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佳作,看看华工学弟,以“阈空间” 诠释现代化的社区中心

文摘   2024-08-16 08:00   山东  

吴鑫泽

华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

绩点专业第一

指导老师:陈昌勇


大家好!很高兴能分享有关我大二下华工“社+”课题的设计方案。在这次设计中,我对居住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我希望社区空间可以与城市公共空间相互渗透,而非简单的隔离。我希望能够通过建筑的手段,增加人们偶遇、相聚、互动的机会。方案本身存在许多值得继续思考和完善的问题由于作业时间原因只能暂时止步,但关于它们的思考仍会继续,请大家多多包涵与斧正。



Part.1 

任务书与前期场地Mapping

1.1 任务书

“社+”任务书节选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本次作业的场地选在广州市海珠同创汇,这是一个青年共创办公社区,红线范围内为场地。


场地航拍图


1.2 小组Mapping


在对同创汇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同创汇的某些屋顶承载着篮球场、菜园、停车场等等功能,和我们想象中的屋顶不太一样,在走到屋顶上时,我们发现了几张办公椅,很明显是自发搬上来的,人们可能会在这里眺望风景、抽抽烟、吃吃外卖等等。

Mapping时对屋顶使用方式的总结


我们不禁想:屋顶作为一个脱离建筑内部空间的存在,人们在屋顶或许才能真正短暂脱离工作环境,放松下来,或许屋顶所承载的功能,那些自发的行动和布置,会表达同创汇工作人员们的某些需求。于是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屋顶”,这里所说的“屋顶”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屋顶,我们认为地面上的篮球场、足球场、农田也可以算成是“屋顶”的一部分,只不过他们是标高为0的屋顶。以及阳台等等这些都可以算作是不同标高的屋顶。


我们希望通过对同创汇“屋顶”空间的观察和研究,去总结其屋顶的使用方式。于是我们每个人首先分区域对同创汇的屋顶、阳台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并统一标注。在进行一轮的观察之后,我们又去思考:不同的屋顶使用方式是否会和建筑每层的业态、和建筑在同创汇中所处的位置有关。于是带着问题,我们又去到场地对每栋楼的业态进行统计。发现科技公司的屋顶多覆盖太阳能板,而屋顶使用情况较好的多数为餐饮、娱乐行业。在主干道旁边的建筑多为独栋,少与其他楼房联通,但中心区的建筑之间可达性较高,对屋顶的利用也较好。


在我们做完这些工作后,回过头看,发现在我们拍的照片中,很少是有人的。我们之前幻想的“把屋顶设计好兴许就能有人来使用”、“为什么没人来屋顶呢,这个空间明明这么有意思”貌似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开始去思考“为什么人们不使用”这个问题,并对同创汇的员工进行访谈。


最终做出了以下总结:

1.上屋顶存在安全问题。2.屋顶空间无遮蔽,晴天太晒雨天无遮雨。3.许多屋顶可识别性不够,人们根本没意识到有这个空间。4.员工工作太忙,根本没有闲心上去溜达。5.建筑结构本身不支持对屋顶的使用。6.部分屋顶的可达性不够。7.管理问题难以解决:屋顶空间是属于谁的、是如何划分的、管理费怎么收取等等都是很大的问题。


我也希望在后面的设计中能够延续和思考这些问题。

mapping成果展览制作

小组作品——《屋檐之上》

mapping答辩现场

部分mapping作品展示,各有不同的切入视角


Part.2 

方案推进

2.1 mapping的延伸思考


在mapping阶段结束之后,我在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屋顶的多种使用方式让我们感兴趣?

Mapping时对屋顶使用方式的总结


因为在缺少温度的园区里,有温度的公共空间的出现让我们感动。


因此,创造一个有温度的社区便成了一开始的期望。


带着这个方向,我去到了一些青年公寓,发现大部分青年公寓的回家过程中都要经过一条位于两侧房间中间的走廊,这是为了最大化利用面积的选择。

某青年公寓平面图 ©网络


但在住户到达公寓之后,路径都是十分固定的:电梯→黑黑的走廊→指定的房间


这样一种单一的路径是目标性极强的,在这个场所人们丝毫没有偶遇和邂逅的机会。

森山住宅平面图  ©SANAA


再看SANAA设计的森山住宅的平面图,人们可以在不同路径中穿行、偶遇。


2.2 设计策略

场地范围:限高24m

降低高度适应周围建筑,抬升居住让出底层城市空间

板片中心下沉成广场,为底层提供采光通风

底部建筑较通透,把视野让给城市公共


说起抬升居住空间,我最容易想到的一个方案就是这样:

这也是我给老师看的第一版方案,上面是居住空间,下面为城市公共空间,中间用一块大板片隔开了二者。

一草汇报

一草模型

草模

之后,由于两层面积不够,我便增加了第三层,并且在居住空间的一层位置增加了一些灰色部分的社区共享空间,我把它称为“P-P空间”(between private and public)。此时的空间形态大概是这个样子:

但问题是,这些社区共享空间并未与城市公共空间产生联系,在本质上与一开始的空间类型相比其实没有什么变化。


2.3 居住空间和城市的关系?


