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作家||【郑板桥在莘州】■孙安财

文摘   文化   2024-11-30 16:11   山东  


作者简介

孙安财,笔名曙光。山东聊城莘县人,部队转业,现文化部门工作。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中国诗歌》《文化时空》《当代文学家》《当代文学家 散文集》《首都文学》《民间故事》《山石榴》《黄河风文苑》《鲁西诗人》《中国乡村》《三秦文学》《诗文艺》《奉天诗刊》《齐鲁诗刊》《西府文学》夕阳红报等发过作品。

郑板桥在莘州


郑板桥的大名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他初入仕途做官县衙曾在何处?大家知之甚少!他就在山东莘县东南端、黄河大堤一偶,坐落着一个古老的乡镇——古城镇。就是传说中的范县老城,郑板桥的县衙,坐落在古城镇、老镇政府家属院内。

郑板桥任前,已是书画界享有盛誉的大家,书法也别具一格,善长画怪石、翠竹堪称一绝,崇拜者甚多。当地商贾以能求得一幅墨宝为荣,求书画者络绎不绝,但他不攀附权贵,大多数都被他拒之门外,崇拜者多未能如愿。特别是富商巨贾人等,为达目的,他们挖空心思、渴望达成其宿愿,这就留下了诸多有趣故事来。

话说有一财主,多次求字画未如愿心有不甘,搅尽脑汁苦无对策,这天他溜达至乡间小路上,突然看到一叫花子在野外偷狗。偷狗的技法真的让他耳目一新,仔细观察他的手法,真是堪称世间无双,他身后手中牵着一根细绳,绳的末端拴了个鱼钩,钩上挂着块肉,发现有狗路过时,便把那块肉丢在大路边,然后,他牵着细绳远远地瞭望。狗看到肉、大多会两眼放光,然后,狼吞虎咽地把肉一口吞下,叫花子瞬间用攥着绳头的手、猛地向前一拽,埋在肉下的鱼钩马上会钩到狗嗓子上。然后,他牵着细绳带着狗,狗会不情愿地、但很乖巧的跟着走,不然狗的嗓子会剧疼无比,只能听话就范。鱼钩挂着狗嗓子还发不出声叫,人不知、鬼不觉地把狗偷到手,到没人的地方逮住,把狗头吊在偏僻处的树叉上,在狗后腿上拉一刀口放血,狗的四条腿在空中捯腾着,血从狗腿下方流出,待狗血流尽,再无挣扎之力而死去,几个叫花子升起柴火,分割成块烀上一锅狗肉,他们会美美地大吃一顿。

财主观察后,脑子灵光一闪、计上心来,驻足喊住了叫花子说:你站住我有话给你说。这边叫花子听到富人喊他,心里大吃一惊,以为这只狗是他的!心想:办事不妙被逮个正着,本想丢掉狗撒腿就跑,可偷狗时专注,没发现有人在旁逃跑为时已晚!他以为被主家发现,定会惩罚于他。看叫花子满脸涨的通红,他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混身发抖、嗑吧着说:我错啦以后再也不敢了,并想把狗交还给财主,且胆怯地双手下垂、听候罚落。可事情并没按常理发生,事与愿违财主确与他说话和气。问这问那,并和他套起近乎来,不但没有处罚他的意思,还和他耳语半天。而后,财主还掏出几两碎银相赠于他,又嘀咕暗授机意,如此这般地交待一番,叫花子开心地离开了。

郑板桥的后衙,养着一条可爱的小花狗,闲暇时散步为伴,十分乖巧逗人可爱,常伴随主人左右。这天,一大早醒来发现,他家里的小狗不见了,忙唤来衙役寻问:可曾看到这条小狗。衙役们忙说:没看见!家人急忙找遍了整个院落门房狗窝,寻访街坊四邻,左呼右唤都不见踪影。

万般无奈之下,郑板桥取出文房四宝铺上纸张,瞬间写了一篇“寻狗启示”,今有一花狗不甚从家中走失,长得乖巧可爱,一身黑白相间皮毛,因多处寻找未能寻到,望街坊四邻有知情者告之,必有重谢!落款:范县衙署。

第二天,寻狗启示不翼而飞,花狗确回来了,郑板桥高兴万分,心说:虽然当地百姓贫穷,但是,辖区乡亲民风淳朴,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多好的老百姓啊?今后应更加勤政爱民,做个为民做主的好官。

另有一员外郎,胸无点墨、家财万贯欺压百姓,但是,他为了显摆又附庸风雅,让亲朋感觉他家有文化、书画气息,准备花重金求得郑板桥一幅竹石画。可是,管家托人买画时,确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无功而返,郑板桥并未为金钱所动。

