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银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

财富   2025-01-09 14:38   北京  

导读: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支持潜力行业发展,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创造适老、为老、助老的金融发展环境

作者|李璐「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文章|《中国金融》2025年第1期

我国是人口和经济大国,老年人口总量世界排名第一,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在我国人口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都提出了发展银发经济的重点任务,2024年《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银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要素机制等相关保障。应当说,我国发展银发经济是在新发展阶段符合新发展理念、顺应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在人口新常态下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既有必要性、紧迫性,也有可行性、优越性。




必要性: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亟须发展银发经济



我国人口综合红利持续累积,但规模大、速度快的老龄化亟须积极应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素质提升带来的质量红利能够有效对冲人口数量红利的下降,但以老龄化、少子化为特征的人口结构变动持续深化。一方面,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我国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23年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并预计将于2033年左右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成为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23年老龄人口已超过3亿人,并预计于2030年左右达到4亿人、2050年前后接近5亿人,老年人口规模远超一些国家的人口总量。另一方面,低生育率使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由于我国经历了快速工业化,人口转变速度也快,近年来总和生育率快速下降至1.3以下。低生育水平带动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这意味着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需要应对远超欧美发达国家老龄化发展速度的问题。

我国尚处于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中,老龄化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当前我国人均GDP约为1.25万美元,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需警惕快速老龄化这一发展进程中的“灰犀牛”;如若应对不当,老龄化对宏观经济的“增长拖拽”和“支出增大”将同时发生。从增长方面看,一是老龄化导致储蓄率下降进而影响投资。得益于人口红利,我国储蓄率一直维持在高位,近年来总储蓄率高于资本形成的趋势逐步显现,导致资本回报率不断下降。未来老龄化导致储蓄率下降,将进一步影响投资潜力。二是老龄化导致消费水平下降。由于年龄结构效应,消费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消费倾向总体偏低;在从消费结构上,人口老龄化会增加医疗、健康保健等方面的消费,降低其他消费支出。从支出方面看,老龄化增加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支出,需要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因此,我国为解决所谓“未富先老”困境,要尽量避免人口对经济的“拖拽”效应并促进形成“牵引”效应。

要推动社会发展适老化转型,使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适应人口和经济结构变动。我国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国土空间利用、资源环境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置以及社会治理模式等尚未适应人口结构变动的问题已经陆续显现。发展银发经济是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统筹发展的一个抓手。比如,推动适老化改造从居家社区向公共空间、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拓展,就是通过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式,实现整个建设规划、城乡发展和社会交往思路的转型。只有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适应人口结构变动,才能在我国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使人、地、钱等各类要素更加匹配,实现高质量发展。




可行性:我国现有基础条件适合发展银发经济



事实上,银发经济不是老龄化的被动选择,也不是新生事物,而是我国现有产业结构、要素条件能够支撑持续壮大发展的银发经济。

一是银发产品和服务具备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供给链和强大的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具备转型为银发制造业或相关适老化产业的技术条件和生产能力。以制造业为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全球占比超过六成,手机产量占全球75%,无人驾驶汽车、老年代步车、老年智能手机等制造业产业适老化改造,将开辟出扩大内需和全球市场的新赛道。我国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超过半壁江山,其中生活性服务业更是直接根据市场需求变动配置服务能力。在老龄化趋势下,助餐、助洁、助浴、助医以及照料护理等养老服务,围绕抗衰健身、康养保健、医疗就诊的健康服务,以及文旅娱乐、休闲养生的各类服务均将获得快速发展,共同推动银发经济功能升级。

二是科技创新加速了智慧养老行业发展。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截至2024年7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有190多个,用户超过2.3亿人。科技创新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尤其是数字信息、人工智能时代,发展银发经济更注重与数智技术的结合。以智慧养老产品为例,老年人睡眠监测产品、防跌倒感应系统已经是智慧养老产品的基本款,脑机接口技术能用意识带动康复训练,基于智能技术的养老服务机器人能实现生活照料、辅助移动以及精神陪伴。可以预见,科技创新将不断提升老年产品和服务的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实现银发经济的升级发展。

三是规模巨大的居民储蓄是养老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我国居民储蓄率高,规模庞大的人口为老年期储备财富可以形成可观的养老金融市场。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数据,当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规模达8万亿元;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一年多以来注册人数超过6000万,涵盖储蓄、基金、保险、理财在内的产品超过800款,购买规模达到约600亿元。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推开、税收等引导政策不断完善以及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拓展,养老金融市场的规模还将继续壮大,对银发经济将形成直接和间接双重支撑。

