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展望!六家单位大会交流传递新经验

时事   2025-01-15 18:38   北京  

福建省供销合作社

加快推进基层社改造

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

福建省供销合作社以实施“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基层社改造提升。


01

聚焦重点环节,夯实发展基础

指导市、县社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布局建设示范基层社。带动市县两级投资,支持基层社升级改造经营设施。推动县级社整合县域内供销合作社资源,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推进资产管理、网络运营、项目建设、人员调配一体化,全省69个县级社全部实现对基层社统一管理。


02

强化资源整合,提升服务能力

结合农资、农产品、再生资源和城乡综合服务“四张网”建设,推动各级社有企业通过产权、资本、业务联结等方式为基层社自营业务赋能。拓宽基层社负责人选任渠道,县级社有企业与基层社人员交叉兼职任职不断扩大,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实施供销合作社教育培训工程,基层社主任轮训比例达100%。与商务厅、邮政等22家涉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依托基层社共建服务网络,拓展代理代办等功能。


03

围绕农民需求,完善惠农机制

针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省情,将基层社流通优势、村集体组织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优势有机结合,推动三方共建“供销农场”,变小田为大田,改人力为机械,开展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一县一周”“供销后备箱经济”等系列产销对接活动,带动基层社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优化村级网点布局,发展基层社经营网点1万多个,整合系统内外资源开展日用品供应、快递物流、电子商务、再生资源回收、便民金融等综合业务,农民不出村就可享受“一站式”便利服务。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

发展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持续深化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着力构建覆盖“育、耕、种、防、收、售”的全产业链为农服务体系。


01

强化产前供给,夯实生产基础

以省社农业服务集团为主导打造农资仓储配送体系,全省农资仓储能力达80万吨;联合市县社控股组建11家区域性农资公司,整合提升乡村农资网点1200多个。省社供发集团与中农海稻公司合资成立山东供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万亩大豆高产示范区和优质花生产业示范区,做好小麦、玉米良种代理经营。为托管土地优先选择亩保额950元以上的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已实现全程托管土地投保全覆盖。


02

做优产中服务,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与41个市县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以供发集团为龙头,在全省示范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新模式,年均为土地股份合作社分红8000余万元,带动全程托管土地528万亩,服务小农户170余万户。推动供发集团联合市县社在当地成立农业服务公司,实施“专业队+网格员”管理模式,推行“三化五统十服务”运营机制。全省系统年实施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等环节农业社会化服务稳定在8500万亩次以上。建设运营山东供销为农服务信息平台,将托管地块种植情况、服务流程等纳入管理平台,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化、数字化管理。


03

拓展产后服务,推动全链条服务

健全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以统仓共配、赋能服务为主要内容,有效畅通粮食产供销渠道。深化与中粮、中裕等知名粮企合作,推进粮食产地加工等业务发展,有效降低粮食损耗率。推动省社供应链集团精选7大类、80多种高品质农副产品,打造“鲁供优品”“鲁供农产”优质品牌。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

发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生力军作用

积极服务国家“两新”行动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坚持高位推动、项目带动、市场驱动,逐步建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01

坚持高位推动,凝聚共识共为

成为省级“两新”工作专班成员,承担了“推动农业机械装备升级、推动家电以旧换新、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推动废旧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四项重点任务。研究确定了“建立体系、策划项目、争取政策、差异化经营”的工作要求和“搭建骨干网、整合社会网、联合专业网”的建设思路。


02

坚持项目带动,建强网络体系

2024年年初部署启动“项目建设大推进年”活动,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作为重点板块,提前做好项目储备。省发改委将省基本建设投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循环利用的专项资金优先支持供销合作社建设绿色分拣中心。全省系统成功申报7个项目。省商务厅将全省系统8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纳入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支持清单。


03

坚持市场驱动,实现持续发展

筹建湖南省供销再生资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鼓励市州社合理调配资源、引进合作伙伴,因地制宜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基层社承接上级社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协调引进中国再生资源开发集团、广州环保投资集团等系统内外行业龙头,推动资源整合和项目共建


四川省供销合作社

推进县级社高质量发展

提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水平

四川省供销合作社加快推进县级社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


01

强化示范引领,增强发展能力

通过社有企业出资、项目资金投入等方式,强化县级社对基层社的实际控制力。引导基层社大力开展生产托管、良种良机推广等服务。通过盘活基层社现有资产、承接政府投入的涉农设施、运营镇村闲置资产等途径,提升基层社经营服务实力。加强基层社人才队伍建设。74个县级社建立了社有企业与基层社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02

