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胡楚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湖北省高层次人才,中国测绘学会青年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人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十大杰出青年。主要从事城市综合感知与动态监测、地理空间传感网实时动态GIS、智慧城市时空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11项。发表SCI/EI论文45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IJGIS、RSE、ISPRS和P&RS等行业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7篇,出版国内首部传感网资源管理专著“对地观测传感网资源集成管理的模型与方法”,授权发明专利和软著16项。获得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1 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二等奖1项。
作者简介
马雨阳,女,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生态遥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Remote Sensing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篇。参加塞尔维亚举办的国际会议并进行口头汇报;参与校的第三十四届科技论文汇报获得一等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自然和省级项目。2023-2024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从博士入学的第一天起,胡老师便用他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经验为我指引方向。他耐心细致地梳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并结合实际平台,为我规划了清晰的科研路径。在遇到瓶颈时,无论是复杂的数据分析,还是论文思路的调整,胡老师总是第一时间倾听并给予中肯的建议。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发展,更关心我们的心理状态,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始终充满信心。
胡老师常说:“坐得住机房,敲得了代码,写得了文档,做得了报告,出得了成果。” 这不仅是一句简单的科研要求,更是一种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理念。他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学术与实际结合。胡老师希望学生们不仅在学术上精益求精,更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展现从容不迫的能力。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胡老师总是能够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正如《孟子》中所言:“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他深谙每位学生的优势与潜力,并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制成长路径。黎杰师兄专注前沿科研,胡老师悉心指导他每篇论文的推敲;段木师弟则在实践与统筹中找到了方向,迅速在项目中脱颖而出。这种因势利导的培养方式,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身先士卒,言传身教
胡老师是团队的领路人,更是与我们并肩作战的同行者。疫情期间,他与张云波师弟“逆流而上”,共同保障项目进度的经历令人难忘。胡老师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精神。他带领团队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用团结和拼搏的力量推动科研进展。胡老师让每位成员都找到自己的定位,共同成就一个蓬勃发展的团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胡老师不仅在学术上严格要求,还在生活中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每逢暑假,他总是贴心地准备水果和奶茶,为大家缓解科研的疲惫。与此同时,他鼓励我们劳逸结合,通过团队活动放松身心,增进感情。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团队像一家人般亲密无间。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胡老师点燃的不仅是我们的学术热情,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薪火相传,桃李芬芳
胡老师用宽广的胸怀和迎难而上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位学生,也激励我们将这份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他为毕业生们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他们各自继续在科研领域和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胡老师的教诲将伴随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 END —
文字丨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排版|杨梓鑫
审核|穆巴热克
往期推荐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