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短剧之都”?

创业   电视剧   2024-08-07 09:30   北京  

今年开年后,微短剧从业者中已经悄然兴起“逃离‘竖店’”的说法。


而不到半年前,“横店变‘竖店’”还是行业里的新现象。刚刚兴起的行业以这种方式,表现着成长的“叛逆”。


近期,DataEye发布了一份百强承制榜,相关企业分布以西安、金华(横店所在地)和郑州分列TOP3;而全国各平台自审播出的“竖屏”短剧,城市分布位居全国前三的排序则是西安、郑州、横店。


当“逃离”成为现实,微短剧已经爬出摇篮,奔向自己的奶与蜜之地。


而这背后的逻辑,深刻投射着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困境与野望。




根据DataEye百强承制榜,上百年TOP100的微短剧制作公司中,西安占比22%,排名第一;金华与郑州紧跟其后,占比各为14%;杭州占比9%;北京与宁波占比各为4%。


而TOP20的百强承制方中,7家位于郑州,7家位于西安。


“类似的说法有很多,”微短剧制片人利伟向狐厂娱乐观察介绍,“比如说2023年全国60%的微短剧产自陕西,还有说30-40%产自郑州,那不成了这俩地方给包圆了?其实都是想证明各地发展的现状好。承制公司未必要跟大城市绑定,甚至在新一线城市更有活力。”


事实上,微短剧从来都不是只有“竖店”才有的生意。


西安成为微短剧界的“短剧之都”,还要早于2023年的短剧风口期,如西安秋元影视、西安等闲、西安丰行等目前颇具行业影响力的公司,基本都是信息流广告业务出身,早在2020年前后就投入短剧类广告制作,并最先确立了抢跑优势。


在导演老关看来,西安能够建立行业制作的集群化优势,是有其必然性的,“可以这么总结一下:始于性价比,成于规模化,终于产业链”


“这行最早的业务,就是给网络小说拍剧情广告,突出一个制作短平快、量大管饱,这样的业务性价比是第一位的。而西安的优势,一是人工便宜,短剧的技术门槛也不高;二是陕西当地电视台有几部栏目剧如《都市碎戏》《狼人虎剧》等,在本地形成了一个质优价廉的演员圈子。”


伴随着微短剧的规模化生产,西安也进一步形成集群效应,向上下游延伸出了一条产业链。


比如造梦工厂影视基地创始人原本在上海从事道具、置景工作的,被老家的微短剧热潮吸引,回乡打造了涵盖多个工种的制作基地;演员规模也持续扩大,许多宁夏、甘肃等地的人会来到当地做“西漂”


而与西安类似的,从性价比到产业链这条发展路径,也适用于许多城市。


比如“郑莱坞”郑州的微短剧产业崛起,也离不开当地的价格优势,背后是当地的人口红利和相对丰富的拍摄场景。当地的制片人子凯告诉狐厂娱乐观察,其快速发展的关键,源于较其他城市低一到两成的报价。


“河南的微短剧生意可以说是像滚雪球一样滚出来的,”子凯称,“无论是租金还是人工的性价比都很高;更关键的是,体量稍微起来之后,河南人在影视行业的人口基数马上变成人口红利,很多做灯光、场务、化妆、群演的老乡都回来了,立马就是生力军。”


短剧跟长视频的逻辑是不一样的,长剧体量决定了它的整条产业链可以分布在全国各地,在横店拍摄、内蒙拍外景、上海做后期;短剧可以这么做,但没必要,”老关表示,“只要能凑出一条产业链,在本土做短剧的优势就会特别明显,性价比真的太高了。”


而除了本土制作本身带来的便利,一系列各地的政策扶持,也是推动各地微短剧制作的重要因素。目前,郑州、西安、青岛、厦门、广州、杭州等城市陆续发布新的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力度。


就在今年上海电视节期间,上海宣布每年设立5000万元的产业引导经费,单个微短剧项目最高扶持资金可达300万元;此外杨浦、松江、闵行等区级资金还将给予租房补贴、上市补贴、融资服务等配套。这些举措或有意拉平上海较外地较高的经营和生活成本。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短剧这门生意当下哪怕是亏本也要做。谁能在这个新兴产业里占据先机,很可能是决定未来的胜负手。”利伟表示。



子凯在影视领域从业多年,在他看来,回到老家郑州有一种踏实感,“现在感觉就是上班,除了拍摄特别紧张的时候,否则每天晚上都能回家睡觉,包括我们的演员、剧组成员都是如此。以前打的是消耗战,现在有点持久战的意思了。


