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族:调皮的菜单

文化   2024-11-03 20:00   北京  


喀什是一个让人看不透,亦无法准确言说的地方。很多人到喀什,听见高亢的吆喝声、唱歌声、谈笑声,看见美得惊艳的维吾尔族少女,品尝了独具风味的美食,还学会了几句简单的维吾尔语“亚克西(好)、阿达西(朋友)、巴郎子(小伙子)……”离开时感叹一句: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不到喀什不知道新疆之神奇。于是乎,来过喀什的人,在心里装下了他看见的喀什;没来过喀什的人,想象着他梦想的喀什。
喀什是喀什噶尔的简称,意为“月亮、玉石、城堡”。丝绸之路穿越河西走廊进入塔克拉玛干,或许因为此沙漠有“进去出不来”一说,这条古老的文明之路由此分为南、北、中道,直至延伸至喀什才收住自由习性,合而为一爬向帕米尔(古称葱岭),一路向西逶迤而去。或许因为喀什有与众不同的身世,且自古以来都处事不惊,所以当今的喀什人仍然笃定和从容,似乎在这个日落最晚,比别的地方多出两个多小时(时差),而且离海洋最远的地方,他们历来都自足常乐,怡然自得。如果你与喀什人说起关乎喀什的话题,譬如喀什是离北京最远的地方,喀什人会极为幽默地对你说,北京那个地方我去过,那里好是好,大是大,但是她离喀什太远,那个地方的人想来一趟喀什,太远太不容易!


喀什让喀什人自足和充实,所以便生出颇为美好的“我在这里”的感觉。说起喀什,喀什人更喜欢把她放置在世界范围、或国际视野进行总结或介绍。譬如你走在喀什街头,便听见餐厅招揽生意的吆喝声:南来的北往的,马来西亚香港的,北京的上海的,还有广州深圳的,喀什的抓饭烤肉拉条子,来了不会让你饿肚子。而在餐厅门口照看缸子肉的维吾尔族少女,一边用毛巾擦拭缸子一边哼唱:啤酒嘛二两红酒嘛二两,羊羔肉我端上。你不抽烟我不喝酒,我们俩个啥朋友?这是一座盛产美女的城市,外地人走在在大街上,看见漂亮的维吾尔族姑娘一个接一个,便忍不住感叹:喀什三步一个迪丽热巴,五步一个古力娜扎。她们五官精致,身材高挑,尤其是浓眉大眼在顾盼之间的迷人神情,让人觉得她们美如天方夜谭的传说女神。
正因为有浓郁的地域文化,所以喀什人对事物命名时,总是创造出极富特色的的名字。譬如喀什的招牌,便因为当地人的独特理解和个性化使用,呈现出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效果。我九十年代在喀什见到一家理发店,门口挂一个招牌“最喜欢你的头”,问及当地朋友后得知,喀什人起店名就喜欢这样的方式,其形象化用语和抽象化比喻,被他们运用得淋漓尽致。譬如“老婆的第一件衣服”,那一定是销售新婚服装的服装店。再譬如“好孩子的三只眼睛”,是专门提供作业本和学习用具的商店。最幽默的是“你的玉石下巴”,一问才知道是刮胡子的美容店。


