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上交大老师辞职面试华为,碰见自己学生当经理,一面没过,学生又找来李一男二面,才进了华为

文摘   2024-12-19 07:04   江苏  

作者 | 风起堂主人
来源 | 风起堂观察(funqitun)
投稿 | funqitown(微信)


01


华为,能从一介草根成为行业巨擘、民企标杆、科技创新领头羊,与任正非的不拘一格用人有关。

早期,华为是某些人眼中“渔民办的个体户”,想要吸引优秀人才很难。

任正非早年曾感慨,“一流人才去美国,二流人才进政府,三流人才进央企,四流人才进外企,能到华为来的,全都是五流人才。”

这当然不是贬低华为人,但却是华为早期艰难成长的一个缩影。

所以,早年华为招人,只要是个博士、硕士,几乎闭着眼睛要。比如华为轮值CEO徐直军,招他进华为的曹贻安说,“他是博士,见到就招嘛,还面什么试”。

当然,也有面试的时候不走运的,碰到一位特别较真的经理,又或是没对上需求方向的部门或岗位,有些优秀人才也可能就失之交臂了。

现任华为董事长梁华,就曾在面试时被部门老大淘汰了

梁华,武汉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专业的博士。到华为面试,第一面轻松通过,但是到部门老大的时候被拒了。

所幸,时任华为人力资源部总监的陈珠芳是个比较负责任的人,对每一个前来面试的人都会一一复盘,陈珠芳发现,这个梁华能力很强、很能干,就亲自录取了他。

就这样,一个差点被拒绝的优秀人才,进了华为。

事实证明,梁华果然是个人才。

02


还有一位早期华为研发上的重要人物,也差点被面试者淘汰。

刘平,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和导师一起创办了交大计算机网络研究所

但是,刘平并不想要这种一眼看到未来的人生:副教授,教授,计算机网络的专家,在导师退休后,成为网络研究所的所长。

于是,在交大当了8年老师后,刘平决定离开学校,毫不犹疑加入南下大潮,去深圳闯一闯。在图书馆的《深圳特区报》上,刘平看到了华为招聘程控交换机的开发工程师的广告,正好和自己专业相近,就投了简历。

但是,投出去的简历很久没有回音。

春节后,刘平直接拖着行李箱就到了深圳,在街上买了一份《深圳特区报》,又看到华为的招聘广告,就直接找到华为去了。

当时的华为还在南山深意工业大厦五楼办公,刘平好不容易找到华为的开发部经理室,经理室里坐着两个人,一聊才知道,其中一位叫任育胜的竟然是自己上交大的学生,从上海邮电一所跳过来的,已经是用户交换机的硬件经理了

见是自己老师来找工作,任育胜非常热心,马上去找来了局用交换机的负责软件项目的李经理来面试刘平。

李经理过来后,看了看刘平的简历,又简单地问了几个问题,诸如编过多少代码等等,似乎感觉不满意,就走了(后来,刘平问那位已成为同事的李经理,面试时到底对自己哪里不满意,回复称没印象)。

还好有自己热心肠的学生任育胜在,帮刘平又找来另外一个领导来面试。

所幸,这次来的面试官来头甚大。

李一男,给刘平的第一印象看上去就像个小孩(毕竟刘平已经在上交大当老师都8年多了,20几岁的小年轻,在30几岁的刘平眼里,可不就像个小孩嘛)。

这时的李一男,正在郑宝用的领导下负责万门机的方案设计。李一男看到刘平简历中做过X.25协议、Intel Multibus等开发,和华为当前正在设计万门机的方案有关,觉得不错,就又带着刘平去总工办,见了郑宝用

郑宝用对刘平说:“我们公司是没有任何背景的,一切都靠自己奋斗。在这里工作,不需要拍马屁,拉关系,只要你好好干,公司就会给你回报”。

郑宝用的一番话让刘平深有感触,更让本就不善于去和领导搞关系的刘平,下定决心,丢掉自己大学教师的铁饭碗,加入了当时随时都会破产的华为。

就这样,1993年的2月27日,刘平入职华为,赶上了当月的最后一天班,公司发了他半个月工资(惊喜);第二个月,刘平的工资涨到2600元;当年年底,涨到6000元!

