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接触吴门针灸课程以来,转眼已近一年。从《吴门奇穴·神机》学到《吴门奇穴·地机》,感觉吴门针灸的确与众不同,吴老师所言可谓字字珠玑,值得反复琢磨。
吴门经线、吴门奇络、吴门奇穴、吴门针阵,贯穿始终的是理法经穴与理法方药一脉相承,吴老师对穴位穴性、针阵配伍、经线功能以及传统经脉循行的独特解读,与在校期间的针灸课程似曾相识却又完全不同,不仅诙谐通俗,而且极富理性,让我脑洞大开,在临床运用时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针对性。
地机课程中,吴老师详细讲解了“三阴”即肝脾肾经每一条经脉的循行走向及不同经线的划分和功能定位。如太阴脾弓由太白—定冲—公孙组成,平冲抗焦虑,治疗广泛性焦虑和急性惊恐发作等;太白因其五行属金通肺气、又在太阴脾经,故两走脾肺,健脾益气如白术,可止泻、通便、调节血糖、治湿疹(皮肤属肺、湿属脾);大都治小儿客忤,可改善骨质代谢治疗骨质疏松,还可清利湿热治疗痛风;然谷健脾温阳,如干姜、附子、肉豆蔻等;足魄门通肺气,直肠癌齿状线以下的肿瘤易发生肺转移等等。这些都使理法经穴与理法方药相互应证,针药互通互补。
吴老师还结合现代解剖学,对下肢的经脉循行做了全新的解读。如股中间皮神经与股内侧皮神经均源于股神经,远端走行为隐神经;隐神经从阳陵泉一源三岐,分别止于肾窝、然谷、涌泉。委中、委阳、合阳、阳陵泉、足三里分布有隐神经,故具有补肾强壮作用等。
吴老师对经线的讲解:如足少阳经足板段循行为侠溪—地五会—临泣、胆风—地五会2—临泣2,两线在丘墟相合;足太阳膀胱经分为十段:寒线(京骨—至阴)、水线(仆参—京骨)、筋线(承筋—仆参)、腰线(委中—委阳—合阳)、寒湿线(殷门—委中)等,使我对经脉、经线的功能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吴老师对穴位特异性功效的解读真让人喜出望外,如至阴盗涌泉、纠正胎位不正,独阴下死胎、暖肝散寒如温经汤等,使我临床选穴配伍时有了更强的针对性。近日治疗一例药物流产不全伴少腹胀者,在肾窝、四木开井基础上加上至阴、独阴二穴后,针刺一次后即有膜性物质排出,连续针刺三天后,嘱其复查妇科B超,结果未见宫腔内有异物残留。
总之,吴门针灸将理法经穴与理法方药完美汇通,经线、奇络、奇穴相得益彰,开门辨病、分经定穴,既彰显了传统针灸的独特魅力,又凸显了吴门倡导的五位一统思想,临床适应症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丰富。有幸结缘吴门医述,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祝吴门宏愿造福桑梓、普惠人间!
推荐阅读
关注、点赞、分享,久久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