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用地塞米松+昂丹司琼?术后恶心呕吐新方案来了

健康   2025-01-20 18:02   天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点击上方“围术期医学论坛”→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为围术期医学论坛加上星标,以后找我们就更方便啦!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每年在全球手术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在普通患者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30%,而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等高危人群中则高达80%。然而,PONV的潜在发生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先前的研究表明,术中和术后释放的P物质和全身炎症反应(如白细胞介素-6的释放)可能是导致PONV的重要因素。PONV不仅会令患者感到痛苦,还可能与误吸风险增加、缝线裂开、麻醉后监护室停留时间延长、意外住院以及医疗费用增加有关。目前,预防PONV的方法包括使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糖皮质类固醇、抗多巴胺能药物,以及各种非药物策略等。在第四版术后恶心呕吐指南中,推荐采用多模式预防措施,例如地塞米松与昂丹司琼联合使用。然而,即便使用地塞米松和昂丹司琼联合治疗,高危患者PONV的发生率仍约为20%。此外,甚至有报道指出,使用5种不同类型的止吐预防药物联合治疗时,PONV仍会发生。

吡哆醇(维生素B6或VitB6)是一种必需的辅酶,也是人体代谢的重要辅助因子,参与多种神经递质的合成,如γ-氨基丁酸,它能负向调节恶心和呕吐反射。已有系统综述表明,吡哆醇能有效预防妊娠期恶心呕吐,并且多个妇产科指南推荐其作为预防或治疗妊娠期恶心呕吐的一线药物。然而,吡哆醇在围术期预防PONV的有效性仍不明确。近期,湘雅医院学者团队进行了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旨在研究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女性受试者中,在地塞米松和昂丹司琼的基础上加用吡哆醇对术后24 h内发生PONV的影响。研究于2024年12月底在Anesthesiology上发表。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将18~65岁、接受全身麻醉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吡哆醇组或对照组。吡哆醇组在麻醉诱导前接受0.2 g维生素B6,对照组则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均采用类似的静脉和吸入联合全身麻醉方案。所有受试者在麻醉诱导后均接受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并在手术结束前接受昂丹司琼(静脉注射)。根据受试者自述来记录PONV的发生情况。其他临床数据从医院系统中收集,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量血液中白细胞介素-6和P物质的浓度。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442例受试者,其中各有240例受试者被平均随机分配到吡哆醇组或对照组。吡哆醇组PONV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7%(20/120)vs. 35.8%(43/120);相对风险(RR)=0.47(95%CI:0.29,0.74);绝对风险降低(ARR)=0.20(95%CI:0.08,0.30);P=0.001],且吡哆醇降低了术后恶心的发生率[12.5%(15/120])vs. 35%(42/120);RR=0.36(95%CI:0.21,0.61);ARR=0.23(95%CI:0.12,0.33);P<0.001]。术后呕吐、首次PONV发生时间、疼痛、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P物质水平以及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等方面,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论

在这项单中心随机试验中,我们发现吡哆醇加地塞米松、昂丹司琼可降低全身麻醉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PONV的发生率。但由于这是一项单中心研究,因此上述这些发现需要在不同人群的多中心研究中进行验证,以确保其普遍性。

表1 受试者的基线人口统计学数据

表2 次要终点

表3 不良事件发生率

图1 CONSORT 2010 流程图

图2 对照组和吡哆醇组的组间比较柱状图

图3 对照组和吡哆醇组的时间序列变化图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编译:刘胜楠

编辑:仇俊鑫

审核:于丽水

围术期医学论坛
面向麻醉、外科、重症、营养、疼痛、康复等科室医生,传播围术期管理知识和技能,帮助医生提升综合救治水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