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UP主将教育比作一种对未来的“投资”,是父母对子女的期待。某个时间点之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常常寄希望于考上名牌大学、找到挣钱多的工作。
按投资的底层逻辑来思考,一种入不敷出、亏损的投资是无法维持长远的。随着周期性的完整体验,学生、家长都提升了认知。看透规律后会像带来更多“回报”的方向倾斜。当然,不是认为没人选择升学了,像建筑读博士的人生规划是明确的,多数要立志进高校当老师、做科研。当下供需关系出现了“季节性”失衡,建筑博士就业遇到了难题,但不意味着从此社会不需要博士了,更不意味着高校建筑专业不需要新的教师了。年长的教师总得退休吧,学校会持续地招聘新老师,只是数量减少了。dc、设计院也是同理。
事物的发展是由萌芽、野蛮生长、资源竞争到最终的生态平衡,是一个由无序变为有序的过程。“当然要迷失方向,这样才能到达别人没有去过的地方”,身处时代洪流之中,看将来远不及看过去清晰,建筑学子中感觉迷茫的不止你我。近两年,选择转行的建筑er确实有的人站在了潮头之上,规避了行业周期。而还未进入市场的在校生,对未来似乎少了些许热情和憧憬。鄙人不才,见识短浅,想和学弟学妹们交流一下:
经济的不景气不会永无止尽,建筑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体制内的发改委、自规局、住建局等部门也是实权部门,生活中的细枝末节都与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出路之前,不要太早放弃专业优势。
国家长远规划明确2035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GDP规模将达到200万亿元以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什么概念呢?就GDP而言,要相较于23年的126万亿增长约50%,也就是10年后,经济规模要涨50%。这种长远的增长是建立在人均经济收入改善上的。在规划目标的引导下,市场注定会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不是美好期待而是必然。那么,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指望着在哪些群体中孕育而来呢?显然不是已经老去的人,而是你们这些新人,你们是未来,是经济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指望着走老路,毕业去设计院挣钱已经很难消化这么多应届生了,进体制的名额也少,能考上的凤毛麟角,加之升学祛魅后,现在盲目考研的趋势也变得理性化,这集中体现在考研的人少了很多。但是,现在有一个与规律相悖的现象,即升学的人少了,本科就业的人并有增长。
寄希望于他人,不如寄希望于自己。建筑er比普通理工科更有审美,在流量方面也有专业禀赋,毕竟没人比我们更懂“网红建筑”(此为调侃),网红经济也是大势所趋(咱指的是正能量的网红经济哈,不是擦边主播)。50%的经济增长肯定需要新的创业主体来拉动,我们为什么不能是其中一员呢。既然找不到工作,那干脆自己干!趁着自己在校,试错成本低,先拿校园经济练手,出了校园进了社会,你会发现“社会上的资源有非常明显的阶级垄断,好资源轮不到咱的”,想翻身必须早作谋划,年轻&时间是自己最大的优势,切勿玩物丧志(自媒体达人、UP主另当别论)。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建议你们如果预料到自己可能会找不到工作,何不尝试做“市场先生”(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本来想寥寥几句随笔,结果话匣子打开后,刹不住了,一下子打了很多字。已经在校创业的、即将趁在校练手试水的建筑er,欢迎加入我和朋友(上交 陆小安、天大 慕宇)搭的建筑创业圈。私V:124296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