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12月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2024)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专场在市委党校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咨询委员、首席专家顾海良教授作主旨演讲,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峻教授发表学术致辞。
顾海良表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研究要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是其中的核心命题。五年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发展经历了战略锚定、战略擘画、理论体系、系统集成、世界格局等五次变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守正,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创新,要更加重视原理性论断的发现和创造。
曾峻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的重要指示,明确了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任务要求,提出了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殷切希望。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是推进这一工程实施的关键所在,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做到“言马、信马、行马”,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两项议题开展深入研讨。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王公龙教授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守正创新,锚定坚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为守正注入新的活力。守正要守住方向、守住原则、守住立场、守住命脉,脱离“守正”,改革创新就会沦为“改旗易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改”,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主任姜延军教授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从更深的层次看,它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的战略体现。要深刻领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蕴含的方法论。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吴海江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开创性意义,显在逻辑表现为国家对资本的有效引导与规制,内在逻辑是在高扬人民至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特质。
中国式现代化相较于西方现代化有基于自己国情的特色。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追求超越西方自发理性的现代化,不仅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外生的,它是基于中国内部矛盾解决基础之上的一种内生式现代化。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勇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建构涉及以下几个维度:注重破立结合、以立为本,以优势论的叙事方式展示独特性;从中国文明新形态的特殊性上升到世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般性;从历史进程中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和文化根基。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邱卫东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与国际资本共存的世界体系中进行的现代化。强国复兴伟业的实现,本质上是中国式现代化内在特质在世界体系范围内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坚持守正创新不动摇。
来自本市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党校系统、部队院校以及长三角相关高校的150余位理论工作者出席会议。本次社科年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专场由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承办。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专场自2006年创设以来已连续举办19届,广泛汇聚本市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始终致力于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先后推出大量研究成果,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在浦江两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有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
作者:单程秀 叶柏荣 王珍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