过去差不多两年里,郑州本地围绕着短剧生态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我看到的数据说,现在本地从业者有三万,但这个数字是按照相关注册公司的工作人员算的,一些技术工种和群演还没有算在内。”


如子凯所说,目前各地短剧制作体量的井喷,离不开2022年以来影视行业的资源逸散,尤其是各技术工种的“返乡”,正在快速带动本地制作能力的发展。


更多本地居民,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吃到红利。正如围绕西安短剧生态形成的“西漂”一样,子凯介绍,如今郑州的群演也越来越多,“每天150块管饭,一个月怎么也有10天的工,有些老演员每个月能拍20多天,如果是本地人的话,这个收入比得上很多全职工作了。”


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这未尝不是一种机会。微短剧生意的发展,正在带动更多元的价值。


许多原本的本地生态,以各种形式进入了这个全新的行业。以婚庆行业为例,西安的摩玛梦想城婚纱摄影基地,转型为有20多个场景的影棚,服装、化妆配套上马;原本主打婚车的豪车租赁市场,如今为各大霸总提供座驾;甚至有婚庆礼堂改造成了剧中的教堂。


“微短剧的产业链很长,哪怕各个环节的利润率不高,但是对于地方市场来说,也是非常可观的。尤其是在这两年,能够出现这样的增长已经非常难得了,这也是各地政府对此非常关注的原因。”利伟分析称。


而在直接的经济效益之外,各地加码的“微短剧+文旅”也是今年的热点。


就目前来说,微短剧领域难说真正打造过文旅热点,但各地通过开放实景拍摄等模式,正在创造“跟着短剧去旅行”的更多机会。比如杭州西湖区就打造了“微短剧+文旅”的一揽子计划,希望打造更多文旅打卡点;


“对微短剧的热情,还在继续蔓延到相关领域,从这个角度说,地方性的微短剧制作,还处于一个上升期。”老关判断。



但在这种大量上马的地方扶持背后,依然处于“野蛮生长”阶段的微短剧,也在表现出行业不成熟、不规范的一面。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开发的微短剧拍摄基地或产业园,数量可达近百个。


这些园区所在地,大部分都有专项扶持或各种形式的利好,着力提升本地制作的性价比。排除经济因素,大部分园区并不具备制作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化护城河。


而在不同地域生产的短剧,也罕见真正表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内容,依然是复仇、霸总等同质化严重的题材。


“就我个人的看法,各地对微短剧的扶持力度,一定程度上存在助推行业在当下的产能过剩。”媒体人文峰分析表示。


“毕竟是发展初期,行业还有各种问题,比如内容同质化严重、营收模式单一、从业者素质不一,原本可能在进入行业红海期之后就会自我洗牌,但是倾泻过来的资源让很多公司回了血。而结果就是同质化内容更多、投流资源更少、ROI更差,这个过程是有大量资源浪费的。


而性价比和效率先行的策略,也与当下已经越来越迫切的精品化需求形成了差异。


利伟表示:“我们要制作的精品化短剧,还是会去横店拍,不管是场景的精致程度、道具服装还是群演,在专业化要求上还是跟各地的新园区完全不一样。”


他也进一步指出,伴随着各地微短剧生意逐渐成规模,相关制作费用也会越来越高。“一方面是如今的内容需求,各个环节的时间比过去长;另一方面是各地的人才竞争加剧,有经验的熟练工种越来越贵。”以群演费用为例,短短一年内多地从日薪80元涨到了150元左右。


虽然目前的相关扶持政策都明确指出了行业需要指导和规范,但无论是形成本地的内容竞争力还是内容特色,都还需要一个过程。而这,或许是打造本土微短剧生意、建立护城河的必经之路。


“能理解各地在当下对经济增长点的渴望,但行业初期的竞争也往往是盲目且大消耗的。如今的短剧市场已经进入一个梳理和反思的阶段,到底是遍地开花还是一地鸡毛,可能就要看接下来两年。”文峰说。


“微短剧的可能性,远比当下能看到的大得多。”


国产剧造型,“卷”向何方

“剧N代”,越来越难

荧幕CP,非拆不可?
国产综艺,选角降级
乌尔善,偏偏你也不争气
“待爆生”补货中
漫改大年,能出爆款吗?
沈马如何制霸CP场?

狐厂娱乐观察
娱乐圈产业深度观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