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针灸的来源,最主要的是四个方面:太乙针法、孙真人的奇穴、张真人的经络和个人静坐内观发明。
太乙针法的取穴规律是我最喜欢用的。吴针有一个用中注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绝招,就来自《天元太乙歌》的“久患腰痛背胛劳,但寻中注穴中调”;《师因弟子开悟记》中李向林讲的手三里配穴治疗腰痛,与“腰背连脐痛不休,手中三里穴堪求”也是对应的。
孙思邈真人的奇穴,在吴针体系里占了相当的比重。当然,孙真人的奇穴有一个弊端就是命名很随意或者没有说明,比如小拇指节穴、大拇指穴之类,只能算是个位置,也不好记,所以后世很多人都把孙真人发现的奇穴改名了。在吴针体系里,部分穴位我们也改名了,只是为了学术体系更加规整,让穴位好记、好用,才把它的名字取得更雅一些,但都注明这个穴位出自孙真人。
张三丰真人对经络循行的理解很特殊,与教科书有很大不同,可谓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个人的内观发明是发现阐明,不是发明穴位,穴位是本身就存在的东西,但是我把它发掘出来了、让它明了了。所以吴门针灸的源流,最多的是孙思邈真人和张三丰真人,他们和太乙法脉也有关系。尤其是张真人,老子传尹喜、尹喜传麻衣、麻衣传陈抟、陈抟传火龙、火龙传三丰,老子是太乙的法脉。
老子《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源头,就来自《太始天元册》的“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驰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我们为什么能够提出穴位的扰场理论?扰场就是一个太虚化元的过程。来氏太极图中间的白圈,可以叫极点,也可以叫极环;外面那个大圆圈里面包着的就是一个扰场,阴阳二气在抱团旋转。有了转动就有了角动量(角动量是描述旋转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名词,角动量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和线速度三者的乘积,即L=mvr,角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在生活中有大量运用,如旋转物体的稳定性、滑冰运动员旋转速度的调控等),太虚化元的那个元、那个点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有角动量在不断地旋转;正是由于这个角动量的旋转,阴阳二气转离极环的时候,古太极图的阴阳鱼就出来了,才有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角动量守恒,是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如果没有外力的干扰,它会永远旋转下去。穴位的扰场也是这样的,只有生病了,穴位不通、堵了,扰场的旋转才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候,观穴常常能看到皮肤颜色、纹理的变化。
关于扰场的认知非常复杂,里面包含了很多中国文化最起源的内容。你把扰场整明白了,关于易经的好多东西,你也就明白了。
这是我拍摄到的一个天然温泉喷发旋转的景象,用它来解释穴位的扰场现象,很直观、很形象。
——节选自“吴门医述”app—超V专享—《内经玄解》
推荐阅读
理法概论 | 扎针就是扎扰场
吴门针灸对阳明消渴线的认识
吴门针灸对缺盆肩井络的认识
第二讲:关于元气学说,你需要知道的...
关注、点赞、分享,久久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