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复旦大学召开,主题为“大型文学文献典籍的编纂整理与研究”。会议由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与复旦大学中文系联合举办,来自沪上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出版社的80多名古代文学研究方向的专家学者与会。
《唐五代诗全编》是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尚君四十余年唐诗文献研究的总结之作,全书1225卷,1800余万字。该书穷尽一切现存文献,对唐诗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清理工作,今年8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他作了题为《唐诗中的传误诗、互见诗与依托诗的形成与处理:编次<唐五代诗全编>时的观察维度之三》的学术报告,总结了在编纂《唐五代诗全编》时发现的唐诗文本出现的几类情况:传误、互见和依托,并详述了出现的原因以及《唐五代诗全编》在处理这类诗歌时的原则。
上海大学教授张寅彭领衔整理的《清诗话全编》目前仍在持续编纂整理和出版阶段,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顺康雍期》《乾隆期》《嘉庆期》《道光期》共344种2000余万字45册,此后将继续出版《咸同期》《光宣期》、外编《地域类》《断代类》《诗法类》,预计总字数近4000万字。他以《清诗话全编编纂进行时》为报告主题,分享了编纂《清诗话全编》的历程,并对《全编》的编纂宗旨、方法作了介绍。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赵厚均的报告主题是《<江南女性别集>整理经验与缺憾》,《江南女性别集》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一直在持续搜集整理的一套古籍整理成果,目前整理出版了七编840万字,从最初的由中文系学者直接标点整理,到最近几编因开设“江南文化专题”,由专家学者指导研究生共同整理。除了不断产出新成果外,该项目也具有启发学生硕论、博论撰写思路,提升古籍标点整理能力的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李东东则介绍了《晚清民国京剧选本文献集成(初编)》的编纂研究情况,该书即基于其开展《中国京剧选本研究》、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中国京剧剧本文学研究》、教育部哲社后期资助项目《中国京剧选本编年综录(1790—1949)》研究的积累,已获上海文化基金资助,将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会议的下半场是青年学者学术交流环节。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钟书林发言的题目为《论海源阁旧藏宋元秘本<庄子全解>的文献价值》,《庄子全解》是宋代吕惠卿撰著的一部《庄子》注释,目前唯一的版本为杨氏海源阁旧藏,乃宋元时期刻本,也是宋代“新学”派保存比较完整的一部学术著作,从该书不仅可以看出宋代“新学”一派的学术思想,其中一些解释、分段也对《庄子》本身的研究有促进与启发的作用。
复旦大学副教授陈特的题目为《<文心雕龙>与佛教关系再讨论》。因《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晚年信佛,因此学界对佛教与《文心雕龙》的关系讨论颇多,陈特则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不仅有助于再思考《文心雕龙》与佛教的关系,也让我们在关照其他文学典籍和佛教关系时有了新的思考。
同济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赵成杰的报告题目为《清人文集所见尚书类文献的学术价值及其意义》。清代学术发达,尤其是经学,但现在的研究往往着眼于清代经学家专门的经学著作,对清代的古文家在文集里讨论经学的文章却较为忽视,他通过搜集清人文集中的尚书类文献,探讨古文家视野下的《尚书》研究,为清代《尚书》学与清代文学都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胡媚媚的报告题目为《社诗总集及其序跋在清诗研究中的价值》。她认为,清人结社机会创作的作品,往往会汇编为总集,这类总集即“社诗总集”。而这些总集的序跋的内容,通常具有展示结社的程序和创作方式的多样性、钩沉地方文学传统、保存园林研究资料等作用,有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研室讲师印志远的报告题目为《汉唐天文学说的演进与辞赋书写》,他阐述了汉唐辞赋文学其实与中国天文学说关系密切,随着天文学说的演进,辞赋中的天文书写也会出现变动。因此,在理解汉唐辞赋时,应具备一定的传统天文学知识,回归历史语境,才能更准确地体会古人的文学与文化。
上海大学文学院讲师唐雪康则从新发现的宋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残页的价值出发,探讨《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在补页补字中的缺失,并探索了两种残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的递藏、及递藏过程中窜乱的痕迹等问题。
会长陈引驰教授作大会总结时表示,上半场的主题发言可见近年来上海古典文学界在大型文献典籍整理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下半场青年学者的发言兼具深度与广度,充分体现了上海地区古典文学研究的活力,这些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每一位会员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
上半场的主题报告由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彭国忠主持。下半场青年学者学术交流由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朱刚主持。
供稿:市社联学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