在这时看到山本理显提出的关于“阈空间”的概念,在公众号文章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在当下社会,公共性已经逐渐淹没在加速且下行的社会形式之中,临界于个人与大众的阈限空间被不断剥夺和压缩个人原子主义的盛行,公共意识变得模糊甚至逐渐瓦解。然而,山本理显的被认可,标志着一种意义的转型,即重新界定个人与公共的关系,重建社区的渴求。对自由、对交流、以及重建‘附近性’的希冀。”


山本理显曾说,“对我而言,认识空间就是认识整个社区。当前的建筑方法强调隐私,却否定了社会关系的必要性。“ 于是他在板桥住宅区的二层楼板上设置公共性的交流平台,与各住户连结。这个空间被他称之为“阈空间”。“阈”是像大门厅一样的空间,能作为客厅、居家办公、艺术家工房等各种用途使用,是与周边丰富的自然环境一体化的空间。

韩国板桥住宅区 ©山本理显

韩国板桥住宅区 ©山本理显


在阅读资料的同时,对阈空间进行了一些总结:阈空间是一种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是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过渡区域,是连接二者的重要纽带,是存在于私人空间里的公共空间,是一种敞开的通透的体系,是增加人们交谈和偶遇可能的空间。

概念示意图


所以,私人空间向下渗透,公共空间向上渗透,二者可以像齿轮一样相互咬合,这便是我的第三版方案。

第三版方案草稿,强调私密与公共空间的上下渗透咬合

第三版方案示意图


但仔细思考人们在建筑中的行为路径,又马上感觉不对劲,位于一楼和二楼之间的那块大板片所承载的空间,是希望让来自城市的人和来自社区的人能够相遇,但问题在于,这一块板片的存在依然在阻隔着社区之外的人。好像在有意地进行区分。


最后,我将一楼与二楼之间的板片取消,保留抬升居住空间概念,用楼梯与连廊的方式将共享空间与公共空间串联,让居住配套的共享空间成为社区与城市之间的“阈”空间。

一楼到二楼的交通体系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整个建筑分为三种性质的空间:

模式1:成为开放给城市的公共空间:

模式2:成为社区居民自有的共创空间:

三种模式之间的转换:


2.4 居住层平面布置


在居住层平面,考虑到租住者的多样性,安排了四种不同的房型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在平面上可以看到,分布着许多小面积的花园,希望每位住户都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花园,是在设计的时候一直努力想要达到的一个目标。


山本理显曾说:“人不仅要生活,还要共同生活。”我希望能够通过建筑的手段,增加人们偶遇、相聚、互动的机会。


带着这种理想去进行整个设计,才有了那些向上向下渗透的空间。这些空间是一次邀请,邀请社区内外的人在这里偶遇;是一次思考,思考建筑在不同时间的身份转换;也是一种抵抗,抵抗将社区空间与城市空间简单割裂的行为。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四种居住空间与城市空间关系的思考草图


Part.3 

成果表达

由于设计时间只有六周,相对紧张,且这段时间被各种比赛和任务充斥,导致在正图提交日期的两天前我才刚修改好最终方案,以往十天左右的正图表达时间被压缩到短短两天,于是决定以四张平面图为核心来表达整个概念


在一层、二层平面图中,可以看到城市公共空间的向上渗透以及社区空间的向下渗透,二层空间变得模糊和灵活。在三层、四层平面可以看到社区式的居住空间布局为住户们创造了多样的路径与偶遇的可能。


城市阈空间 正图1

城市阈空间 正图2


在模型的表达上,想表现一个宁静的小社区的感觉,一个融入城市的空间,于是整个模型底板采用木板打板加喷白漆,模型采用白色pvc,最后加上绿色干花做环境表达,并做了两个概念模型辅助表达。


模型照片

辅助表达的概念模型

学校答辩现场

在同创汇的“昨日世界酒馆”作最后的答辩


Part.4 

回顾与总结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较大尺度(2000平米上下)的建筑设计,在过程中有许多摸索、碰壁甚至一度觉得自己进行不下去的瞬间。


我深知这个方案存在着非常非常多值得继续思考和完善的问题,例如公共空间与社区空间的空间布置合理性问题,各种业态的布置是否真正合适、阈空间具体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利用、上面居住空间面对太阳的曝晒会感到十分炎热、隔离居住层与公共层板片的存在是否能够优化?对两种空间如何咬合,如何生长,最后是否连一开始就提出的,分隔居住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板片都将发展得不复存在,这些事情仍需要继续思考。


虽然是“做得最狼狈”的一个作业,但也庆幸自己能够有“临死”还在不断改方案的勇气,从同创汇开题开始,到mapping,到最后的设计,看见同创汇的员工能够踏进展馆与我们的mapping有链接,最后能够回到同创汇进行方案的答辩,“社+”的意义真正被丰富。


放在同创汇的设计展

外卖小哥在看“电鸡大乱斗”的mapping展览


  彩 蛋 时 间  


免费领取 所有作者原创高清图纸

添加小助手V:XIAOYINFANstudio  



转发+15赞+不分组


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分享学习建筑过程中的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