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字关注我们
本文发表于《科普时报》
当腊月的寒风席卷大地,万物萧瑟之际,有一种植物却如金色的微光,在遒劲的枝条间悄然点亮。
它的花色温润如蜜,晶莹中透着古朴,甜美的香气令人流连陶醉,带着生命的芬芳与暖意沁入身心。这就是——蜡梅。
自古以来,蜡梅便被赋予高洁与坚韧的品格,在文人墨客心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五代南唐张翊所作的《花经》中,将蜡梅列为“一品九命”的最高等级,与兰花、牡丹齐名,而将芍药、山茶等名花排在其后。
蜡梅的名字更是蕴含着古人对它的钟爱与浪漫想象。最初,它被称为“黄梅”,北宋诗人王安国曾在《黄梅花》中写道:“未容莺过毛先类,已觉蜂归蜡有香。”
然而,黄庭坚和苏轼这对好友却赋予了它全新的诗意与禅意。黄庭坚的《戏咏腊梅》自注:“香气似梅,类女功捻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苏轼则在《蜡梅一首赠赵景贶》:“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在他们的笔下,蜡梅仿佛是蜜蜂采花制蜡,经上天精心雕琢而成的艺术品。自此,“蜡梅”不仅成了它的名字,更生动地传达出那清透润泽的质地与馥郁甜美的香气。
从植物学上看,蜡梅属于樟目腊梅科蜡梅属,产于中国中部的秦岭和武当山等地。因其多在腊月开放,也被俗称“腊梅”。尽管名字里带有“梅”字,蜡梅却与蔷薇科的梅花并无亲缘关系。正如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所言:“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
蜡梅和梅花虽花期相近,且同样先花后叶,散发香气,但区别也很明显。蜡梅是灌木,花色以蜡黄色为主,香气浓郁,果实为不可食用的蒴果;梅花则是小乔木,花色多样,香气清淡,果实是酸甜可口的梅子。不仅如此,蜡梅的花期较梅花更早,且持续时间更长。早花品种自11月中旬至12月绽放,晚花品种则可延续到次年1月底至3月初,花期长达两个月以上。在寒冷的季节,蜡梅不仅为大地带来生机,也为昆虫提供了稀缺的花蜜和花粉资源,在冬季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蜡梅不仅是庭园中的美景,更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宋代以后,蜡梅从皇家园林走入寻常百姓家,逐渐成为冬日里不可或缺的装饰。腊月时节,人们常剪几枝蜡梅插瓶,清香袅袅,伴着腊八粥和腊肉,为冬季带来温暖与喜悦。蜡梅以其不畏寒冬的坚韧,被鄂州市、达州市、镇江市、宜昌市等多个城市选为市花,象征着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城市在冬日里用蜡梅装点街道与庭园,也将这份韧性与生机传递给每一个人。
当寒冬的风让人瑟缩之时,蜡梅却用低调而动人的方式,将生命的坚毅与温柔融入这冰冷的季节。那点点温暖的微光似乎在告诉我们,冬日的萧瑟只是生命的片刻停顿,春天的希望早已潜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