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得微盘
最近,万得微盘指数(8843431)火了。
该指数,2000年至今,长期年化超过27%,吊打所有其他指数。
指数编制方法,选取市值最小400只股,剔除ST、*ST、退市整理股、首发连板未打开的标的,一日一更换。
为何如此
为何其能冠绝群雄?
有文章说,该指数屌,是中国A股喜欢炒作小盘,垃圾股,故买此类品种,可得大利。然事实上,非也。
抛开bug不谈,本质讲,其有高年化,不在标的品种有何不同,只在其编制方法为一日一调,其余正统指数皆为半年一调。
换言之,万得微盘指数,更像高频量化,正统指数则多为追涨杀跌。
理论上,不管模型是否长期有效,唯有高频,才可能遥遥领先。只要做高频,其收益就与标的类型,品种,基本无关。
巨大BUG
该类策略,貌似屌炸,缺陷实际也巨大。
其最大问题就在,一头,做高频量化,一头,还选择微盘,且有400只。
高频操法,盘做不大,尤其还得操作大样本。此类风格,容量有限,规模大了策略便会失效。
此策略的基金,通常亦容易限购,甚至暂停申购。譬如金元顺安元启灵活配置混合(004685),早已暂停申购,且单日累计购买上限一路降低。年初单日累计申购即不可超过100元,下半年更改为单日申购不得超过50元。
这类品种,就算申购不受限,模型本身是否会失效也难知。
理论上,不管模型是否过拟,任何一种高频量化策略,在某个周期或能收益遥遥领先于市场,但能否持久,根本讲,还是看天吃饭。
没有一套策略能应对所有市场变化。譬如,在市场反复蹂躏,来回震荡过程,往往高频量化能有好成绩,但当牛市到来,市场单边上扬,则较低频持有优质价值股,会遥遥领先于市场。
更致命的是,微盘本身存在众多换手率极低的标的。
换手率低,有俩原因,要么盘子过小,要么涨跌停封板。
此类标的,通常流动性过低,以至没法买卖成交。
但该指数编制并不考虑此问题。不论是否交易成功,都照常日日调整,故此收益曲线必然失真严重。
网上众多量化模拟盘,也皆为此类情形,貌似收益曲线恐怖,实则都钻了低换手照可交易的bug,全然不可实操。
所以,我在雪球搞的量化组合,极为重视流动性,无法实操的标的都不会选择。
做投资,难处就在此,你肉眼能看到某些策略走势屌炸,但背后的风险,缺陷,倘不懂其中缘故,全然无法觉察。
勿抄作业
显然,广大股民亦不应借鉴此类策略,其没法抄作业。
有些文章说可参考此类策略,做个精简版,可把一日一调改为一周一调,大样本持股改为只持有20只,30只。我只能说,此做法太傻太天真。
一日一调与一周一调,数百股与数十股,在模型设计的本质逻辑上压根不是一回事。想投机取巧,做出一个丐版,结局都是死。
一日一调的操法,通常只关心标的的量价。一周一调,那往往会增加更多因子,譬如会考虑标的的类型,倘一季一调,可能更会关心企业的预期,倘一年一调,则通常都是价投,更关心标的估值,多年一调,那便更重定性评估。
数百股与数十股,亦大不同。倘高频交易百余只股,那只能电脑完成,人力行不通。然广大股民,正因做不到电脑操作,才退而求其次,缩减股数,这便是最傻逼的行为。
除此外,其本身也有巨大流动性问题,故就算你能机器操作,也成交不了,白弄。
希望大家都明白,任何普通人都能发现的馅饼,普通人一定皆无法驾驭,且多为陷阱。不然马太效应就不存在了。
譬如当下GPT发展起来,亦是如此。貌似造福全人类,实则绝多数普通人根本无以驾驭,科技的进步只会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可以预见,往后就算GPT能在中国本土使用,绝多数人照不会用。因为绝多数人不清楚如何提问,认知原本高度决定提问能力,提问能力,决定回答的有效性。
所以,往后大部分人也照不会用GPT学英语。英语培训,翻译师,照旧不会消失,技术进步,只会令一批优秀的英语老师,翻译师,如虎添翼。
多些反思
总之,一切收益过于平滑完美的策略,要么是模拟操作,忽略bug,要么即算实操,有基金产品,你也买不到,其容量受限。
作为投资者,还是要多反思,多深研,少被一些大V画的饼欺骗,天下没有容易走的路,任何一条都需要天赋与努力。
2023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