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情丝忆孔老•作者:罗其银

文摘   2024-09-26 22:29   四川  

击上面的“绵竹文学”免费关注

本文首发来自微信公众号:绵竹文学

欢迎阅读↓

▲孔祥友先生

作者   罗其银

MIAN ZHU WEN XUE

   

孔祥友走了,走得是这样的突然,突然得故朋旧友沒有几人知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二十多天前,正林先生还给我说,该打个电话,把孔老和仕华主席约出来坐一坐,我们已好久沒有在一起畅聊了。仕华先生我久闻其名,但一直沒见过面,沒交往过,孔老我也是在一年前见过面,那天他在堰塘坝市场买水果,我偶然路过相遇,再三邀请他到我家里坐一坐,可他硬说有事沒去。但观其身体,亦健康壮实,气色也颇佳,快八十岁的人了,有如此体质,也令人欣慰。我对正林说,要约我们马上就打,我打孔老,你打仕华主席,遗憾的是,我拨打孔老电话时,语音提示: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请稍后再拨。当时我们还抱怨,大白天关啥机嘛。昨天,和正林同行,去郊县和几个报社作者见面,同行的吴平先生偶然说了一句:孔祥友已经逝世了。我和正林都大吃一惊,遂问,是什么时候的事?吴平也说不出个具体时间来。随后,我向市文联小平主席电话求证,小平主席说,孔老已逝世一个多月了,追悼会还是他主持的。我再问,他得的什么病,病了有多长时间?小平主席说,得的肺气肿,在市医院已住院一年多。
自然规律,人生皆然,但孔老病重住院一年多,我都不得知,实在是我不能原谅的一大疏忽,难怪不得,今年春节,我的拜年祝福都沒有收到他的回音,原来已经病入膏肓了。
孔老和我是故友,他年长我十六岁,我们算是忘年交。
1971年,我从射洪老家,以知青的身份,走进当时隶属于国家建材部的,大三线内迁企业四川玻璃纤维厂,孔老当时是厂宣传科干事,1968年从河南洛阳玻璃厂支内来到四川罗江。那时,根据政治要求,每个车间和部门,都办得有大批判专栏,每个月一期,专栏不全是大批判文章,大部分的版面都是歌颂大好形势,和歌颂企业和岗位新面貌的文艺作品。由于我1965年就在《红领巾》杂志上发表过诗歌,对文学有一种天生的爱好,车间的大批判专栏上,每期都必有我的涂鸦和稚嫩之作,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孔老频频眷顾于我,和我结下了不解的文学情缘。我们虽然年龄、阅历都较悬殊,但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使我们无话不谈,形同兄弟。那时的他,家庭负担繁重(有四个子女),人黑瘦但有精神,写作品大都是利用出差住在旅馆时,或夜深人静之后相当艰苦。每写好一首诗,他都要把我叫去,共同分亨和探讨。当然,我亦是如此。
1974年下半年,荒芜了八年的文艺园地开始复苏,各种文学期刊相继复刊,我们的耕耘看到了发芽的希望。各级文艺创作会也应运而生,孔老和我都参加了绵阳地区第一届文艺创作会,在四天的创作会上,我们第一次听到了高层的声音,第一次听传达了高层对文艺发展的一些文件和指示,也第一次结识了许多文艺界的朋友,和省作协的老师,我们都很兴奋。自此以后,绵阳地区每年的创作会,我们都结伴而行,也全凭他在领导面前为我请假,那个年代,上面虽有通知下达,单位领导不首肯,也就只有望天兴叹,重庆诗人梁上泉就是典型的一例。
随后几年,我们都相继有作品在报刊上问世。在那个信息不畅通的时代,孔老作为宣传科干部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和渠道都比我大得多,他时常给我传递信息:某某报纸适合投稿,某某杂志鼓励年轻人的作品等等,我的诗歌《蜜蜂之歌》能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第一个8000字的短篇小说《一封难忘的信》能在《长城》双月刊上面世,和他提供的信息和支持都是分不开的。