喀什是独具美食魅力的地方,常见的美食有抓饭、拌面、烤羊肉串、烤包子、馕、薄皮包子、馕坑肉、烤鸽子、烤鸡蛋、手抓羊肉、石榴、冰糖心苹果、蟠桃、泡冰、杏子茶,以及百年老茶店、老酸奶、葡萄酒,各种冰淇淋、饮料、小吃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美食往往集中于一条街或者某个夜市,喀什人常常眼睛跟着鼻子走,嘴巴跟着眼晴走,走不了几步就坐下开始品尝。还有“爷爷那一年的肚子”,大多数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常去光顾那家店的人一番介绍,才知道是专门卖库麦其(大烤包子)的店。新疆人把最小的烤包子叫“一把抓”,或者“烤包子孙子”;而把常见的不大不小的烤包子叫“烤包子爸爸”;把比常见的还要大,一个人一顿只能吃一个的大烤包子,形象地称为“烤包子的爷爷”。“爷爷那一年的肚子”一说,便指最大的烤包子库麦其。
不仅如此,有一家百年打馕店,为彰显其年代久远和历史悠久,亦以“爷爷”为量词起名为“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知其含义者一看便明白,不知情者抓耳挠骚半天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爷爷”是喀什人常用的量词,譬如村中上百年的老磨坊,他们称其为“爷爷年轻时取粮食的地方”。喀什的乌斯塘博依路口有一家百年茶馆,每天都有老人汇聚于此,谈论儿女的婚姻大事,家里需要众人帮忙的事。于是人们将这个茶馆称为“爷爷见朋友的地方。”有人十年前借了另一人十块钱,到现在才能还上,于是也约到这家老茶馆还钱致谢。甚至邻里纠纷或朋友产生误会,也约到这里沟通并达成解决的办法。他们会说这个事情是爷爷年轻时候发生的,现在事情还是原来的事情,不能变。


这样幽默有趣的名字,在喀什随处可见。譬如“如释重负牛肉拉面馆”“城中巨师馒头店”“拖着过来开着回去电动车维修店”“获得成功超市”“属于我米粉年糕”“看了又看综合商店”“真情发展宾馆”“还有家常饭馆”“我找到了饭馆”“我的自傲凉皮牛肉面馆”“帅富男”“愉快男士女士美发馆”“还剩最后一个头理发馆”“给力蜂蜜店”“祖传基业保健品”“好得很养生会所”“迷住凉皮”“穿了又穿鞋子店”“自己合适鞋子店”“认认真真照相馆”“再不绝望便利店”“马上就到羊羔肉店”“麦麦提沙吾提师傅的儿子抓饭馆”“天才文具店”“祖国最远的一杯奶茶”“好心人抓饭”“魔障钟表店”等等,不一而足。还有改店名和搬迁店址的,因为以前的店名叫得很响,而新迁的地方亦很有特点,所以就出现了“原来的蓝天鸽子店变成蓝马鸽子店”这样的店名。而以前叫“杨树力气抓饭”,现在搬迁并不远,仍然做抓饭的餐馆,则叫“走几步就到了的杨树力气抓饭”。另外还有暗藏玄机的店名,譬如“阿布都艾尼店”,你认为店主的名字叫阿布都艾尼,一问才知道店主只叫阿布都,后面的艾尼二字,是爱你的意思。以及“月光放心拌面”,也是藏着小心思的店名,意思是即使是月光一族,也要天天放心吃拌面。
任何人都离不了一日三餐,吃着吃着就吃出趣事,亦吃出富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维吾尔族人幽默风趣,喜欢开玩笑,往往把一件普通的事情,用超凡的形象化语言说出,使其更具人情味和吸引力。他们还会把普通的事情唯美,使其变得美好生动,深得人心。譬如他们请客吃饭,会婉转地说请你的嘴和我们家的碗和盘子见个面。想请你喝酒则会说,我家的一瓶酒一直在等你。被邀请吃饭或者喝酒的朋友,都会对发出邀请者致以谢意:我在昨天晚上梦见你们家的肉和酒了,直到现在还没有醒来。我们是好朋友,你从现在开始也进入梦里睡觉,你一定能梦见我们家的酒和肉。那朋友一听便明白,对方接受他邀请的同时也在邀请他。于是二人拥抱应允,一来一往两场饭局已经说定。


