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怀揣着满腔报国激情而进入七一九所的他,被室里安排参与某技术论证的重点工作。在论证初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如何入手和切入工作核心,他感到迷茫;对于如何快速掌握系统、设备技术状态,他更是没有一点思路,也难以和其他专业同志进行有效沟通和技术协调。针对这些问题,他迅速进行自我剖析和仔细思考,认识到,最快的成长办法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俯下身埋下头,去“啃”前辈们当年留存的大量图纸资料,他深知这是一座“宝库”。
白天工作繁忙,他就利用晚上加班时间,全面消化吸收过去产品的设计图纸资料,研究有关内涵,时常一学就到了晚上11点。每当遇到不懂的问题,他总会详细记录下来,去向老同志们请教。一段时间之后,他慢慢对系统顶层设计理念和底层实现逻辑有了初步的理解,对整个产品系统演变发展的渊源和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凭借着扎实肯干的作风学风,他迅速成长为室内该项论证工作的核心骨干和负责人。在该产品总体约束条件下,充分发挥出了系统技术责任单位牵头抓总作用,有效地顶住了外部压力,牢牢占据了论证工作的主动地位。他带领团队突破了电力系统集成优化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支撑了有关技术首次实现工程应用。
“我们做产品设计,不能只站在设备、单一系统的角度看问题,必须要学会抬起头来,更多地从总体宏观视角下看新技术应用和落地方案”。这是2022年初,他牵头完成新型电池应用方案论证后谈到的体会和收获。
彼时,该项工作挑战巨大,过去的10多年间里,已经进行了无数轮的论证,但始终未得到行业认可,更别提走向应用落地。在如此巨大的难度面前,留给所里论证的时间却只有2个月。得益于前期室内多年的技术积累,他组织团队加班加点,牵头完成了三轮新型电池应用方案论证和设计迭代,在1个月的时间内,从材料体系、通用化电芯等涵盖设备、系统和总体的全要素环节,提出了“一揽子”总体解决方案,破解了近十年来在“电池本征安全和总体防护”之间不断论证徘徊的困局,相关方案得到了有关单位和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行业专家的一致认可,有力地推动了新技术应用,支撑了新一代产品性能指标的进一步提升。
“电力系统不就是全船的‘电保姆’嘛,搞精细化电力负荷管控和统计有啥意义,能对总体有什么贡献?”,这是过去产品中部分专业组人士对电力系统的看法,也是他作为电力系统专业一员的内心痛点。
2023年5月,为有效扭转这一外部偏见,立足新产品需求,他作为牵头人,通过深入分析,协同所内信息化部门,基于信息化手段,采用实证化数据和材料,实现了新产品相对于前期产品在电网容量和全船电力负荷总量均存在显著增加的情况下,低噪工况下电力负荷大大降低的喜人成绩,有力支撑了新产品系统优化设计等方面的达标,相关工作被纳入年度工作亮点,为后续产品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基础。
产品设计是基石,预研攻关是引领,除了贯穿于各主线的设计工作之外,他还主持完成了2022年度“某综合电力系统高韧性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前瞻基金面上项目。该课题提出的电网设计架构,初步攻克了一些重大难题,为未来产品综合电力系统方案论证奠定了基础。该项目于2023年4月通过结题验收,获得专家好评。
此外,他牵头全面梳理了“十三五”以来综合电力系统研究成果,以求厘清系统设计缺陷和薄弱风险点,勾勒规划未来十年产品综合电力技术发展方向,形成各阶段发展路线图,为产品科研和预研项目申报铺垫基础。
如今,在专业组内,他作为副组长,分管多方面核心工作,产品设计、装备生产等各项工作全面铺开。每天都处于饱满、繁忙的工作状态之下,他时常开玩笑说,“现在工作任务极其饱满,再有别的工作需要我承担,也已经是‘债’多不压身了”,“室里认可我,只要有新的工作交给我,我肯定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干好”。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千千万万军工人对自己的要求。
在外单位开会时,常听到其他单位的专家评论道“这小伙很不错,这么年轻就对产品总体和电力系统有这样的认识,很难得”。每每听到这样的话,他总是说,“我一方面是深感骄傲,另一方面也诚惶诚恐,我深知行业专家大牛深厚的技术底蕴,与之相比,我只能说是触及了‘门槛’而已。未来的路很长,我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是他多年以前的座右铭,如今仍深深地激励他不断奋勇向前,在七一九所的平台上,通过一如既往苦练内功,融合各方所长,不断提升系统设计抓总和统筹牵引能力,为国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作 者:汪永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