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提供新闻线索:lztvxwb@qq.com
荧幕前的您,一定还在回味10月11日在珠峰脚下那场极致浪漫的“珠峰诗歌音乐会”,日喀则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和独特美食让您意犹未尽。既然如此,那就请跟随小编的步伐,再次启程踏上日喀则之旅吧!
从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的壮丽,辗转到诗意盎然、美不胜收的日喀则城市新名片“明珠湖”,在这里,您不仅可以领略到传承悠久、唱腔高亢的蓝面具藏戏,还能品尝到口感酥脆的风干肉、营养丰富的糌粑、日喀则金牌小吃朋必、清香浓郁的酥油茶,以及鲜嫩多汁、备受喜爱的“岗巴羊”——这可是热播剧《日光之城》中的明星美食哦!此外,还有自然风光、非遗舞蹈等精彩呈现,等待您的发现。
在这一路上,日喀则通过央视的镜头,诚挚地向全球的朋友们发出了邀请……
“‘乘着大巴看中国·西藏行’是特别重大的一场活动,像‘珠峰诗歌音乐会’就放在我们日喀则,此外,还有文旅探访等活动。虽然节目时间有限,我们无法走遍日喀则的每一个角落,但就像我们这次给日喀则确定的微博话题#你可以永远相信日喀则的美景#一样,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它作为青稞之乡、珠峰之乡的独特魅力,欣赏到它迷人的自然景观,也能感受到它深厚的人文底蕴。所以,我觉得来日喀则绝对不虚此行,也希望所有的朋友们都能有机会可以来日喀则看一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导演李霞说。
当节目组的足迹沿着风景如画的318国道,抵达位于“5000公里纪念碑”向西6公里处的央德扎念民族传统手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时,日喀则的第二场精彩直播也悄然拉开了序幕……
创始人顿加,一个地道的热萨乡人,自幼在这片土地上成长。凭借着刻苦耐劳的精神,他掌握了制作扎念琴这一独特乐器的精湛技艺,并萌生了以此创业的梦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是传承民族乐器的崇高使命。短短数年间,他不仅精通了扎念琴的弹奏,还学会了踢踏舞,技艺日益精进。
自2018年创立以来,央德扎念民族传统手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顿加的精心经营下,已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合作社。如今,除了扎念琴的固定销量外,还衍生出了众多精美的旅游纪念品,如小巧精致的笔筒、工艺考究的藏香盒等,深受游客喜爱。
节目中,顿加耐心地教嘉宾们弹奏《两只老虎》,当曼妙古朴的民乐弦音与可爱幽默的童谣碰撞,直播间里瞬间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尤其是来自埃及的外籍嘉宾王慕林更是被扎念琴的弦音深深吸引,陶醉其中。
“扎念琴的外观特别美、特别精致,都是手工制作的,承载了当地人民对音乐的喜爱。我们那边也有类似的乐器,可以坐着弹奏,但那种乐器比较沉重,没有扎念琴那么轻。不过,我仍然感到特别的亲切。我想说,艺术无国界,文明互鉴,艺术也应该互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阿语频道双语主持人王慕林激动地说道。
扎念琴是跳堆谐“踢踏舞”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两者可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那么,堆谐“踢踏舞”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能够从田间地头走向世界的舞台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节目组在顿加和文旅推荐官次仁扎西的带领下,来到了“5000公里纪念碑”所在地……
此时,拉孜县民间艺术团正在这里倾情演绎拉孜堆谐《飞弦踏春》。拉孜堆谐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流传在日喀则地区拉孜一带的融歌舞、说唱、弹奏为一体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而《飞弦踏春》是在传统堆谐基础上新编的歌舞节目,其歌词大意为:遥望星空,日月为伴,太阳光芒万丈,暖暖地照在人们身上,这是农民的幸福,幸福的时光来临了。
堆谐里的舞蹈部分,其精髓在于脚下功夫,因此也被称为藏族踢踏。通过相互交叉组合,跳踏转跃,脚下发出踢踢嗒嗒的铿锵声响,舞步随着曲调的变化而不断变换。
值得一提的是,《飞弦踏春》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扎西旺拉创编,于2007年惊艳亮相央视春晚舞台,享誉全国。其激越的扎念琴弦音和节奏感超强的踢踏舞步将深藏在深山中的民间传统舞蹈在台前诠释得淋漓尽致,到如今已成为日喀则乃至全西藏的“金牌名片”。
“在我们阿拉伯国家也有一种超过十人的群体舞叫做Dapke,也是一种蹬着脚跳的舞。虽然我听不懂他们的唱词,但是欣赏到了堆谐的美,倍感亲切!”在舞池中跟随演员们一起学跳堆谐的王慕林再次感叹文明的共鸣与同步。
拉孜县航拍图
当然,民乐的传承也与日喀则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这只是日喀则独特魅力的冰山一角。如果您也想切身感受和体验“历史最悠久的藏式堆谐‘踢踏舞’”的魅力,在扎念琴的弦音中忘却烦恼、享受当下,那么,日喀则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
来源:云端珠峰
编 辑:巴洛
复 审:顿珠、尼玛普赤
终 审:欧 珠
扫码关注微信、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