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发展新质力的“主引擎”。当下,集聚技术、人才、土地、资金等大量科技创新资源的城市,已经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构建良好的城市创新生态,对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意义非凡。
《“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折射出不同城市在创新领域的优势与不足,成为各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力的参考书。2024年《“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包括12份指数报告系列指数排名,及长三角、江苏省、G60科创走廊3份分析报告。
《“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是由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施琴芬博士牵头,协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张秋菊团队、南京审计大学于娱团队、清华大学陈劲团队、南京邮电大学朱卫未团队、江苏科技大学吴洁团队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田杰棠、新华社中国财富研究院张庆源、上海科学院李万等近百人继2020年第一次发布后的第五次呈现。本次开篇将揭晓“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年度排名20强。
城市是创新的载体,创新是城市的动力。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佐证了技术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导动力,但技术创新并不是唯一动力,不能忽略其他多元要素的共同参与和效用发挥,唯有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方可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根据课题组测算,创新生态指数前20强城市的区域、梯度、位差与维度分析结果如下:
01
区域分析:长三角集聚效应显著,江苏、浙江入围城市数量位居前列
创新生态指数前20强城市区域聚集效应显著。创新生态指数排名前20强的城市中,长三角地区表现亮眼,入围的城市较多,占7席,其中江苏省尤其突出,独占3席。浙江省、广东省和山东省并列第二,各占榜2席。湖北省、四川省、陕西省、福建省、湖南省、安徽省和辽宁省各有1个城市入选。四大直辖市均进入前20强。江苏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人均GDP自2009年起,连续稳居全国第一,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其与上海市、浙江省和安徽省共同构筑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更是成为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江苏省在创新生态中的杰出表现,与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卓越的人才聚集能力以及精心打造的多元共生型创新创业环境紧密相连。
02
梯度分析:北京、上海、深圳持续强化“领头羊”地位
根据创新生态指数标准得分可见,北京、上海、深圳依旧占据前三。北京市、上海市2个城市属于第一组,领先优势显著。北京以其深邃的人文积淀与丰饶的科教资源著称,坐拥全国顶尖的科研院所集群,数量与实力均独占鳌头,为发展高科技产业与构建卓越创新生态奠定了不可比拟的优势基础。上海,屹立于长江之口,不仅是中国的超级都市典范,更是工业版图的璀璨明珠。这座城市智力资源澎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展现出显著的区域竞争优势。深圳,虽在第二梯队中,但其表现已显著超越众多城市,与领先者之间的差距正逐步缩小。作为首屈一指的国家创新型城市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典范,深圳坚持市场化导向,深度融合科研与产业经济,充分释放人才的核心驱动力,探索出了一条独具深圳特色的自主创新发展路径。
03
位差分析:城市创新生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关联性较强
城市创新生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保持一致,同时和人均经济水平差距较大。深圳市和天津市2个城市的创新生态排名与城市GDP完全一致,创新生态与区域经济发展契合度非常高。北京市、上海市、苏州市、广州市、杭州市、武汉市、成都市、青岛处、无锡市和合肥市10个城市的创新生态排名与城市GDP排名仅相差在2个位差以内。同时,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和苏州市的创新生态排名与城市人均GDP排名相差较小。可见,城市创新生态与城市的经济规模总量有较强的相关性。
04
维度分析:创新发展各展身手,纾解城市发展困境是关键
良好的创新生态是城市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有力支撑。聚焦创新生态指数的8个二级指标可见,不同的城市在二级指标维度上各有千秋,但也存在一定的共性问题。北京与上海,作为我国的政治与经济双引擎,虽拥有庞大的城市规模与密集的公共资源,却面临着城市化加快推进中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升级的瓶颈。具体而言,这两座城市在创新生活环境方面的表现,相较于其他七项核心评估指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落差,凸显了提升生活品质与创新能力并进的紧迫性。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与经济特区,其创新生态建设成效斐然,在创新主体活力、创新环境优化、创新规模扩张、创新投入强度、创新成果产出、国际合作深度、投资环境吸引力及创新生活品质方面均跻身全国前列。然而,在创新协同互动与平台建设方面,深圳仍有待加强,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与提升空间。其他城市则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展现出不同的创新亮点,但整体而言,创新生态建设呈现出不均衡状态,各有千秋亦各有短板。鉴于此,各地方政府需精准把脉,针对自身“痛点”与特色,实施差异化的创新策略与举措,旨在激活城市创新生态的每一细胞,共同推动全国创新格局的均衡与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三思派,仅用于学术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号:LL2333666删除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