四是人力资本红利是支撑银发经济的持续动力。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规模巨大,是支撑银发经济发展的坚实力量。以养老护理员为例,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加入这一职业,并带动辅具适配师、康复技师等多种技能人才投入养老服务市场。此外,我国60~70岁低龄健康老年人口众多,是投入相关行业、公益慈善、社区治理等领域的潜在人力资本。未来,有能力、有经验、有技能且有社会参与意愿的老年人能够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本供给。

五是不同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提供了发展梯度。我国幅员辽阔,老龄化程度区域不均衡。“先老”地区能够为“后老”地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市场空间和经验借鉴,“后老”地区在应对地区人口老龄化方面具有更多的储备和腾挪空间。例如,在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进入老龄化时间早,银发服务产品丰富,深圳、东莞等城市相对年轻,香港和澳门除了在发展经验和政策上可供其他城市借鉴以外,还可以在引进相关养老金融产品、合作办医和医保异地接续、推动“药械通”发展药械产业、发展旅居或定居型养老等方面与其他地区加快合作,探索成功模式,实现银发经济的梯度发展。




金融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



2024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以金融相关制度安排和产品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为更好地发挥金融对银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养老金融,作为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适时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全覆盖。金融管理部门应加大向社会和公众宣传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制度等相关政策的力度,鼓励个人和企业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及相关账户建设,提高养老金融市场的活跃度和覆盖面。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不断完善,探索扩大缴存免税额度,创新不同风险和收益等级的个人养老金产品组合,逐步整合金融产品、养老医疗和教育等综合服务,打造“一站式”养老服务供应平台。另一方面,扩大商业养老金试点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全生命周期的各类金融产品,培育以个人业务为主的养老金融市场。引导保险机构开发年金险、健康险等各类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丰富税优健康保险产品供给,探索包含长期护理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持续推进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探索适时开征资本利得税,对养老金融投资收益进行鼓励性退税或递延抵税。鼓励二手房和住房租赁市场配套增值养老服务,研究推广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与享有机构养老服务的衔接,发挥居民自有住房的金融功能。

第二,支持潜力行业发展,作为银发经济的关键要素。一方面,有效拓宽金融支持养老服务渠道。持续实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标准的普惠养老机构项目,建设市场急需的医养结合床位,助力适老化设施设备、智慧养老等业态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中长期投融资和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发挥“融资、融智、融制”优势,加强投贷债租证综合金融服务,向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大额长期优惠贷款支持。在风险有效隔离的基础上,支持保险机构开展养老服务业务,实现保险资金对社区和机构长期护理、医养结合等服务的有益支持。另一方面,加大对银发经济潜力行业的金融支持。鼓励人口老龄化程度深、经济发展基础好的地区探索财政和金融联合设立潜力产业引导基金的路径,探索发展银发领域科技应用、产业集聚、业态融合等创新模式。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人民银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资金发放贷款,对纳入相关目录的老年产品制造、智能康复辅具研发生产、适老化改造等企业给予专门信贷支持。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支持国产医疗设备和药品研发生产、大型临床转化中心建设、医疗数据库建设等银发重点行业。鼓励潜力行业重点企业创新服务方式,对租赁、试用、先租后买等模式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

第三,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创造适老、为老、助老的金融发展环境。一是营造信用环境保障老年人权益。支持地方政府建立完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各领域信息,与银行保险机构充分共享。推动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加强对老年人投资行为的引导,做好金融政策、产品和风险相关宣传,倡导理性投资理念,助力老年人规避风险。开展反金融诈骗宣传活动,提高老年人对各种新型金融诈骗犯罪活动的防范意识,使老年人守好自己的“钱袋子”。二是强化推动金融适老化改造。针对部分老年群体不会用、不善用智能设备的现实问题,推动金融服务软硬件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让智能服务与人工服务相配合,让服务更贴心更可及。人工服务要深入社区网点和老年人身边,引导培养老年人金融素养,帮助老年人选择合适的产品,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体验。三是推动养老金融普惠性发展。提升面向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老年群体的金融服务覆盖面,为中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风险防范等政策宣传并推广低风险的金融产品,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22ASH013)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张晓哲)

中国金融杂志
《中国金融》杂志以“权威、专业、理性、前沿”为理念,以“高端权威、高层读者、高效传播”为特色,以宣传金融政策、分析金融运行、报道金融实践为主旨,长期服务于金融改革和发展、服务于金融中心工作、服务于金融从业人员,是国内外了解中国金融的重要载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