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14亿人的巨大变化

文摘   2024-11-24 17:01   北京  

作者:万连山

来源:格隆


内卷大舞台,不愁没人来。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2025年应届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此时,私企、国企、高校,集体沉默。


今年创纪录的1179万新人已经吃不下了,明年还创新高?后年是不是又要刷新历史?便宜、量大,是很好,但人的胃口是有限的。


……


应届生一年比一年多,关于这个话题,已经翻来覆去写过很多遍了。


今天,想换一个视角。大学生除了是劳动力,还是什么?


绝大多数,是毫无疑问的城市人口。而在总人口下降、深度老龄化不可避免的大趋势下,城市人口、高素质劳动力却越来越多,必然又会加剧内卷、就业难等困境。


这是毫无疑问的非良性循环,也是未来十年所有人必须面对的难题。


1

一个萝卜半个坑


大体上,中国的总劳动力人口从2015年开始下降,总人口从2023年开始下降。


这是大的趋势。

但与此同时,城镇劳动力人口、大专以上学历劳动力数量,依然在持续增长。

对国家和社会而言,高学历、高素质人口增长,代表的是优质劳动力越来越多,自然是好事。

但在社会和市场对人才数量的需求并没有增加、甚至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对每一个个体而言,这并不一定友好。


目前,全国普通大学录取率超过75%。

粗略估计:假设每个人平均18岁高考,拿历年出生人口乘以0.75,可以算出,至少到2036年之前,全国每年依然有上千万大学毕业生。


但与此同时,社会上腾出来的岗位,明显达不到这个数量级。


下面这张图,是根据历年出生人口+退休年龄,对全国退休人员数量的预测。

60年代婴儿潮的那代人,刚好对应的是本世纪20年代的退休群体。

所以最近以及未来几年,正好是中国的退休高潮,退休人数基本都在700万以上——这同时也是中国社会新增岗位的高峰期。

到2030年代,轮到70后集体退休时,中国的年退休群体规模将迅速回落至500万——与十年前的今天相比,等于是每年少给社会腾了200万个岗位。

而至少到2036年,教育系统依然每年稳定给社会提供千万应届生……从这个角度来看,相对而言,目前的情况,其实比未来要好得多。

以上还是比较乐观的情况……

随着延迟退休全面推行,人多而坑少的现象,可能至少将维持到2040年代。


如果没有足够增量的逆周期政策调节,这可能就是未来十余年、甚至二十年的大趋势了。

总人口虽然在下降、老龄化虽然在加深;但廉价的高素质劳动力,也将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廉价。

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卷是肯定的。

2

加速分化


上文聊的是大的趋势。


最新的政策导向,则是加速将这种趋势,变成现实。

今年的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其中有几条内容非常关键。

第13条: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

意思就是,根据人口变化而匹配教育资源,渐渐解决外来人口必须送小孩回老家上学的困难。

第20条: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

第44条:……
取消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


简单来说,就是事实上取消现有的户籍制度,全面推行以常住地登记为核心的居住证模式。

最终的目的,是让人口流动更加自由,并逐步完善外来人口缺少基本福利保障的问题。

这不能说不是好事,但如此一来,不同地区之间的马太效应、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必然加剧,促进超级都市圈成型。


下面给出一个假设模型(非强政策干预下):

假设A、B两市都有2万人口,C市有20万。

同样10万元,在两个人手里、在20个人之间交易,流通的速度相差非常之大。

人口少,钱的流通速度,即经济效率就低。

同样一个人,在A市10年赚100万,在C市3年就能完成;即便后者的生活成本更高,剩余的钱也必然更多。

既然如此,A市、B市的劳动力,自然会向C市靠拢。

结果是,C市人口越来越多,经济越来越繁荣,资产价格越来越高。


A、B两市的人口,越来越少,经济效率越来越低,进而导致杠杆收缩,随之而来的就是融资困难,资产价格下跌。

然后,人们更想逃离,加速以上的恶性循环。

不论经济是否景气,道理都是一样。


最终的结果,是现有的几大都市圈,将真正变为超级城市、人口规模极其庞大;与之相对的是,三四线城市、乃至乡镇地区,将越来越冷清。

而在人口急剧衰退的下沉地区,至少有两个大概率预期:

1.螺旋下降。

人越来越少,预期需求和消费力越来越弱,投资自然也越来越少。

没有投资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会立刻影响到现在的消费,陷入恶性循环。

2.从合作转向背叛。

乱罚款、乱收费等刮地皮式的背叛将越来越多;越下沉的地区,罚没收入比将普遍越来越高。

杀鸡取卵的行为,必然严重破坏投资、居住吸引力,加速资金和劳动力逃离。

同样是个恶性循环。


以上两种情况,是地方人口减少后,面对不可避免的衰退预期,而发生的现象。

近些年,这些现象在东北部分地区也有所体现,所以也被称为“东北化”。

在广大西北、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也稍微有些苗头了。

一边是大都市的虹吸效应不断发酵,另一边又是下沉地区不断把人往外赶。

两者相互作用。

预计接下来十几二十年,如果没有强政策调节的话,在几个超级都市圈不断壮大的同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将不可避免陷进去。


3

可能的剧本


基于上面所说的情况,你觉得越来越膨胀的大学生群体,最终归宿在哪里呢?


别看着这些年,总有媒体鼓吹“逃离北上广”。

似乎只要逃走了,就能远离内卷,享受更轻松的生活。

对此,过来人只能给一句真诚的告诫:如果你家境一般,最好别回去。


至少未来十几年的趋势很明显,继续城市化依然是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资金和人才必然继续往一线城市集中。

对草根而言,如果为了追求安逸、逆势而为,最终只是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而已。

大城市虽然越来越卷,完全说不上越来越好,但小地方只会越来越差。

未来的剧情,日本早就上演过了。


据日本总务省的数据,2023年日本人口为12435.2万人,比2022年减少59.5万人,连续第17年负增长。

但是,正如中国目前的情况,总人口减少的同时、核心都市圈人口却在不断增长。

比如东京都,人口接近1400万人,连续28年正增长;
整个“东京圈”的人口超过3700万,占全国人口的30%。

仅次于东京圈的“京阪神都市圈”,人口超过1900万;
名古屋都市圈,人口超过900万。

日本一半的人口,都挤在这三个小点里。


即便在“失去的二十年”中,社会进入低欲望,“上京”一词,依然代表着希望。年轻人怀揣对大都市的憧憬,前仆后继挤在东京闯荡。

与之相对的,绝大多数非核心区域的城市、乡镇,人口老龄化极其严重、年轻人不断流失、经济发展丧失活力,荒凉程度远超平均水平。


很难想象,以中国的人口规模,若有一半人口集中在几大都市圈中,将拥挤到什么程度。


即便除现有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外,再塑造出几个超大型都市圈,拥挤程度恐怕也远不是日本东京可以比的。


最终的细节肯定是有差异的,但底层逻辑,是类似的。

Photo by Brooke Cagle on Unsplash


— THE END —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


【好文推荐】

“为什么公司宁愿花钱招新人,也不愿花钱留住老员工?”这是我见过最真实的回答

人一旦当上领导,气质就变了

真正靠谱的人: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必学线上课程】

《八项基本管理技能线上Plus版》

《步步为赢 学激励》

《层层解码 领导力》


【全面专业系统的管理服务体系】

陪伴企业成长——帮助企业持续管理能力改进

辅导/微咨询/实践工作坊/定制服务


为组织赋能——帮助企业管理绩效提升

线上/线下课程/专题内容


详情请咨询:

电话:010-65101109

微信:13811377374


提升管理功底,获得更多管理思想与实践。

德鲁克博雅管理
将管理实践落地,百万管理者学习的选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