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任凯/生活百味,苦尽甘来之甜—— 读邹武作品《生活是甜的》有感(评论)

文摘   2024-12-10 06:00   江苏  
点击上方 蓝字 立即关注



作者简介:

李任凯,男,侗族,贵州凯里人,硕士研究生,原常州大学在编教师。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理事。黔南州侗学会副秘书长,州作协会员,《毕节网》顾问。《瓮水长歌》《瓮安文学》《黔中文学》《青萃微刊》《青年文学家·雪中梅文学社》编委。

生活百味,苦尽甘来之甜



  作者 李任凯

      

      邹武作品:《生活是甜的》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是阿母的低吟!阿母一边指着禾,一边指着微风,告诉好奇的孩子。

  这孩子刚学会走路。他左手拽着阿母的裙子,右手拽住青旺旺的禾,死不放手。阿母呢,又指指水下的影子,问孩子,“水里面的癞皮狗,是谁?”

  这时孩子才松了右手。却立马去摸水里的“癞皮狗”!自然,是摸不着喽!

孩子昂头挺胸询问的眼神,渴望阿母的帮助。阿母不理他。阿母紧了紧腰,蹲下来。阿母用嘴去迎接禾上的露。

  “啧啧啧……”阿母告诉孩子。“是甜的!”“应该就是幸福的味道啦……”

  这时孩子也效模仿样地去迎禾露。 阿母立即退后五步,举起手机,咔咔咔连闪,拍了下来。阿母露出得意的笑!并继续哼哼唱唱,向前而去。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你轻轻地来!”

  ……孩子又去尝第二颗露。

  阿母依旧,懒得理他。

  孩子继续尝第三颗露、第四颗露……阿母自顾自地美化着刚才耍诈而得的图片。挑了一张最好看的贴朋友圈。文案也特别简单。

  “露是甜的!”

  “日子是甜的!”

  “幸福的味道都是甜的!”

  “一切的一切……少不了甜!”

  阿母合上手机,用五个手指头伸向天空,抓了一把“云”,朝孩子丢去。而孩子呢,也把小手掌伸向水里,抓了一把“天真”,朝阿母丢来。

  “叮叮叮……叮叮叮”

  阿母边笑边回复手机。

  三分钟不到,阿母朋友圈下面爆了八百多个爱心赞、羡慕赞、挑逗赞!有人评论说。“生活其实是苦的,努力过成甜的。”“心态很重要,每天都要加油鸭!”

  也有人说,“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一定要活得有滋有味!”“你可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一定要释怀,接着努力前行!”

  阿母逐一回复。

  每一条都是,“谢谢!”外加,“感谢遇见您的祝福!”别人询问阿母“哪些瞬间让你意识到快乐比较重要?”阿母回复“谢谢!”

  别人讲故事,说“”同事心梗去世,才27岁”!说“同事热爱工作,热爱加班,柜子里二十二本个人先进证书。 ”说“最后都是替她收拾,扔垃圾桶了。”

阿母依旧回复“谢谢!感谢您的祝福!”

  阿母是北大毕业的人。阿母肩膀上有九千多万的项目!然而,朋友圈内,全部是孩子的点滴照片。记得朋友追问阿母。“你就没有苦恼过吗?”谁也没想到阿母的回答!阿母竟然是说,“如果允许我研究‘苦恼’!这一定是一个不低于一个亿的课题吧!”朋友愕然!阿母不忘回一句“谢谢您!”

  其实阿母结婚之前,患病时医生说过她!“以后可能不会有孩子!”医生断定阿母的生育将是婚姻的痛!可谁知道!阿母出院半年就怀上了!

  还有什么幸福比这“幸福”来得释然?来得“释怀”呢?


李任凯点评:

      生活百味,苦尽甘来之甜

 

      当代作家邹武的作品《生活是甜的》宛如一首清新的田园诗,用细腻而质朴的笔触勾勒出生活中一幅充满温情与深意的画卷,在简单的场景与对话间,蕴含着对生活本质、幸福内涵以及人生态度的深度探寻。

       文章开篇,阿母与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禾田间的互动,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童真与自然气息的情境之中。

