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康:‍为了拍摄《星月》,我改变了自己的观看方式

文化   2024-11-12 17:30   广东  


《星月》呈现的是生活的日常细节,是真实生活的碎片,表现了一种超越时间性、意义性的“空”。寂寥、神秘、沉静、素雅,简洁画面像一张张褪色的明信片,带来一种深入人心的禅意。

—— 摄影评论家:林 路

通过《星月》,摄影艺术家杨延康拓展了中国现代摄影艺术语言的实验探索范围,开创了一种具有启示性意义的实践摄影艺术认知方式,体现了“万物与人同在”的思想。他涉及三大信仰题材的作品,历史性地将其推至中国现代艺术史的显著位置,跻身于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摄影艺术家之列。

《星月》作为摄影艺术家杨延康“信仰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意义非凡。三个专题的相互联系和补充,体现的是创作者通过摄影来找寻的创作核心——人性与爱。摄影师用经典的影像去诠释和理解信仰之人,同时也在挖掘人文摄影背后的思想。

杨延康曾三次获评“中国最有影响力摄影人物”,《星月》的出版是对中国纪实摄影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记录和见证。





⇧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星 月》

“信仰三部曲”完结篇

作者:杨延康
尺寸:305mm×305mm
页数:180页
装帧:布面精装
内文纸张:美国美感极致160克特种纸



在您的宗教三部曲里,前两部更多描述了“人”的状态,而在《星月》里,我看到更多的是“物”和空场景,这个转变是主观性的还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果是主观有意为之,这种转变的出发点为何?


杨延康:第一个,因为前两部那个《心象》跟《神贫的人》是徕卡35mm的拍摄的。这是纪实摄影,那肯定就是以人为主。完了我觉得以要出去拍摄第三部。
我在思考,我说如果第三部的《星月》还是用那种方式去拍摄。你没有改变自己,还是这样的拍摄,我觉得就没必要去了。所以我把相机首先是卡换了一个禄来方构图的6x6,从视觉上先打破自己的习惯
最后选择了宁夏的西海固,因为宁夏西海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旱源,就缺水。干涸的土地中,好多村庄都搬走了。搬走以后,留下很多安静的物象,而且很多。刚才我说的盖碗茶、大枣,还有一个汤瓶,还有刻在墙上的一个结婚的洞房花烛的喜字。
当然我是主观的有意的去改变了自己一种观看方式,但在客观之中,你找到这样的一种方式。因为你现在拍《星月》回民族西海固,现在不是你当年王征式的,跟刘劲勋式的,因为王征跟刘劲勋都是回民族的优秀摄影家,他们那个年代,西海固山上、村庄里都有人,人的活动,人的劳作。对,他们已经拍的很优秀了。
如果我不去研读,记住以后拍什么专题要研读,你前面有谁拍过。你再去拍别人拍过的东西,那是一种滞后的一种表现,就同质化一种表现,那就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了。时间是有限的,生命是有限的,费用也是有限的。你把这三个有限变成无限,那肯定是研读。研读完了以后。要重新去找到你的一种摄影语言,一种表达,一种方式。
于是我这个时候去,山上的回族的村都搬走了,门没有锁,我跟其他的摄影朋友就到房间里面去。看到炕头,看到地面,看到墙上,屋顶都没有了,一面墙上留着很多文字。
卖羊的,还是一个联系的电话号码?还是卖小麦的一个电话号码?还是亲戚的电话号码都写在那个墙面上。那些钉子,早上阳光把墙上挂物体的钉子都变得长长的影子,那多妙啊,就像在安静的等我,我主观上找这些物象来拍摄。
——节选自:十二编辑室,杨延康《星月》画册分享会, 采访:飞素





































《星月》入选“首届像素摄影书奖”年度画册



专家评语:

‍平静、朴素、不争、尽心!

作为杨延康“宗教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星月》独辟蹊径地摄取了许多耐人寻味的静物而非宗教仪式场景,对信众的刻画也细腻饱满,富有精神性。

这些影像充满岁月的平静、生活的细节,一种“微观”的感触,熟悉杨延康作品的人开卷便能感受到他个人风格的延续和演变。

而这本画册的编辑和设计与其中的内容亦浑然一体,封面的颜色、图片的排版、字体的选择看似无意,却恰到好处地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与影像亲密无间,互补互助,使整部画册呈现出平静、朴素、不争、尽心的艺术效果。






⇧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星 月》

“信仰三部曲”完结篇

作者:杨延康
尺寸:305mm×305mm
页数:180页
装帧:布面精装
内文纸张:美国美感极致160克特种纸





⇧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星 月》

“信仰三部曲”完结篇

作者:杨延康
尺寸:305mm×305mm
页数:180页
装帧:布面精装
内文纸张:美国美感极致160克特种纸




加入 映像志 读者群
摄影业界动态,摄影新书资讯


进群请扫码,备注“读者群”

映像志
专业摄影门户:摄影史论、纪实摄影、艺术摄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