此后的刘平,在华为工作的8年中,历任华为万门机软件项目经理、交换机业务部的副总工程师、数据通信业务部总监、公司执行副总裁、华为北研所所长。

8年前,刘平拖着一箱行李,只身来到深圳,身上只有500元,连回上海的机票钱都不够。

8年后,刘平从华为高管岗位离开时,已是年收入上百万,还持有公司3百多万的股票


03


其实,不只是梁华和刘平面试华为有故事,早期华为在招人挖人时,精彩的故事还有很多。

比如:

华为在华强北的人才市场摆摊设点招聘,任正非有时会亲自出现在华为招聘摊位前,大声吆喝着:"大家快来看呀,到我们公司来啊";

为了挖人才,曹贻安带新人去邮电部第十研究所参加技术培训,白天上课,课间交流,课后请吃饭、下馆子、吃夜宵、喝啤酒,就这样把几个国企里的技术骨干给挖进到了华为,比如毛生江和杨汉超,后来在华为的发展都做到了副总裁级别;

从邮电部研究所出来的华为员工,春节回家过年都有任务指标,要挖几个同事、引荐几个同学进华为的额外任务,当然,也有奖励;

甚至,华为还安排人员专门在目标研究所对面宾馆驻扎,不挖到人不回公司;

甚至是任正非参加展览,也经常要“带回”几个在展会现场“面试”的人才

这种现像,直到任正非请来了华中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退休领导陈珠芳,华为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部,华为的人才招聘才开始走上正轨。

用任正非的话来说就是,请“一个教授做人力资源工作,目的是要让高校成为华为将来的人力资源池”

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垄断行业或国企、“铁饭碗”之外,华为几乎成为职场新人的最优选择。

今天的华为,已成为大多C9高校毕业生中排名第一的签约单位。

能做到这一点,陈珠芳认为,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华为“对成就者的认定”

在陈珠芳看来,华为的员工是“风雨同路又同舟”,虽然可能都只是“同坐一条船而已”,每个人上岸的码头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奋斗的动机可能各不相同,但只要为客户服务的目的达到了,就会得到公司的认可,你就是成就者,就是被公司认可的奋斗者

对成就者的认定,便是任正非所确立的华为“奋斗者文化”的精髓,那就是“以奋斗者为本”, “不让雷锋吃亏”

在任正非的眼中,每一个奋斗者,也是每一个人,人的本性是不可泯灭的,对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追求,也正是人性的本质。

这一点上,华为做到了,对人性的尊重。

90后华为人说,加入华为,要“准备好吃苦,准备好麻袋装钱”。

这就是华为,这就是华为的奋斗者文化。

为全面剖析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精髓,华为首席管理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卫伟先生,从1996年起即担任华为高级管理顾问,《华为基本法》起草执笔人,跟踪研究华为20多年,用5年时间,带领华为高管、高级顾问、管理科学家共同编著完成一套华为管理三部曲——《以奋斗者为本》、《价值为纲》、《以客户为中心》。

这是一套由任正非批阅、轮值CEO审读的华为公司正式授权著作,解读华为管理层30多年的管理实践,细说了华为如何形成“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又怎样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被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称为“一本企业真经”,值得每一位学习和成长中的个人、企业去读一读

感兴趣的即可点击下方卡片查看

参考资料:

田涛、吴春波合著《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田涛著《华为访谈录》、《理念·制度·人》、《在悖论中前进》
吴春波著《华为没有秘密》1/2/3;
黄卫伟《价值为纲》《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刘平《华为往事》。

注:本号所发表内容凡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者未注明出处的均来自网络,系转载,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ND——

风起堂观察
讲述大佬传奇故事,解读商业智慧和管理方法,分享科教文领域价值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