▲孔老的作品

1982年6月中旬,一天,孔老拿着一纸通知兴冲冲的来找我,我接过通知一看,原来是中国作协四川分会办第二届文学创作讲协班,通知我到班参加学习,时间三个月,6月25号报到,其食宿全由作协分会负责。去后才知道,此次文讲班,全班30人,包括四川全省和重庆涪陵万县在内。
我很高兴,这次学习规格高,机会难得,对自己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同时又担心时间太长,单位领导恐怕难以通过。孔老坦然告诉我,他很羡慕我有这个机会,他也很想去,可惜沒有被通知,至于领导方面的问题,他一定竭尽全力,最大限度让我成行。后来的情况果真如此,不是他多方找人,多方做工作,我很难参加这次学习。
也就是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我直接找分会常务副主席之光老师,解块了困扰多时的孔老分会会员的问题,为他铺平了一年以后,调任德阳市委宣传部,第一任教文体卫处处长之路。
以后的日子,我们就各奔东西,他调市里当领导去了,我继续在厂里上班,他也曾几次给我说凭我的才干,应该到报社或电视台去干点啥的,他愿意帮忙出力,但因各种原因,始终没有成行。
再次见面,是2010年川纤集团公司四十周年大庆时,离退办通知我,孔祥友在找我,我问清了他的住地,赶到宾馆,彼此都步入老年的行列,多少悲喜都在岁月的长河中烟消云散,这次,我们从早晨谈到中午,真是故事多多,感慨多多,但气氛亲切而平静。
我来德阳定居后,我们曾见过几次面,知道他参加了老年骑游队,骑着自行车,随着大队伍,近郊远地,都在用车轮重新丈量,甚是优游自得,洒快乐,从心底为他祝福。
在不知不觉中,在幸福正浓时,他竟走了,无声无息地走了,给生者只留下不已的唏嘘和无尽的感叹。
天地轮回,人生兴亡,这大自然的规律,无人能够抗拒,无人能够超脱,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践行,孔老,你是先行者,请你走好!

注:孔祥友,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原供职于川纤厂宣传科,任干事、副科长,1983年调市委宣传部工作,历任中共德阳市委宣传部文艺处长,德阳市文联一二届专职副主席,市作协一、二届主席 ,《德阳文艺》和《小作家》杂志主编,四川省文联第四、五届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六届委员(理事),副编审职称。

(此文写于2015年7月,但对孔老的这份情一直萦怀至今,借此文纪念故友!)


往期作品回顾

不能忘却的记忆•作者:罗其银

关于绵竹文学



这片多情的绿野

终会长出金灿灿的果实

在文学的天空下

我们一起耕耘 收获





作者

罗其银

罗其银,男,1951年10月出生于四川射洪,1969年11月参加工作。1969年11月从射洪中学下乡到射洪县大榆公社团结大队八生产队当知青,1971年,到德阳罗江四川玻璃纤维厂工作。1979年加入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从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诗歌、小说、散文,杂文、戏剧20余件;2000年以来,先后出任四川昊天影视公司特约编剧、四川中城影联公司总编剧,专门从事影视剧本的创作,创作有电影作品8部、电视剧作品4部125集,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罗其银影视作品集》五辑共十本,约400万字.

绵竹文学

MIAN ZHU WEN XUE

总编:李炬、王兴庭

顾问:潘鸣

主编:李炬、王兴庭 、冯再光、彭忠富、蒋福建、 一抹幽蓝

主播:红梅花儿主播团队

出品:绵竹市作家协会、绵竹市散文学会、栖心晓筑文学社

投稿邮箱:565645795@qq.com


征稿启事

《绵竹文学》微信文学平台,是由绵竹市作家协会、绵竹市散文学会主办,以发表各类原创作品为主的公众平台,在这里,我们立足生活,关注生活的本真,关心思想的力量,关注社会的未来,从细微处洞察社会,为你搭建起分享的空间,为你记录生活中点滴的美好!我们期待你以自己最安静的心灵、最喜欢的方式、最彻底地发挥写出你最满意的作品,于喧嚣中寻一片宁静,于闲睱时书一份心情。千万读者期待着,分享你的温暖图文,聆听你的灵魂旋律。
来吧朋友,《绵竹文学》欢迎你!
投稿邮箱:565645795@qq.com


特别说明:

作者文责自负来稿实行随稿随审,如果一个月内未收到拟采用通知,请作者自行安排。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长按二维码关注,会为你送上更多图文

您的每一次点赞  都是对我们的鼓励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绵竹文学
于喧嚣中寻一片宁静,于闲睱时书一份心情,不为别的,只想多一点时光与文字相约,在字里行间记录点滴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