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氟酰草胺(diflufenicam)是1982年由罗纳-普朗克(现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研发的取代吡啶基酰苯胺类除草剂,主要应用于禾谷类作物以及大蒜等,防除部分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特别是猪殃殃、婆婆纳、繁缕、堇菜。也常被拓展应用于部分伞形科、菊科药材防除部分杂草。随着国内特别是冬小麦田主要种植区草项的变化,吡氟酰草胺越来越受到国内企业的关注,且目前吡氟酰草胺在全球主要市场的专利已经届满,不存在知识产权的纠纷,合成路线也相对简单,这对于国内的农药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除草剂品种。
吡氟酰草胺属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通过对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的抑制,阻碍杂草体内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当杂草萌发通过药土层幼芽或根系均能吸收药剂,吸收药剂的杂草植株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导致叶绿素被破坏,细胞膜破裂,作用速度较快,使用后杂草表现为白化,最后整株萎蔫死亡。
吡氟酰草胺处理后的杂草死亡速度与光的强度有关,光强则快,光弱则慢。
吡氟酰草胺具有土壤处理活性和茎叶处理活性,但茎叶处理除草效果好于土壤封闭除草效果。吡氟酰草胺在土壤中残效期较长,可在作物整个生长期保持活性。
应用作物:小麦、大麦、水稻、大蒜、白羽扁豆、春桥豌豆、胡萝卜、向日葵、防风、柴胡、白术、白芍等。
原药方面目前国内有包括拜耳作物在内13家企业持有吡氟酰草胺原药登记证,制剂方面吡氟酰草胺主要登记作物是小麦田,小部分制剂或者复配产品登记用于大蒜和水稻。复配产品主要有异丙隆、氟噻草胺等,原药登记情况如下:
路线一:以2‐氯烟酸为原料 ,先使用氯化亚砜、三光气等(首选三光气)进行酰化制得2‐氯烟酰氯,再与2,4‐二氟苯胺进行胺化,最后与3‐三氟甲基苯酚缩合得到吡氟酰草胺。反应式如下:
路线二:以2‐氯烟酸为原料,先与3‐三氟甲基苯酚缩合,然后使用氯化亚 砜进行酰化,最后与2,4‐二氟苯胺进行胺化得到吡氟酰草胺,反应路线如下:
路线三(润丰路线):在固体超强酸的催化作用下,2-氯烟酸(优选)或2-碘烟酸与3-三氟甲基苯酚进行酯化得到3-(三氟甲基)苯基2-氯烟酸酯,过滤除去固体超强酸,直接与2,4-二氟苯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吡氟酰草胺。反应路线如下:
路线四(禾裕泰路线):以2‐羟基烟酸为原料,与氯化亚砜发生氯化反应得到2‐羟基烟酰氯,2‐羟基烟酰氯与2,4‐二氟苯胺发生胺化反应得N‐(2,4‐二氟苯基)‐2‐羟基‐烟酰胺,N‐(2,4‐二氟苯基)‐2‐羟基‐烟酰胺与间三氟甲基卤化苯(间三氟甲基氯化苯、间三氟甲基溴化苯、间三氟甲基碘化苯)发生醚化反应得到吡氟酰草胺。
路线五(快达路线):在路线一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采用三光气代替氯化亚砜,有机溶剂改为便宜的甲苯或二甲苯。合成路线同路线一。
吡氟酰草胺+2甲4氯异辛酯:吡氟酰草胺为触杀型除草剂,而2甲4氯异辛酯具有良好的内吸性,混配合可提高除草活性及稳定性,两者作用机制不同,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吡氟酰草胺+特丁净:两者皆可用 于芽前、芽后除草。应用广泛可用于冬小麦、大麦、 高粱、向日葵、马铃薯、豌豆、大豆、花生等作物田,防除黑麦草及秋季萌发的繁缕、播娘蒿、 母菊、罂粟、看麦娘、马唐、狗尾草等。
吡氟酰草胺+砜吡草唑:该组合吡氟酰草胺和砜吡草唑以完全不同的作用机理协同发挥药效,能够有效防除禾本科和阔叶杂草,且使杂草产生抗药性的速度大大降低,提高了除草剂的杀草活性,对于农作物本身的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吡氟酰草胺+氟氯吡啶酯:该组合可用于小麦田殃殃、繁缕、反枝苋、苘麻和大麻类杂草进行抗性管理,为小麦田提供一种杀草谱广、除草效果好、使用安全的新方案。
吡氟酰草胺+二氯异噁草酮:应用于小麦田兼防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二者组合后可以扩大杀草谱,显著提高对杂草的综合防除效果。
吡氟酰草胺+丙炔氟草胺:两者应用于小麦田,都是封杀双效和阔双除的除草剂,且安全环保杀草谱广。
吡氟酰草胺+双唑草腈:可用于水稻田除草,特别是用于防除水稻田中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具有显著效果。持效期长,而且对水稻以及后茬作物都具有安全性。
吡氟酰草胺目前的主要市场还是在国外,其复配制剂应用相对比较成熟。国内吡氟酰草胺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在应用中无论是小麦还是水稻都容易出现叶片失绿的现实问题,终端推广和应用比较谨慎,近几年在大蒜种植区吡氟酰草胺推广比较成熟,其与二甲戊灵、乙氧氟草醚等的复配效果较好,另外其在中药材上的应用,因为属于超登记范围使用,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总之吡氟酰草胺在国内离成为终端大品还有很长一段路,但,机会也在路上。
往期回顾
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