深化开放合作,提升统筹资源能力

以基层社为主要载体,强化供销合作社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合作,共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搭建全省社有资产信息管理平台,制定实施县域供销合作社发展规划。积极引导省、市、县级社有企业与基层社共建县域服务网络。


03

争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条件

推动省委农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社建设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承办省人大、省政府《四川省供销合作社条例》贯彻座谈会,聚焦县及县以下重点领域,督促落实《条例》关于服务机制、资产管理、保障措施等规定,依法维护社有权益。协调省财政资金支持30个县开展为农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县建设。


甘肃省供销合作社

创新监督方式

有效发挥监事会职能作用

甘肃省社通过抓好“六个贯通”、实现“两个提升”,建立了多类监督贯通协同机制,有效发挥了监事会在促进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监督作用。


01

统筹抓好“六个贯通”

年初召开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初步整合省社各职能部门的年度监督计划,再与派驻纪检监察组对接沟通,进行二次整合,统配力量,联动发力,避免重复监督。举办全省市县两级社理事会、监事会主任、全省监事队伍、省社处室及社有企业负责人能力提升培训班,召开监督贯通协同工作启动暨培训会议,提高监督专业能力。抽调纪检、监事办、审计、财务、综合、企管等部门和省供销集团骨干力量,组成5个检查组开展综合监督检查,为党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加强源头治理,防范社有企业风险,督促制定省社《全面预算管理办法》、省供销集团《实施细则》,把好监督“上游关”,有效维护社有企业的合法权益。


02

着力实现“两个提升”

提升发现问题效能。通过纪检、监事办、企管、审计、财务等部门协作配合,同时开展对上年度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结果审计和本年度专项资金落实情况检查;开展省属社有企业财务等相关制度制定和落实情况的联合检查和联动综合检查,推动省社相关职能处室履行职责与监事会再监督贯通。科学严谨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细化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时限,建立单位整改、跟踪问效和审核把关闭环整改工作机制,形成各方聚力抓整改的良好局面。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

完善农资保供机制

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

中农公司按照总社部署和中国供销集团要求,聚焦主责主业,多措并举强化保供能力,积极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0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组织保障

加强党建引领,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党委牵头,列出各业务板块协同事项清单,推动化肥、种药、油品、物流等业务高效协同,提高集团整体服务效能、形成农资保供合力。实施强基、品牌、增效、数字、人才、文化等“六个工程”。编制《农资保供应急预案》,及时应对市场供应不足、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等突发事件,确保关键时刻农资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02

强化农资保供,保障粮食安全

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性农资储备库建设,增设600多个临时中转库,持续提升仓储物流服务水平。牵头与国际钾肥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全年进口钾肥430万吨,约占全国进口量的40%。累计承担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近400万公斤。


03

优化服务方式,提升供应水平

加强与县级供销合作社合作,打造“区域公司+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体系。组织技术人员注册线上农资服务账号,面向种粮大户、基层经销商和小农户提供远程作物诊疗、农技指导等服务,依托中国农资“云中心”APP开展农业生产服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中农云仓物流(宜昌)公司联合铁路部门实现中欧班列钾肥货源从铁路货箱至保税物流中心仓储库无缝对接和报关、仓储、分拨“一站式”服务,有效缩短了通关时间。


04

加强科研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

成功研发“金色海元宝”系列水溶肥、生物菌肥,与青海中信国安联合研制新型速溶型硫酸钾产品,推出“中农鼎粮柱”肥药套餐,促进主粮作物亩均增产10%以上。承担农药相关“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课题,成功研发农药创制新产品,进一步扩大了国产农药的服务版图。成立中农集团种业研究院,“神奇草稻”杂交粳稻育种新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3个改良新品种测试取得阶段成果,新品种产量有望提高15%以上。





来    源: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编    辑:查雅楠
责    编:丁   文
监    制:高瑞霞

中华合作时报
《中华合作时报》创刊于1995年。每周二、五出版。除综合新闻外,还辟有《农村金融》、《茶周刊》等周专刊。目前管理有一张报纸、三份杂志、一个信息中心、一个声像中心、三个网站,采访报道面和发行覆盖面涵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方方面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