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成长】散文|朱桂明:大麦采儿粥

文摘   2024-07-31 20:51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夏收结束,大麦采子又上市了。

“采子”是里下河一带的方言词汇。它相当于普通话里的“糁子”,指谷类磨成的碎粒。采子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大麦采子和玉米采子。现在市场上卖的大麦采子和玉米采子,碎粒磨得越来越精细,精细得与大麦粉和玉米粉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用采子制作的粥,就叫作采子粥。

泰州人却与众不同,他们习惯把采子叫作“采儿”、把采子粥叫作“采儿粥”。

泰州话属江淮官话。江淮官话,很少用儿化音。用了儿化音,一般情况下则表明说话人对这一事物喜爱有加。泰州民间谚语云:“采儿粥灌灌,养个胖倌。”

泰州人制作采儿粥,用的是大麦采儿,他们认为大麦采儿能去暑。因此一到夏日的傍晚,他们的餐桌上就会经常出现这种东西。泰州人制作大麦采儿粥,要掺进或多或少的大米。

先煮大米粥。友情提醒:水要多放,大米必须煮开了花,这样制作出来的大麦采儿粥口感才好。

等到大米煮开了花,掀开锅盖,吹散雾气,左手拿起半瓢大麦采儿高高举起,不停地抖动,大麦采儿便不停地扬进了粥锅。与此同时,右手则拿着一把勺子在粥锅里不停地搅拌。一边扬,一边搅拌。扬得越均匀越好,搅拌得越均匀越好。大米粥渐渐兴奋起来,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里里外外慢慢变成了淡淡的咖啡色,来了精气神。

我岳母是扬大麦采儿的高手。她老人家制作的大麦采儿粥,里面没有一丁点儿的疙疙瘩瘩。大麦采儿粥里有疙疙瘩瘩,会大煞风景。

大麦采儿不能扬得太多,扬得太多就成了面糊糊。成了面糊糊,那就令人非常扫兴,一点意思也没有了。大麦采儿粥以稀稀薄薄为贵。稀稀薄薄,喝起来才爽。

大麦采儿粥制作成功了,要放在锅里闷一闷。要闷多长时间?大约半小时。

夏天的傍晚,人们在院子里反复泼洒刚刚打上来的井水。刚刚打上来的井水冰凉冰凉的,每泼洒一次,院子里的暑气就散去一部分。泼洒个三四次,院子里的小气候让人顿觉心旷神怡。那墙头上初开的紫色的蝶形扁豆花此时亦随风摇曳,翩翩起舞。院子里放上小饭桌,搬来小板凳,拿来碗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惬意的晚餐便正式开始。惬意的晚餐,就是喝大麦采儿粥。大麦采儿粥,是吃过中饭就制作好的。冷到此刻,喝一口,“嗞”的一声,滑滑溜溜,到肚透心凉。空调的出现与普及,这种情景现在已经很少见。但回想起来,还是让人心动不已。

大麦采儿粥,不熬饿。喝大麦采儿粥,要吃一点馒头、花卷或油摊饼。油摊饼有甜的有咸的,我最喜欢咸的。咸的油摊饼,里面有撩人的葱花,非常香。大麦采儿粥与咸的油摊饼是绝配——喝一口大麦采儿粥,咬一口咸的油摊饼,要多快活有多快活。

喝大麦采儿粥,还要搭一点萝卜头、乳黄瓜之类的酱小菜。倘若再来一点咸鸭蛋或油炸臭干,那简直就是一种非常高档的享受了。

当今,有人还在大麦采儿粥里加枸杞、花生米、红枣等滋补食材。窃以为此举不可取,究其原因有二。第一个原因,这样制作出来的大麦采儿粥与八宝粥区别不大,没有自己的特色;第二个原因,这些滋补食材会喧宾夺主,盖掉大麦香。暑热难熬,人们不想吃,那浓烈的大麦香,恰能使胃口大开。

大麦采儿粥在泰州越来越时髦,宴席上的主食竟然也用上了它。荤腥吃多了,酒喝足了,这时候喝上一碗半碗大麦采儿粥,真是个舒服。

文章转载自坡子街笔会

排版:毛馨悦

审稿:刘可欣

责编:马   云


聚爱教苑
发布院系各项学生工作、活动信息和重要通知公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