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国家广播公司报道,据估计,高达85%的芬兰人至少有轻微的“极夜症”。极夜症最典型的症状是疲劳(季节性疲劳)。在极夜时间,我们可能会比平时多睡两个小时,但仍然感到疲倦。其原因在于睡眠的质量较差。除了疲劳和睡眠障碍之外,还可能出现情绪低靡和食欲改变等其他症状。一个显着的特征是爱吃甜食并伴有精神萎靡不振。
芬兰卫生和福利研究院(THL)的研究教授Timo Partonen说,“只想着美食,对运动没兴趣。患有极夜症的人在冬天体重增加2-5公斤是很常见的。”
位于芬兰西北角的Kilpisjärvi村每年冬季有将近两个月看不到太阳升起,从11月底到次年的1月中旬。尽管如此,根据统计数据,在这个村以及芬兰北部的其他地区,极夜症状并不比芬兰南部的首都地区更严重。
研究人员表示,儿童比老年人更能抵御极夜的影响。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极夜症和冬季疲劳症最少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性别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
当我们在南方考虑将早上开始上学的时间推迟一些的时候,黑暗的天空对Kilpisjärvi学校来说却不是问题。当地15岁的Niklas Karlsen认为,人们对极夜的忍耐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态度。“极夜或黑暗并不妨碍业余爱好或任何事情。原则上,你可以做任何事情,只要打开头灯就可以了。”
THL的研究教授Partonen表示,儿童和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极夜忍耐力的原因之一是人体内的生物钟,它通常在年轻人中比较灵活。这意味着无论周围有多亮或多黑,孩子们都更容易醒来和入睡。
根据最新的研究,极夜症是由于人们对光线的过度敏感引起的。它随人而异,并且至少部分原因是因为遗传。光线是通过眼睛影响到神经系统的。眼睛的视网膜底部有对光线敏感的神经细胞。它们的功能是通过视神经将光感传输到大脑。当大脑中的神经元接收到光线信息后,就会进一步调控人体的生物钟了。人体的神经细胞能根据光量度调节和控制器官的功能,例如,警觉状态、血压和体温等。如果一个人对光线比较敏感,那么当早晨光线减弱时,他的生物钟就会开始混乱并滞后于时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生物钟会滞后得更多,也就是说,身体对光线变化的反应更加敏感。Partonen解释说,“当器官衰老时,不同波长的光线会以不同的方式通过发黄的晶状体到达视网膜。” 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极夜会造成越来越大的伤害。“出于同样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也更加难以适应其他改变日常规律的事情,例如轮班工作、时差变化或夏时制调整时钟。”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还面临着更多的健康风险,例如血压升高等。
另一方面,当年龄足够大时,白天和黑夜的长度就不再那么重要了。根据研究,对于65岁以上的人来说,生物钟的滞后已经完成了,极夜症也不再加重。
但是,为什么芬兰北部对极夜症的感觉并不比南方更严重呢?
研究教授Partonen说,影响人们对极夜忍耐力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基因,可能对极夜有更强忍耐力的人们才能在北方生存下来。当然,目前还没有开展有关该主题的科学研究。
“也可能是多年来人们已经适应了季节的变化以及外面的明亮或昏暗。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
因此,也许是由于基因、适应性和年龄的原因,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年轻人对极夜的忍耐力更好。
在芬兰,一百个人中有一两个人患有典型的极夜抑郁症(季节性抑郁症)。然而,极夜抑郁症在北方并不比南方更常见。
原文链接:https://yle.fi/a/74-20130993
关注“今日芬兰
请添加微信公众号:今日芬兰
或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