员外郎百思不得其解,求亲告友面授心计,有一朋友沉思良久之后,俯首贴耳暗授玄机,员外郎边听边乐,直呼妙计,听完之后让他心中窃喜,安排下人以计而行。

郑板桥每天傍晚时分,爱一人出得县衙,微服私访到民间,以便了解百姓疾苦。这天,他边走边溜达,不知不觉来到城外村边。这时,突然有股奇香飘来,不由得让他暗生情愫,随即精神为之一振,这种味道感觉似曾熟悉,勾起了他肚里的馋虫,他的两条腿已不由自主!诱惑使得他顺香而往,他来到一农家小院外,这股香味越来越浓,他推开栅栏门来到院内,随敲门道:家里有人吗?我是个过路之人,想讨口水喝。这时,从屋里走出一老翁忙说:可以啊!进来、快进来就行。再看来人头戴方巾,瘦高个穿长袍,瓜子脸两眼有神,说话礼数周到。老翁一看来人像个教书先生,你看他文质斌斌说话不紧不慢和气,随即心中便有数了。忙客气地把他让进屋里说:在家靠父母 出外靠朋友!讨口水喝又有何妨!随即,他让坐沏茶以礼相待。

郑板桥进得茅舍,可他并无心喝茶之意,只见他两眼直勾勾搜寻,奔向桌子之上望去,原来这股奇香是从砂锅中溢出,香味扑面而来,狗肉香让他拔足不能,狗肉是他一生的酷爱,主人看出了他的意图忙说:闲来无事,炖了一砂锅狗肉、一盘凉拌白菜心,原准备晚上一人独灼,真是机缘巧合,有幸与先生相遇,可否乐意坐下同饮一杯水酒?郑板桥本想推辞说:我们本不相识,怎好无故㧅扰,可他又抵不住狗肉飘香。老翁这边又非常热情地邀请,郑板桥半推半就随即坐下,二人推杯换盏交谈的好不开心,聊古论今叙说融恰,吃着狗肉喝着小酒、相谈甚欢,狗肉味美、筋道可口满嘴留香,他连声称道:真乃是人间美味。

不知不觉间二人皆有醉意,话儿投机千杯少!聊到很晚方罢休,他们不住声地打着饱嗝,郑板桥怕有失态,心中滴咕道:没能抵挡住狗肉的诱惑,深感愧疚于心,他暗想得付点酒肉钱!随即起身伸手摸向了兜里,想取银酬谢,可是囊中羞涩银先生不方便。无奈之下随口问老翁道:老哥家中可有纸笔,老翁假装不知其意,随唤出老伴说:咱家中可有笔墨纸砚?老伴说:我去找找看、看有没有!稍候片刻,老伴还真找出了文房四宝,急忙说:家里还真有嘞!随交到郑板桥手上。

郑板桥接过笔墨纸张,在八仙桌上铺就,你看他操笔娴熟有致,砚墨、润笔沉思,随后笔走游龙、手法独到,功夫不大一幅怪石、翠竹跃然纸上,然后说:本想讨口水喝,可今晚叨扰,并得以老哥美食、心中不胜感激,无以为报赠画一幅,聊表谢意!

财主、员外郎皆如愿以偿,为能获得墨宝,真的是煞费心机。郑板桥有一特大爱好,一生酷爱狗肉,闻到狗肉香就会拔不动腿,身边的人都知道了他的这一爱好。

此时让我想起了李白的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

闻到狗肉香,神仙也跳墙。

莘县版图广阔,可说是大莘县小范县,因其辖区囊括了一郡三古城,汉代曹操曾在此任武阳郡太守,(莘县的朝城镇)。老范县(即今日的莘县古城镇)观城镇是另一坐老古城,莘县历史悠久,商朝丞相曾耕于莘野,有伊尹耕莘碑为证。

古城镇,地处黄河大堤北岸,是莘县东南最远的乡镇与河南搭界,东与武松打虎的景阳岗、怒劈西门庆的狮子楼阳谷县搭界,西与朝城镇老城搭界,东南是河南台前县、西南就是河南省的新范县,所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人杰地灵交通便利、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

都知到古城镇是莘县辖下的一个乡镇,可大多不知道它的历史渊源,更多的人不知,它就是最早的范县古城,郑板桥县衙就在莘县古城镇中街,现在只能看到部分残砖、断瓦碎片,旧县衙已不复存在。

