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中国金融》编辑部
文章|《中国金融》2025年第1期
《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出版
👉【点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壮大,在多个场合就金融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从党的领导的战略高度不断加强对金融工作的统筹推进,致力于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实现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金融系统应深入学习《论述摘编》,认真体会并坚决贯彻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六个强大”完善金融强国建设的一系列核心关键要素,以“五篇大文章”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以“五个监管”全面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的金融力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点评】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25年货币政策的基调定为“适度宽松”,一改2011年以来“稳健”的表述,具有极强的信号意义。事实上,2024年以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经济局面,中国人民银行已加大了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促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中央定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了政策的延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振公众信心、应对外部风险、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确保流动性充裕、融资成本降低,以提振国内需求,同时也要运用好各类工具来支持重点领域发展,并有效支持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等工作。
多部门合力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点评】202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有一定下行压力,部分地区房价下跌较为明显,房地产市场面临供需两端收缩的局面,给经济运行带来显著的外溢效应。从2024年5月开始,多个部门积极发布针对性政策措施以稳定房地产市场。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中央和地方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较为有效地推动了房地产行业主要指标边际改善,房地产市场未来具有一定企稳支撑。
金融管理部门夯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制度基础
👉【点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是金融部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2024年金融管理部门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完善政策框架、健全制度规范、出台一系列举措,不断夯实金融“五篇大文章”发展的制度基础。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金融部门应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金融管理部门的政策要求,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要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要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助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要把握普惠金融发展重点,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加快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着力补齐养老金融短板;要鼓励数字金融创新发展,提升我国金融国际竞争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还应深化对经济金融规律性的认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明确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日渐清晰
👉【点评】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金融市场体系的定价基础,也是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的核心手段,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基准利率是市场利率体系的基础,在市场利率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从期限看,基准利率主要由短期基准和中长期基准组成。中国人民银行强化了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夯实了短端基准利率的基础。同时,逐步将国债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将有效提升国债收益率曲线中长期利率的基准地位,有利于优化我国资金和资产价格定价体系。叠加多样化的政策工具和针对性的政策操作,我国将逐步强化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功能,不断完善货币政策体系,更好提升宏观经济政策治理效能。
新“国九条”引领形成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
👉【点评】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新“国九条”发布后,中国证监会在发行上市准入、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加强退市监管等领域出台多个配套制度规则,共同形成了一套适应金融强国建设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与制度规范。我国资本市场应加快落实新“国九条”,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加大长期资本吸引力,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保险业第三个“国十条”全面部署保险业未来发展
👉【点评】《意见》是继2006年、2014年之后,国家又一次对保险业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是保险业第三个“国十条”。《意见》肯定了保险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防灾减损、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保险业要有效匹配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有效完成2035年发展目标。《意见》“严”字当头,依次针对市场准入、持续监管和严格整治,从前端到后端,不留空白,以确保保险业自身发展的安全性与稳健性。同时对保险业如何提升保险保障功能、更好服务民生保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保险业提升内生动力提供了政策指引。
推出两项创新工具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2024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创设两项创新工具以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2024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激励引导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同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相关工作的通知》,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中国证监会已经同意20家证券和基金公司开展互换便利操作,首批申请额度超过2000亿元。
👉【点评】我国资本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某些时期市场波动较大,增强内在稳定性成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2024年9月,金融管理部门推出的两项创新工具较好地激发了资本市场的乐观预期,带动资本市场整体较快上涨,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作为现代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仍要以基础制度作为保障。在充分发挥好创新工具功能基础上,应着重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动态优化资本市场准入退出、发行、上市、交易、登记结算、信息披露、稽查处罚、公司治理、投资者保护等领域的规范管理。
继续推进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点评】本轮大规模财政化债政策对缓释地方债务风险、提振市场信心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本轮财政化债规模庞大,向市场释放了重大的利好信息,对提升市场预期具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化债资金能够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将有效拉动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为更好地提升化债的质效,还需要强化以下工作:一是强化纪律约束,有效防范道德风险;二是提升财政资金使用质效,防止无效或低效投资;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地方债务管理和资金使用规范,打破地方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生成、累积和爆发循环。
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性水平提升
👉【点评】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之策。人员交往是开放的基本要件,是扩大开放的必由之路。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是金融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和相关部门以提升支付便利性为突破口,持续优化境外来华人员金融服务,有利于提升内外人员交往,增强金融系统内外连接能力,有利于夯实新发展格局的微观基础。未来,我国将以微观主体内在需求为支撑,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有效统筹内外两种资源和内外两个市场,促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员、资金和经济的交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