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导管留置术解剖及设备技术要点分析

健康   2024-12-21 20:01   北京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早产儿、新生儿成活率的不断提高,早产儿、新生儿的易发疾病也在不断增加(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新生儿室内、室旁出血),再加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增加(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脑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等疾病),腰椎穿刺导管留置术是对以上疾病诊治的最简便而又比较安全的一种方法。
1 解剖部位: 
脊髓是中椎神经系统细长略成圆柱状的部分,是中枢神经系统支配躯干四肢内脏的运动感觉等,其占据着椎管的上2/3。成年男性脊髓平均长约45 cm,重约30 g。脊髓上起寰椎上缘平面,下达第1腰椎~第2腰椎体平面,下界高度变异较大,与躯干长度及年龄有关。脊髓下界高可达第12胸椎体下1/3水平,低可至第2、第3腰椎间的椎间盘平面,当脊柱向前弯曲时,脊髓下界略有上提。脊髓为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所包被,三层被膜间又以硬膜下间隙与蛛网膜下间隙相隔。   蛛网膜下间隙里有许多柱状的结构将蛛网膜与软脊膜连接起来。在脑部,蛛网膜下间隙是一个宽大的间隙,被称为蛛网膜下池,它向内侧与脑室相连。在脊髓、蛛网膜下隙也较宽,特别是在尾部,它被马尾神经包绕的地方,这个膨大从脊椎开始至蛛网膜下隙结束的地方,被称为腰池。蛛网膜下腔穿刺时常刺入腰池,蛛网膜下隙的脊髓部分与脑神经是连续的。    
1.2 脑脊液 
1.2.1 脑脊液的产生:脑脊液的产生部位主要是脑室中的脉络丛,95%的脑脊液产生于双侧脑室,少部分由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极少部分来自脑和脊髓的血管间隙及室管膜和脑实质等。脑脊液分两路流动,约75%留于颅内,经各脑池布于蛛网膜下腔,使脑、脊髓和脑神经、脊神经根被脑脊液浸泡,然后,脑脊液再沿蛛网膜下隙流向大脑背面,通过蛛网膜粒渗透到硬脑膜窦吸收入静脉系统,25%流入椎管,达脊髓蛛网膜下腔和终池。推动脑脊液流动的动力是流体静压、血液渗透压和脑血管搏动。
1.2.2 脑脊液循环:脑脊液保持着动态平衡,不断产生也不断被吸入。其吸收主要由蛛网膜粒吸收入静脉,其余经脑脊神经的神经周围淋巴管吸收入静脉。在颅内的脑脊液主要由蛛网膜粒吸收,在椎管内的脑脊液主要由神经根周围吸收。
1.2.3 不同年龄的差异:正常成人脑脊液总量约130 mL~150 mL,占体重的2%,新生儿约占体重的15%,大约是40 mL,早产儿约占体重的12%,约20 mL~30 mL;幼儿占体重的4%,约40mL~60 mL。正常脑脊液生成量约0.3 mL/mm~0.5mL/mm,约6 h~8 h更新1次,每日更新3次或4次。婴幼儿的更新次数可能大于4次。
1.2.4 脑脊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水样液,偏碱性(pH 7.40~7.50),内含无机盐,几乎与血浆的成分相同,葡萄糖含量是血浆的2/3,蛋白质含量为微量,细胞很少每毫升脑脊液细胞数不超过1个~5个,主要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为主,新生儿可能略高一些。其比重约1007(1003~1010)。脑脊液被认为是血浆的超滤液,它充满脑和脊髓的周围,起着“水垫”的作用,有缓冲外力冲击,保护脑与脊髓减少震荡,维护颅内压的作用。同时它还有完成神经细胞与体液间物质交换,以及营养和代谢产物的运输。
2 穿刺设备技术要点 
2.1 穿刺针的合理选择:容易穿透像棘间韧带和黄韧带致密组织,穿过这些韧带时引起的损伤最小;进入蛛网膜下腔的远端孔的位置要准确无误;芽刺针应带针芯,斜面要尖,以防将表皮细胞或皮肤细菌带人蛛网膜下腔和穿刺路径的各个问隙;留置导管时针的斜面不应损伤导管。较合适的穿刺针有4种。Touhg型斜面,Cranford型斜面;Whitacrt斜面型,静脉留置针。
2.2 穿刺针的型号及导管的选择,穿刺针型号的选择既要有足够坚韧、以准确地控制穿刺路径及调整针尖方面,且又不弯曲、扭转、折断。外径要足够小以减少损伤,内径要足够大,刺人蛛网膜下腔后取出针芯脑脊液顺利流出,并且可将留置导管插入。一般情况根据受穿刺病人的年龄选择,<7岁小儿选择20号,7岁~10岁选择19号,>10岁选择18号。留置导管的选择应有足够的韧性,以防止在蛛网膜下腔内打折,但又不能韧性过强而对神经末梢有损伤,有刻度以准确判断尖端同穿刺针孔和蛛网膜下腔的位置关系,末端应光滑。留置导管时间可持续3 d~20 d。
2.3 腰椎穿刺及留置导管的技术要点,病人通常取侧卧屈膝弓背位,以使相邻腰椎棘突间隙尽可能的扩大,而且脊髓蛛网膜下腔的长度随脊椎的层曲而延长。体表标志是脊杜的棘线和髂嵴,嵴间线与棘线的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或第4、5腰椎间隙。沿着棘线很容易在皮肤上标志出腰椎3、4、5的投影。大于10岁的病人选用腰3和腰4之间,小于10岁者选腰4、艘5之间的椎间隙,小婴儿或早产儿因脊髓终端较低,应选择腰4和腰5之间或腰5至骶1之间进行腰椎穿刺留置导管术。腰椎穿刺依次通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和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外膜、硬脊膜和蛛网膜。针刺穿过硬脊膜时可有轻微的痛感,针尖刺入硬膜外腔时由于外腔压力低,可把空针内液体吸入硬膜外腔,针尖进入蛛网膜下腔时有脑脊液流出体外。 
3 适应证、禁忌证 
3.1 适应证:蛛网膜下腔出血,新生儿、早产儿的室旁或室内出血;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脑炎。    
3.2 禁忌证:凝血功能异常,严重感染中毒症状重者,神经退行性病变,穿刺部位感染或萎缩性损伤,低血压、低血容量休克者,颅内压过高或颅内压过低者,严重惊厥或惊厥持续状态者。特殊禁忌证是脊柱畸形和脊髓畸形者。
4 结 语
此方法可以直观地进行蛛网膜下腔的测压,直观地看到脑脊液的色泽、清亮度且能留取标本送检验科检验,又能将受感染或有害的物质排出,还能减少腰椎穿刺次数,但可能增加感染的几率和皮样囊肿、头痛、神经损伤等的发生,所以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严格各项操作规程,以使后遗症及并发症降低到最低限度。

学术文章、科普文章约稿:

文章请发送至59090929@qq.com或添加微信weitiegang999

麻醉MedicalGroup
感知医学前沿的脉动,助力健康中国!这里有健康科普、急救知识、围术期相关知识以及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