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相比七氟烷,瑞马唑仑更适合TAVI患者的全身麻醉

健康   2025-01-17 19:11   天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点击上方“围术期医学论坛”→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为围术期医学论坛加上星标,以后找我们就更方便啦!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已替代主动脉瓣置换术成为了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方法,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本研究旨在探讨瑞马唑仑相较于七氟烷是否更适合应用于TAVI的全身麻醉。

研究背景

TAVI可在全身麻醉或中度镇静下进行。有Meta分析表明,与全身麻醉相比,中度镇静与更低的30天死亡率和卒中发生率相关。尽管中度镇静的使用在增加,但对于某些患者,全身麻醉仍是更优选择,如患有心房颤动、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或完全不活动来实现精确的瓣膜定位。此外,全身麻醉还有助于使用二维或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来预防人工瓣周反流。接受TAVI的患者围术期卒中风险评级为中到高(发生率2%~4%),与更高的并发症风险相关。因此,在早期发现卒中症状对于预防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至关重要。

瑞马唑仑是一种短效苯二氮䓬类药物,其半衰期约为12 min,通过作用于脑内的γ-氨基丁酸受体发挥药效。氟马西尼可拮抗其镇静作用,有助于患者从全身麻醉中苏醒。虽然有几项Meta分析表明,与丙泊酚相比,瑞马唑仑在镇静或全身麻醉诱导期间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但绝对血压差异并不显著。目前,瑞马唑仑与氟马西尼联合使用对苏醒时间和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仍不明确。研究者假设,在接受TAVI全身麻醉的患者中,瑞马唑仑与氟马西尼联合使用相比七氟烷可缩短苏醒时间,并假设与七氟烷相比,瑞马唑仑可能更有助于维持全身麻醉期间的血压。基于上述假设,研究者们进行了一项试验,研究结果于2024年12月底在Canadian Journal of Anesthesia上发表。

研究方法

研究者于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在鹿儿岛大学医院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平行设计、开放标签、单中心临床试验。将受试者随机分配至瑞马唑仑(联合氟马西尼)组或七氟烷组。瑞马唑仑组受试者接受静脉注射瑞马唑仑,而七氟烷组受试者接受七氟烷维持全身麻醉。两组受试者在整个TAVI手术过程中均接受瑞芬太尼静脉输注(0.2 μg·kg-1·min-1)。瑞马唑仑和七氟烷的用量根据脑电双频指数维持在40~60范围内进行调整。在瑞马唑仑组中,瑞马唑仑停药后立即静脉注射氟马西尼(0.2 mg)。主要终点指标为拔管时间。次要终点指标包括术中变量(血流动力学变量和血管升压药剂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肌肉力量的恢复情况。

图1:研究流程图

表1:受试者基线特征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60例受试者,其中56例受试者的数据被纳入分析。瑞马唑仑组的拔管时间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显著短于七氟烷组,6.5 min(5.1~8.1 min)vs. 14.2 min(10.9~15.9 min);中位数差值:-6.9 min;95%CI:-8.7~-5.0;P<0.001。两组在灌注指数P=0.03)和局部脑氧饱和度P=0.03)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在其他次要终点指标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表2:术中资料

表3: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

图2:血流动力学变量的时间过程
表4:3例并发症等术后数据(VARC定义)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与七氟烷相比,瑞马唑仑与氟马西尼的组合能够显著缩短拔管时间。虽然瑞马唑仑组受试者接受的麻黄碱推注剂量低于七氟烷组,但两组患者在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其他血管升压药的使用情况方面结果相似。这些结果表明,瑞马唑仑可能是全身麻醉TAVI患者更合适的选择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编辑:吕骁

审核:于丽水

围术期医学论坛
面向麻醉、外科、重症、营养、疼痛、康复等科室医生,传播围术期管理知识和技能,帮助医生提升综合救治水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