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使命 中农担当|加速玉米密植推广 创新为农服务模式

时事   2025-01-17 19:03   北京  

“2024年亩收玉米1200斤,以4.2元/斤回收,采用中农水肥一体化方式的玉米育种示范试验田,平均每亩多打粮约200斤,每亩纯收入增加540元。”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八肯中村玉米种植户刘树军说。                                


玉米单产提升效果显著‍‍



中国农资—(赤峰)为农服务中心农服人员辛月说:“玉米提质增产专项行动自2024年4月启动以来,通过集成先进技术,推广良种、良机、良法,构建了玉米高质量密植与全生育周期精准管理的模式,显著提升了玉米产量与质量。


密植技术确保植株充足生长空间,实现土地资源最大化利用。


“密植技术不仅增厚了耕作层,优化了土壤结构,还通过调整行株距确保了植株的充足生长空间,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辛月说,通过玉米密植技术,传统每亩4000~5000株的种植密度被提升至超过7000株。服务中心还为农户精选耐密、抗性强的优质品种,并提供土壤检测、个性化施肥方案等全方位服务,确保作物健康生长。


中国农资—(赤峰)为农服务中心农服人员辛月(右)为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八肯中村玉米种植户刘树军(左)指导密植技术。


“我们以往基本是凭经验盲目种植,2023年参加赤峰为农服务中心的农业技术培训后,被服务中心的专业性所吸引,开始合作并采用其推荐的技术与肥料。”刘树军流转了3000多亩玉米地,2024年在服务中心的指导下,选择了耐密抗倒伏品种,实施了深翻整地、增密宽窄行种植、种子包衣导航播种等一系列科学措施,还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定制了专属的施肥方案。基肥选择“中国农资”测土配方肥,在玉米生长特定时期追施含硼、锌等微量元素的水溶肥料,满足了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做到了精准化控。经测产,他的这块玉米育种地平均亩产在600公斤左右,较上一年度增长约20%。所收获玉米籽粒饱满均匀,质量符合优质农产品标准。


创新服务模式助农增收



赤峰服务中心自2022年成立以来,已建成13家固体配肥中心和1家液体配肥中心,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夏家店乡、翁牛特旗梧桐花镇、亿合公镇、全宁街道、林西县大营子乡等乡镇,以“9+N”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为基础,不断创新与调整,为农户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


中国农资—(赤峰)为农服务中心夏家店配肥中心通过精准取土化验、精准科学配方等对种植户进行服务。


“我们通过精准取土化验、精准科学配方、精准水肥管理、‘中国农资’云服务、提供作物种植全程解决方案、金融保险等多项措施对种植户进行服务,并不断对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农户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辛月说,根据赤峰玉米、高粱、谷子、中药材等农作物用肥需求,赤峰服务中心现已检测化验土壤超2000份,接收农户配肥订单7000余吨,配制不同作物的有机加无机配方肥4000余吨,保证了15万亩土地的用肥需求,为3000余农户共计节约150万元的肥料成本投入。


服务中心提供土壤样品留样检测服务。


“科学施肥离不开专业指导和帮助。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定期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解答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刘树军说,“2024年从春季开始,服务中心就进行了细致的测土工作,并定期到田间指导。特别是植保技术的应用,有效预防了双斑萤叶甲、红蜘蛛等虫害。在玉米收获后,服务中心还为我们提供了农技培训和取土化验等服务。”


中国农资—(赤峰)为农服务中心大力推广“密植+全程精准调控”技术。


2025年,赤峰服务中心还将大力推广“密植+全程精准调控”技术,通过示范效应,让农户更直观地看到先进技术和优质农资的应用效果,从而带动更多农户采用科学的种植管理方式,实现作物提质增产。


工作人员合影。




       者:童   

       辑:陈   

责       编:丁   

监       制:陆   


中华合作时报
《中华合作时报》创刊于1995年。每周二、五出版。除综合新闻外,还辟有《农村金融》、《茶周刊》等周专刊。目前管理有一张报纸、三份杂志、一个信息中心、一个声像中心、三个网站,采访报道面和发行覆盖面涵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方方面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