      孩子对世界的好奇与懵懂,阿母的耐心引导与小小的“捉弄”,极致完美的一幅生动亲子图。

      那禾上的露,成为了连接母子情感与引出生活感悟的重要纽带。阿母告诉孩子露是甜的,是幸福的味道,这不仅仅是对一种自然滋味的描述,更是一种对生活积极认知的传递。

      孩子天真地去尝试一颗颗露,而阿母则在一旁捕捉下这珍贵的瞬间并分享于朋友圈,作品中反复强调“甜”,彰显出阿母内心深处对生活之甜的珍视与宣扬。

      这种珍视,或许源于她自身的经历与感悟,北大毕业且肩负九千多万项目的她,并没有被世俗的压力与忙碌吞噬对生活本真的热爱。

      朋友圈下的各种评论,从不同角度探讨生活的酸甜苦辣,而阿母统一的“谢谢”回复,看似简单,却也反映出她在自己构建的幸福认知里的坚定与平和。

      她不被他人对于生活苦难或者多元滋味的观点所左右,阿母只专注于自己所体验到的甜。

       阿母对待朋友关于苦恼的追问,其回答更是令人玩味。

      将苦恼视为一个价值上亿的课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展现出她超脱于常人的思维方式。

      在她看来,或许生活中的苦恼并非是需要深陷其中的泥沼,而是可以作为一种理性研究与审视的对象。这背后蕴含着一种强大的心理调适能力与对生活积极掌控的智慧。

      她不会让苦恼轻易地破坏自己所营造的幸福生活氛围,而是以一种近乎旁观者的冷静去看待可能存在的负面情绪。

       结尾处,而阿母曾经被医生判定可能无法生育,却在出院半年后怀上孩子这一经历,无疑是她心中最为深刻的幸福源泉。

      这种苦难经历又失而复得、超越医学预期的喜悦,成为了她眼中生活之甜的极致体现。

      它让阿母更加懂得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无论是孩子带来的纯真欢乐,还是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却充满温馨的瞬间。与那些为了事业拼搏而忽略生活本真的人相比,阿母在忙碌与成就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她深知家庭、孩子以及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感知才是构建幸福大厦的基石。

       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作者运用简洁明快的对话与生动的动作描写,如孩子拽着阿母裙子、摸水中影子、尝禾露等场景,使整个故事充满了动态感与画面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文中阿母朋友圈文案与评论回复的穿插,巧妙地引入了多元的生活观点,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与思考维度,避免了单一叙事的单薄。

      美中不足,就是文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对阿母形象的塑造上,过于强调其积极乐观的一面,使得人物形象略显平面化。如对于阿母在面对项目压力、生活困境时可能存在的内心挣扎与矛盾缺乏更深入的刻画,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物的真实性与深度。

      还有在主题的挖掘上,虽然围绕生活之甜展开了多方面的探讨,但对于生活中苦与甜的辩证关系的阐述还可以更加深入与全面。例如,如何在经历苦难时更好地去发现与创造甜,以及甜与苦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等方面,可以进一步展开思考与书写。

      总体而言,《生活是甜的》这篇佳作甜文,胜过人间小小瑕疵。不得不向当代作家邹武致敬,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与温情的叙事,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对生活甜意的探寻之旅。

     《生活是甜的》它提醒着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不要忘记去发现那些微小而确定的幸福,鼓励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种种境遇。无论世间如何苦乐,都应从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苦尽甘来”之甜。



图片来自网络,与文无关,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END

欢迎关注 射阳县杂文学会

“黄海潮声”公众号

投稿须知:

1、本公众号是一个集新闻性、文学性、交流性为主的综合性平台。所用稿件坚持原创首发,凡来稿10日后没有刊发的,作者可另投他处。

2、来稿类型不限,小说、散文、诗词、评论、杂谈及新闻、通讯等均可。有条件的,可以同时配图、配音或视频。

3、作者首次投稿,需附百字个人简介及生活或工作照1张。

4、所有文稿须遵循法律法规及公序良俗,弘扬正能量,严把导向关,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5、作品所获赞赏金,凡每笔达10元以上,其中70%发放奖赏作者个人,30%用于平台维护,在平台发布15日后以微信红包发放。

6、投稿邮箱18961965666@189.cn或微信同步。    

7、诚邀商务合作,合作方式包括独家冠名、荣誉主办、特别协办、协办、指定用品,欢迎商务加盟。联系人:陈先生  18961965666

《黄海潮声》公众号编委会






联系我们

主   办:射阳县杂文学会

顾    问:李志勇

编委会:郭开国  陈允标 董素印  张同祥  陈冬平

特邀编委:皋德超 吴炳生  李健  钱娟

总    编:郭开国

副总编、编辑部主任:陈允标

本期编辑:陈允标  袁卫东

投稿邮箱:18961965666@189.cn或微信同步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射阳县杂文学会
分享杂文作品,加强杂文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