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拾零】没年味儿(一):远去的手写春联(2025015)

教育   2025-01-31 06:00   山东  
   
    远去的手写春联

大家都在慨叹,现在过年越来越没年味儿了。
年味儿是什么呢?恐怕一两句也说不清楚。
春联,也算是年的一道味儿吧。
以前的春联都是手写的。
每个村都有三五个“大笔先生”,毛笔字写得比较好。一般过了腊月二十五,大笔先生家里就热闹了起来。
左邻右舍的乡亲们,都买几张红纸,拿两盒烟去大笔先生家,让先生帮忙写春联。
我们家族的三大爷是我们那一片的“大笔先生”,在大队里当“文书”,毛笔字写的最好。他为人非常热心,不管谁家拿来了红纸,他都给你写得利索索的。
其实,写春联是个技术活儿。每家的情况不一样,谁家几间屋,几扇门,需要多少门心联,需要多少横批,需要多少楹联,都要计算好。连猪圈、厕所、粮食囤都不能落下。还有春联的内容,也要再三斟酌。虽然也有提前买好的春联本,但关键几联还是要有针对性,根据各家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甚至创编。

我们这些小孩子,都围在三大爷家,不仅为了看看热闹,有时还能帮上点小忙——当然有时也会帮倒忙。
大一点儿的,可以帮忙裁纸——这也是个技术活儿。
一张大红纸,怎样折叠是有讲究的,要出几条楹联,要出几张门心,要出几张横批,这都是有数的。一旦折不对,下错了刀,就废了,也就帮了倒忙,害得“大笔先生”还得倒贴些红纸。
小一点儿的,可以帮忙晾晒春联。这个技术难度低点儿,但有容易出错儿。因为是现写的春联,天又冷,干得慢,就在摊在屋内或者院子里晾晒一下。通常是每家的春联放在一块儿,收拾的时候不至于乱了套。等春联干得差不多了,我们便帮忙收拾。哪几张是大门上的,哪几张是堂屋门上的,哪几张是偏房上的,哪几张是猪圈上的,都要分门别类地弄好。然后,写上名字,等人来取或者由我们这些小毛孩子们快递过去——说不定,还能混上几颗糖果,大家都乐此不疲。
现在,老一辈的“大笔先生”都年龄大了,封笔了,村里能够扛起毛笔的人越来越少了。最关键的是,现在集市上买春联的到处都是。机器统一印刷的,样式精美,色彩鲜艳,价格不贵,还省事儿。买春联的越来越多了,几乎没人再去麻烦大笔先生了。
不过,这样的春联虽然精美,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除夕那天,家家户户照例是要贴春联的。
贴春联也是学心眼儿的时候。哪条是上联,哪条是下联,哪条应该贴在堂屋门上,那条应该贴在偏屋门上,哪条应该贴在大门上,这都是有讲究的,需要研究探讨一番。于不知不觉之间,又学了不少东西。
通常是一家打了糨糊,就吆喝一下,让附近要好的邻居就不再打了,一两个大人带着一群小毛孩,贴完这家贴那家……
大年初一,要去拜年。走在大街上,最多的话题往往就是对各家的对联评头论足。
这个字写得怎么样,那个字写得怎么样,这家是哪个大笔先生写的,那家是哪个大笔先生写的。谁家要是贴错了对联,立马会传遍全村,成为全村的笑柄——事实上,那时不识字的人多,也真的有人把猪圈门上的楹联贴在了大门外……
现在,再去拜年,走在大街上,很少再去看人家的对联,更不去评头论足了。家家都是买来的,字体虽然变化多端,但印刷的东西,还是缺少了些“人味儿”,没有个性。有时,连续好几家大门上都是一模一样的对联,更让人索然无味儿,更懒得去关注了。
如果说,年味变淡了,那么春联便是其中一味儿。


(2025130日)




      张学勇,男,山东泗水人,高级教师。泗水县优秀教育工作者、泗水县首届儒学讲堂名师、泗水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泗水县第六届小学语文教学能手、泗水县第八届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能手、泗水县第九届道德与法治教学能手,第二届“爱心杯”全国优秀班主任获得者。在各类杂志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著有《守望教育——大山深处的“香格里拉”》一书。《中国教师报》《校长》《中华校园》等杂志报刊曾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杂志封面人物。在山东、湖北、甘肃、安徽、广东、浙江、四川、贵州、江苏、云南、河南、湖南等地交流分享100余场次。

  

  转变源于自我

       

                成长不可替代


长按    关注我








麻雀校长张学勇
碰撞思想,交流心得,感悟生活,分享幸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