年中国成立警察局,覆盖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标志着中国卫生体系从无到有;改革开放后,环卫行业从卫生系统转到城建系统,更有利于开展工程建设。

  • IWM NAMA项目执行关键词:低碳(5个试点城市碳排放显著降低)、国际化(国际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市场化(通过价格体现垃圾处理行业的价值)。

  • 中国环卫发展与世界密不可分,从国外借鉴了很多先进经验,获得了一些资金支持,也逐步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经验。

  • 我国环卫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行业层面:如何通过标准化及信息化使行业发展更加高效、节能、可持续。

    - 技术层面:如何弥补处理技术和设施区域间的不平衡,如何提高县域城市的焚烧处理规模,如何稳妥推进厨余垃圾的处理技术发展,如何控制处理设施的二次污染;市场化机制下能否通过金融工具为环卫行业提供稳定资金流,环卫行业与低碳生活方式如何更好结合、在社会中能提供怎样的正向反馈。

嘉宾合影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字样,观看直播回放。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

(IWM NAMA)项目

为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促进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由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支持、NAMA 基金会(NAMA facility)资助、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和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CAUES)联合实施的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项目(IWM NAMA项目)于2017年9月正式批复与启动。该项目将借鉴国际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方法,在五座城市开展生活垃圾低碳综合管理的试点示范,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水平,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

文:黄羽萱

图:孟晓璇/黄羽萱

审校:刘晓/孟晓璇

排版:黄羽萱

点击蓝字,观看直播回放



GIZ循环经济国际合作
关注各个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倡导废弃物减量、再利用及循环再生,提供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佳实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