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轰隆隆……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温热的花生壳颗粒从生产线中缓缓压制而出,随后被打包、码放得整整齐齐。在滦州市小马庄镇的京琳家庭农场仓库内,两条小型生产线正忙碌地运转着,一条将花生壳转化为草颗粒饲料,另一条则将其制成生物质燃料。此时,一位种植户驾驶着三轮车缓缓驶入农场院内,车上装满了自家剥下的花生壳。她笑着告诉记者:“以前这些花生壳都只能乱扔,还污染环境,现在不仅‘变废为宝’,还能卖钱呢。”
▲花生壳颗粒压制而出。
这位朴实的农户谈起生态环境来竟也头头是道,由此可见,绿色农业理念在这里已深入人心。从侧面也证明了花生产业链在这里已形成了从规模化种植到渠道收购,再到花生壳回收的完美闭环,成功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一粒微不足道的花生,竟带动了当地整体产业的蓬勃发展。
春节前夕,记者实地探访了滦州市比较典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倾听花生是如何给他们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花生”初落地
近年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年年强调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在主要的油料作物当中,花生和国产大豆是我国从种源到种植完全自主可控的品种,是守护“油瓶子”安全的重要一环。
▲滦州市百信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高油酸花生每斤市场价格高于普通花生5毛钱左右,且其附加价值极高。普通花生油的油酸含量在30%左右,而高油酸花生油的油酸含量则在75%以上。更重要的是,这种品种的花生在常温下能够显著延长货架期,达到普通花生的5到10倍,即便是过了夏天,高油酸花生也依然能够保持新鲜,不会出现‘哈喇味’。”滦州市百信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玉冬自豪地告诉记者,“还有一点非常关键,就是高油酸花生种子的耐贮藏性极强,即便存放了5年,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发芽率,这一点我们已经通过实际试验得到了验证。”
打通上下游全产业链
科学种田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更需要不断更新种植管理理念。百信合作社在生产实践中,采用高于国家标准的生物农药和高科技耕种植保技术,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安全可靠。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它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将“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和精细化管理模式复制到周边种植大户中。
走进百信农发公司的检测室,一位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地进行着花生含油率的检测工作。张玉冬介绍道:“每天都要进行检测,每两个小时取一次样,对原料和成品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把控。然后,我们会根据每批次原料的水分和含油率,精准设定工厂设备的技术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我们要用最好的花生榨油来保障产品的品质。”
让种植户成为花生产业的最大受益者
大力发展花生产业,对于提升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自足能力和蛋白供给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滦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为花生产业营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引导以百信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这一特色“小品种”打造成了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不仅筑牢了花生产业发展基础,更将触角延伸至花生的全产业链条,支撑着全市花生产业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