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进跨越

文摘   2025-01-20 10:59   云南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感恩奋进,铸就辉煌。

站在2025年的起点,时光回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关心关怀历历在目。2015119日至21日,大寒节令前夕,怀着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深情牵挂,习近平总书记顶风冒雪来到彩云之南。2020119日至21日,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农历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云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四次给云南各族干部群众回信、给第六届南博会和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致贺信。

一次次亲临考察、一封封满含鼓励的回信贺信、一个个高屋建瓴的指示批示,为云南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注入了强大动力,给予全省干部群众巨大鼓舞和奋斗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就是云南前进的方向、奋进的方向。云南各族干部群众锚定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民族团结示范区结出新硕果,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展现新面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开创新局面。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成果,是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成果,也是云南向习近平总书记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三迤大地多锦绣,彩云之南正芳菲,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正在向着更远的前方徐徐铺展。

迈进新时代的云南,发展的重点、特点、着力点何在?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子?彩云之南在接续奋斗中蓄势待发。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希望云南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希望云南正确认识和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为新时代云南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明确目标定位、赋予重大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回信、贺信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阐明了事关云南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为云南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是云南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纲”与“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的根本遵循和战略指引。

深切关怀温暖人心,殷殷嘱托声声在耳。从家园秀美、人民富裕的鲁甸龙头山到碧波荡漾、乡愁浓郁的洱海古生村,从日子越过越红火的腾冲司莫拉到“一步跨千年”的怒江独龙江,从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到中老铁路……云南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转化为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科学谋划中促跨越,在攻坚克难中求奋进,在抢抓机遇中办大事,彩云之南不断向新向好。

纵横正有凌云笔,风好恰是扬帆时。奔涌的浪潮,催征的号角,奋进的鼓点,协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云南迎来了历史性时刻,开启了又一个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民生实惠最多的时期。

跨越,是新时代以来云南发展的最强音符。

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但在新时代云南发展进程中,却书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云南谱写了经济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的壮阔篇章——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云南与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经济总量、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补短板均实现历史性跨越。

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2024329日,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联合发布数据,云南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2012年,云南经济总量跨上1万亿元台阶,正式迈入全国“万亿GDP俱乐部”。6年之后,云南经济总量在2018年迈上2万亿元台阶。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云南经济总量勾画出一条美丽的上扬曲线,真实反映了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云南各族干部群众昂扬奋进的新面貌。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用了6年,从2万亿元到3万亿元用了5年,云南的发展不断提速。

历史性成绩的背后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叠加,更折射出云南经济创造力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积聚、有利条件正加快转化为经济增长动能,集中体现了云南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跨越——云南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新发展理念为根本遵循,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结构调整破题,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改造提升烟草、有色、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新三样”,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迈入快车道。新能源电池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以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文旅品牌为抓手,云南旅游从观光型向深度体验型转变。2023年,全省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首次过半,投资增长由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拉动向产业投资拉动转变,三次产业占比从2015年的15.040.045.0调整为14.034.251.8,现代化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在新思想新理念的指引下,云南产业发展在总量和速度上实现双跃升,从“量”到“质”、由“形”到“势”,独特的资源、区位、开放优势正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能。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随着沪昆高铁、南昆客专开通运营,云南进入“高铁时代”;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昆明到西双版纳通行时间从10小时缩短为3个半小时。高铁动车穿山越岭,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农村公路进村入户,航运班机纵横蓝天,如今的云岭大地,立体交通网络遍布山山水水,惠及每一位群众,交通成为十年云南变化最大、群众感受最深、成效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

脚下的道路在拓展,幸福和希望随之延伸。

社会民生补短板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化,最终都体现在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上,体现在一张张畅享美好生活的笑脸上。

春节将至,独龙江乡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在外上大学、打工的年轻人也回来了。经过脱贫攻坚,独龙族“一步跨千年”,家家户户住上新房子,水、电、网全部接通,交通方便快捷,幸福美满的生活伴着独龙江的绿水青山,描绘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映照着全省发展为民利民惠民的壮丽画卷。

曾经,贫困是困扰云南千百年的发展难题;如今,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云南与全国一道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聚焦惠民实事,云南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增加民生答卷的“温度”“厚度”。民生在省财政支出占比连续多年超过70%,云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15223元增长至2023年的28421元,129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云南大学入选全国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实现县(市、区)以上全覆盖,积极做好“一老一小”工作,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各族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

幸福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云南各族人民一路耕耘、一路收获,满怀豪情和自信迈上新的征程、奔向更好的生活。

彩云之南,民族众多,生态良好,区位独特,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两次赴滇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都对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出了明确要求。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云南紧扣工作要求,举全省之力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三个定位”不断取得新成效。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更加深入。2024925日上午,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内,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普洱市各族干部群众欢聚在一起,共同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希望你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民族团结园内不断回响,在各族干部群众的心间时刻回响。

“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云南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所有工作的“生命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云南各项工作的主线,坚持一手抓民族团结巩固,一手抓民族地区发展,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用好发展这把解决民族地区问题的“总钥匙”,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深入推进;颁布施行《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及实施细则等法规,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和两轮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实施并全面完成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如今的云南,民族团结、边疆稳定良好局面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篇章不断焕彩出新。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冬日暖阳下,漫步大理古生村,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石碑矗立在洱海之畔。2015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留下了“立此存照”的约定。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进,云南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作为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云南胸怀“国之大者”,科学划定并启用“三区三线”,确立全省“五区四带、三屏两带六廊多点、一圈一群两翼一带”总体空间格局,划定占全省总面积约三分之一的生态保护红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擦亮“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亮丽名片,守护赤水河一江碧水向东流,让九大高原湖泊重新焕发光彩,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

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云南将优质生态环境的强大动力转化为绿色低碳发展基础,转化为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潜力支撑点和增长点。全省清洁能源装机超过1.3亿千瓦,绿色能源跃升为第一大支柱产业。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壮大;“云系”“滇牌”农产品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绿水青山真正成了金山银山。

开放发展实现新突破。2024123日,中老铁路迎来通车运营3周年的重要时刻。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内机器轰鸣,一个个集装箱有条不紊地集结、吊装、分拨;千里之外,老挝万象南站内,装卸车正在紧张作业,将铁矿石、橡胶、水果源源不断装进集装箱。相隔千里,同样繁忙, “黄金大通道”展现澎湃动能。

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作为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大通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辐射中心建设统揽对外开放工作,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全力打造“一带一路”西南方向的枢纽,为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作出云南贡献。

着力推进“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云南奏响开放合作的新乐章。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八出省五出境”铁路通道不断延伸,“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水运通道加快构建,航空网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和重点旅游城市全覆盖。深度参与区域合作机制建设,让各国通过云南读懂中国凝聚共识。与周边乃至世界各国持续深化人文、医疗、教育、科技等交流合作,书写了一个个友好交往、和合共生的新故事,汇集成民心相通的大文章。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进,我们披荆斩棘,已经跨越千山万水;面向更远大、更美好的目标,我们还要继续跋山涉水,一步一个脚印,绘就更新更美的时代华章。

来源:《云南日报》南耀平

云南省社科联
倡导核心价值,致力学术交流,推动理论创新,普及社科知识,服务云南跨越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