郑板桥(196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擅长画兰、竹、石、松、菊。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居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的大名,可说是:家喻户晓妇儒皆知,他既是江南八怪之一,生性高傲不逊,意志如同他的竹石画,风格心直外坚,自幼聪明天性好学,家道中落清贫,后乾隆年间考取了举人,因家境贫寒无银子送礼,又不甘阿谀奉承官员,故多年没能放得实际官职,无奈之下找亲朋好友凑些散碎银两,打典官府方才委任偏远贫穷范县县令,新官上任勤政爱民造福一方,亲力亲为重视人材,为人耿直不攀附权贵,画得一手好竹石,财主商贾以求得他的一幅诗画为荣,但大都很难能如愿,求画他们也动足了脑筋,只有投其所好事半功倍。有诗为证:

诱惑

昔闻狗肉香,佛祖亦跳墙。

酒肉入食府,诗画遍芬芳。

待他酒足饭饱激情豪放,话语投缘有求必应挥毫泼墨,行若流云飘洒自如,笔似游龙穿梭点、画、顿、勾、涂、描,稍加片刻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形象逼真活灵活现画卷,瞬间跃然纸上,怪石翠竹掩映徐徐清风拂面。

难为众多求画者心切,能获一幅佳作洋洋得意,也可说是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机,据说民间留下了很多他的墨宝诗画,只是传说,目前还真没有看到有他过多遗留的作品,看到的大多是赝品,据说老百姓有郑板桥书画也不敢外露,一怕:政府没收,二怕:賊人惦记。可是他们不了解国家文物法,世传文物属个人所有,政府不会收缴,可以自愿捐赠政府,但防盗切不可掉以轻心。

现博物管仅存的作品只有:清乾隆年间仲子庙的匾额,是郑板桥亲手所书真迹,仲子庙文革期间被拆除,木匾曾在民间当剁猪菜板、挡猪圈用了,木匾额刀痕纵横遍布,后百姓捐赠给了政府部门莘县文物管理所,现藏于莘县博物馆,木匾字口虽有所损伤,但万兴字体还算清晰,只是留下了历史痕迹,匾额上书仲子庙,落款处有郑燮书清晰可辩,虽算不上是镇馆之宝,但也是够级别的文物。

郑板桥在莘县古城做县令时,曾作诗两首,留传至今。

(一)范县

四五十家负郭民,落花厅事静无尘。

苦蒿菜把邻僧送,秃袖鹑衣小史贫。

尚有隐忧叹尽烛,何曾顽埂境难训。

县门一尺情幽隔,况是君门隔紫宸。

注:此诗作于范县任上,述察民情与济民事之难,

(二)喝道

喝道排衡懒不禁,芒鞋问俗入林深。

一杯白水荒途进,惭愧村愚百姓心。

注:此诗作于范县任上,写其下乡查访不扰民情状。

这两首诗:反应了他当时的心情、心态、处境、两袖清风,济民事之难。

原范县城内存有一通揭古碑,系郑板桥手书诠释真迹,揭古碑是鲁西豫东一带,目前仅见的郑板桥手书碑刻。此碑原存于旧范县城(今莘县古城镇)新中国建立之初被运往平原省省会新乡,现藏于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碑高1.45米,宽0.51米,厚0.21米。碑正面刻有《武王十四铭》隶书,铭文12行,行33字,碑额空心线刻“揭古碑”三字。被面为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拟拘幽操》和《拟猗兰操》,系应曲府县令孔传松之请而写,意欲藏于文庙。

被面铭文11行,行32字,系典型的“六分半”书体。正面文字的书写时间为清乾隆十一年(1746)农历正月初七(既“人日”)被面文字的书写时间不祥。

“揭古”的意思是把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展示出来,供大家赏鉴。郑板桥书写的这三篇史料,都是一般人很难找到的。

郑板桥风采依旧,为山东莘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存,秉承着宏扬莘县历史文化底蕴,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挖掘民间文物资源潜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希望当地会出现更多,郑板桥的真迹、作品面世,以展示给民众一睹为快!期盼更多惊喜共赏。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4.如入选当期纸刊,作品须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价值。投稿邮箱:1:ludongwenxue@126.com 2:xibuzuoja@126.com(仅限复制)


《齐鲁文学》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当代主流诗歌及散文小说选本,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山东齐鲁文学社

首席顾问:莫言

总编:罗永良

主编:曾小霞

副主编:樊建华 程桂彬 付爱玲

执行主编:陈骄 

执行副主编:方小琴

编辑部主任:王建军

一级编辑:曹秋芳

责任编辑:金小仪 苏岚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不慕名家|只推佳作

《齐鲁文学》《当代诗歌地理》欢迎您的参与。


订阅及交流微信:wu318013


【百度百科:齐鲁文学】

当代主流诗歌、散文及小说选本

齐鲁文学
当代主流诗歌、散文及小说精品。推送优秀作品,出版精品选集。《齐鲁文学》欢迎您的参与(综合文学纸媒,欢迎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