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生亲历苏醒延迟:深度解析术后苏醒的那些挑战

健康   2024-12-21 20:01   北京  

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蒋玉

作为“无影灯下的守护者”,我在手术台上无数次为患者撑起安全的屏障,引领他们在无痛中跨越梦境与现实的鸿沟。然而,当我自己成为手术台上的被守护者,经历了一场关于苏醒延迟的深刻体验,这不仅是一次医学的亲身经历,更是一次深刻的安全教育。

一、角色反转,直面苏醒延迟的惊魂一刻

作为一位38岁的女性麻醉医生,我因鼻前庭囊肿导致鼻中隔偏曲,需接受鼻内镜下的囊肿切除手术。这本是一场常规手术,我对流程了如指掌。术前检查一切正常,我自信满满地进入了手术室。

麻醉诱导过程顺利,我逐渐沉入梦乡,术中监测平稳。然而,当手术结束,我并未如预期般迅速苏醒,反而陷入了深深的沉睡之中。恢复室内,我意识模糊,身体动弹不得,甚至遗忘了呼吸,恐惧与无助感涌上心头。时间仿佛凝固。

我能察觉到监护仪的警报声随着氧饱和度的下降而变得尖锐,同时心率也在加速。每当这时,身边的同事们会轻拍我的身体,急切地呼喊我的名字,大声提醒我“深呼吸”。随后,随着氧饱和度的回升,监护仪的声音再次发生变化,这样的循环不断重复。旁边的床位患者换了一批又一批。我听到她们讨论着我需要定时翻身,以减轻不适,虽然我想自己尝试翻身,但身体却像一堆软泥,动弹不得。我能感受到她们双手的温暖,也能体会到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带来的疼痛。护士向医生询问是否需要报告麻醉后PACU转出延迟的情况,我内心想要回应,想问“现在几点了”,却无法发出声音。我隐约听到同事们的议论,说这次可能打破了我们科多年来无苏醒延迟的纪录。尽管我能够听到周围的一切,却无法做出任何反应……

经过一系列专业而细致的监测与治疗,在手术结束后三个多小时,终于安全苏醒啦!

二、揭秘术后苏醒延迟:定义与重要性

术后苏醒延迟,指的是全身麻醉后超过两小时仍未恢复意识,且排除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它是麻醉恢复过程中的一种潜在风险,需要医疗团队的高度关注和及时处理。

三、苏醒延迟的多元原因

(一)患者因素

1. 年龄与体质:高龄患者和存在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对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清除能力下降。

2. 儿童:低体温是儿童苏醒延迟的常见原因。

3. 合并疾病:如癫痫、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及代谢性疾病等。

(二)药物因素:

1. 给药过量:是最直接的原因。

2. 药物类型与持续时间:不同麻醉药物的代谢速度和残留效应各异。

3. 药物相互作用:预先服用的镇静类药物可能增强麻醉效果。

4. 大量输液:影响体液平衡,进而影响苏醒时间。

(三)手术因素:

长时间手术或特定类型的手术(如神经外科手术)可能增加苏醒延迟的风险。

四、预防策略:多管齐下,确保安全

1. 精准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剂量。

2. 术中保温:维持患者体温,减少低体温对苏醒的影响。

3. 脏器功能保护:优化液体管理,保护心、肝、肾功能,确保脑部血供和氧供。

4. 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抑制和通气不足。

5. 代谢紊乱纠正:及时检测并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等代谢紊乱。

五、紧急处理:快速响应,逆转风险

对于麻醉药物引起的苏醒延迟,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相应的拮抗剂进行逆转。如氟马西尼用于苯二氮类药物过量,纳洛酮用于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等。同时,对于原因不明的苏醒延迟,应及时进行头部CT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颅内病变。

作为一名麻醉医生,每一次麻醉,都是对生命的一次温柔托举。苏醒并非总是如我们所愿那般即时。苏醒延迟,虽不常见,却需我们共同警惕。通过我的切身经历,希望大家能更加关注这一问题,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充分了解麻醉的风险与潜在并发症,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与术后的密切观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守护生命之路上,走得更加稳健与从容。

学术文章、科普文章约稿:

文章请发送至59090929@qq.com或添加微信weitiegang999

麻醉MedicalGroup
感知医学前沿的脉动,助力健康中国!这里有健康科普、急救知识、围术期相关知识以及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