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长三角铁路货运紧扣华东地区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适新应变,实现货运计划、组织、基础设施的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货运紧跟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新时代车轮,牢牢把握长三角区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全面提升服务和支撑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努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中国这片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区域注入强劲的“铁动力”。
经济发展,物流先行。穿山连海、昼夜不息、运能高效的长三角铁路货运始终为长三角三省一市区域经济运行“舒筋活络”。
新中国成立之初,沪宁线、沪杭线混合列车加挂1至3辆沿线零星货车,长三角铁路货运能力极低,可以说异常惨淡。20世纪70年代,货物列车牵引动力多为各种型号的蒸汽机车,其效率低、牵引力不足、污染严重,多数货车载重低于40吨,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徐州机务段退休司机长胡建龙回忆:直到20世纪90年代,货车牵引才告别蒸汽机车。此前,铁路上海局一直采用人工编制货物计划运输,直至1982年才得以改变,进入由计算机程序编制货运计划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铁路货运紧密对接国家、各地政府发展规划,紧跟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布局,聚焦铁路货运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弱项短板,推进货运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持续更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货物列车重载技术全面推广,牵引货物列车机车动力完成从小型到大型、从蒸汽到内燃再到电力机车的换代更替。如今,时速120公里、单机牵引6000多吨的大功率机车,牵引满载各类货物的重载列车,高速驰骋在广袤的长三角大地上。
进入互联网时代,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日新月异,集团公司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把补强提升既有路网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推进铁路货运场站建设,在长三角地区规划建设39个一级、二级物流基地,159个集装箱办理站,强化集装化、机械化装卸设备设施等综合服务功能,优化创新发运模式,实现集装箱作业无纸化全流程智能管理,大批量使用35吨敞顶箱装车,提升货物“散改集”运输能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从敞车到棚车、从人工搬运到机械托盘、从时速30公里到时速120公里……75年来,长三角铁路货运基础设施、装备水平突飞猛进,在唱响“春天的故事”中快步迈入新时代。
20世纪50年代,随着华东地区经济发展,上海局货运量转入加速跑的“快车道”,组织开行定线、定量、定时、定点的固定编组、循环使用的货物列车,保障冶炼钢铁等原材料供应。进入20世纪70年代,面对一车难求的局面,上海局提出整车货物集装箱化的货运组织方案,开辟出竹木、钢材、陶土等22个品种、3条运输线的集装化运输渠道,主要货运站集装化运输比例高达50%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区域以35.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汇集起超过1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技术制造产值占全国31.1%,一个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拔节而起。
面对长三角区域货运市场的深度调整,2013年,集团公司启动货运组织改革,构建“前店后厂”生产经营架构,推出敞开受理、直接办理、随到随运、电子商务、市场运价等一系列新举措,全面提升货运能力、服务品质和运行效率,以高质量的货运产品与优质服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集团公司提出优化现代物流组织体系方案,撤销7个货运中心,优化设置5个物流中心,明确货运部、95306货运物流服务中心、物流中心等相关职能机构设置,建立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机制,引领营销机制、经营方式、运输组织、物流服务等全方位创新,提升“轨道上的长三角”的货运核心竞争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面对长三角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光伏板内外贸“新三样”的持续发力以及新兴高端设备、现代医药、新材料等产品旺盛外运需求,集团公司遵循组织架构扁平化、营销团队专业化、板块项目垂直化、激励约束显性化原则,全面推进货运营销体制建设,推出多式联运、铁海快线、跨境电商专列等谱系化货运产品体系,构建现代物流发展新模式,集团公司单日装车、卸车、集装箱发送等运输指标屡创历史新高,2023年累计发运集装箱421.1万标箱,较2022年增长8.4%,2023年全局完成货发1.98亿吨,同比增加163万吨。
紧贴货运市场之变,集团公司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快捷物流业务,全力推进货运增量攻坚。3月19日,以“物流总包+提供全程物流服务方案”形式,与中新钢厂签订全局首个物流总包协议,为钢厂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物流总包服务,今年以来,中新钢厂在铁路年发运量已突破800万吨,集团公司重质货源增量项目累计发运606万吨,同比增长180万吨。
截至目前,集团公司开行图定货物列车1345.5对,其中85条海铁联运线条、16趟公铁联运班列、18趟快速城际班列,不断扩大长三角区域经济辐射面与影响力,塑造着长三角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从管理到服务
钢铁脊梁彰显奋勇担当
2013年9月29日,苏州至华沙开行首趟中欧班列,拉开长三角铁路中欧班列跨境运输的帷幕,从1条线铺展到13条线,从2013年开行第一列到2022年突破10000列,作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长三角铁路中欧班列重现丝绸之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
原金华货运中心营销科科长吕小庆回忆:以前,义乌人做欧洲的进出口生意,一般走海运,先用卡车拉着集装箱到宁波舟山港,装船沿太平洋、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后再沿大西洋到欧洲各国,顺利的话也要45天时间,特别紧急的货物才会走空运,时间缩短十天半个月,但运价要涨好几倍。中欧班列以其海运时间的1/4、航空运价的1/5以及班列化、客车化开行的组织方式为客户提供良好的物流体验。如今,180万种义乌小商品通过中欧中亚班列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中欧班列开行方向、数量、频次呈现爆发式增长,相继开通了由华东地区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满洲里等5个口岸站出境的中欧班列,装车覆盖华东地区12个主要城市、15个装车组织站,境外到达中亚五国、伊朗、俄罗斯等15个国家25个城市,形成浙江义乌小商品、江苏苏州电子产品、安徽合肥白色家电和汽配等富有特色货物的出境班列产品,发挥“一带一路”重要战略通道以及国际货运通道“压舱石”作用,深度拉动长三角实体经济与外贸经济增长。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抗击1998年华东特大洪水、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自然灾害、“5·12”汶川抗震救灾和疫情防控物资运输以及服务上海世博会、G20杭州峰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杭州亚运会等重大会展、赛事中,处处都有上铁货运人砥砺前行的身影,他们用辛勤奉献与创新服务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支撑长三角区域外贸经济跨越发展倾力赋能。
今年3月1日,集团公司成立95306货运物流服务中心,通过客服电话和网络平台为客户提供需求受理、运单制票、货损理赔、货运客服等全天候货运业务办理服务,实现货运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和集中办理。集团公司货运部95306货运物流服务中心综合室主任钱建国说:“客户通过95306系统平台和手机App,随时可以在网上办理多项货运业务,即刻掌握货物位置信息。”
万里铁道,动脉强劲。75年来,长三角铁路货运经历着从“运输”向“物流”、从“坐商”向“行贾”、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型演变,如今,一个供需适配、保障稳定、内外联通、智慧高效的长三角铁路现代物流体系,行而不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