至于介绍菜品的菜单,则更为形象和生动。进入饭店餐厅吃饭,菜单是否介绍得清楚,是否具有吸引力便显得极为重要。比如新疆人喜欢吃的丁丁炒面,在喀什的不少餐厅被写成“等等炒面”,其原因与当地人的发音有关,他们自小把“丁”念成“等”,所以“丁丁”便被叫成“等等”,在菜单上也默守成规。问及餐厅老板那样写好不好,老板说好得不能再好了,好多人念“等等炒面”多年,你如果弄上去个“丁丁炒面”,会让人不认识。而写上“等等炒面”,好像真的能等来顾客,好多人一进店就叫一声,我来了,不要让等等炒面再等了,让它抓紧时间到我的桌子上来。当然,因为这一叫法仅限于特殊人群和场所,外人不知情并不使用。一家餐厅有一位刚入职的服务员,不知道“等等炒面”的专用含义,一天有人进来说我要等等炒面,那服务员便招呼他坐下并倒上砖茶。那人左等右等不见动静,便向那服务员发脾气,后经老板询问才知道那人一进门就点了“等等炒面”,于是让后堂赶紧给那人做了一份。
有一道在新疆普遍受欢迎,几乎人人都吃过的菜叫“过油肉”。这道菜可单点品尝,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点这道菜,是用于拌拉条子吃,其说法美其名曰“过油肉拌面”。因为它用的肉是牛肉,配有木耳、洋葱、青椒和番茄酱,且牛肉的份量比其他拌菜中的羊肉、鸡肉要多,所以价格相应高一些,譬如一般拌菜的拌面15元,过油肉拌面便在20元。可以说,过油肉拌面是拌面界的老大,其显赫地位至今不可撼动。这道过油肉拌面,在喀什餐厅的菜单上经常被写成“鬼肉拌面”,其原因是因为当地人念“过油”二字发音太快,便读成了“鬼”字。于是“过油肉拌面”便变成“鬼肉拌面”,这样一读倒没觉得有什么,但是写到菜单上便令人浮想联翩,忍俊不禁。


喀什的这些令人捧腹的菜单名字,其实是出于同音译而非意译,并且用维吾尔语的语调读出,便无巧不成书地成为富有喀什特色的名字。譬如菜单上常见的“逃散米饭”,只有知情者知道指的是套餐米饭,如果你进入餐厅用标准普通话说出要吃套餐米饭,便没有人理你,而你如果学喀什人说出“逃散米饭”,服务员马上会给你端来一份套餐米饭。同样的情景还有“干煸自己炒肉”,让人一看不知所以然,细问才知道指的是干煸四季豆炒肉,因为当地人读“四季豆”时省去了“豆”字,而把“四季”二字读成“自己”,所以这道菜就变成了“干煸自己炒肉”。
不仅如此,喀什人还按照自己的喜好,对一些菜品命名出装在心里的“菜单”。譬如“没结过婚的羊娃子”,指的是新疆人最喜欢吃的羊羔肉,因为肉嫩味鲜,便以“没结过婚”突出其特点。而“年轻的菠菜”,指的是春季的第一茬菠菜,因为食之有嫩鲜口感,便以“年轻”二字命名。至于“公鸡妈妈的好孩子”,则专指爆炒小公鸡。新疆有很出名的大盘鸡,因为其并非出自喀什,所以至今缺少富有喀什风格的名字。而“公鸡妈妈的好孩子”,则指出生不久并未长大的小鸡,暴炒后肉质鲜嫩,味道可口。有不少人吃鸡肉便专吃爆炒小公鸡,这一饮食喜好到了喀什,得到了“公鸡妈妈的好孩子”一名。与公鸡有关的还有“公鸡爱人的儿子”,指的则是母鸡产下的鸡蛋。鸡蛋是供人吃的,譬如炒鸡蛋或者煮鸡蛋,但此二者至今还没有形象化名字,也许喀什人某一天灵机一动,会想出妙趣横生的好名字。


对于外来的东西,喀什人敝开胸怀热情按纳,但在音译或再命名时却很费周折。譬如兰州牛肉面传到喀什,人们就因为其太细称为“古兰丹姆的头发”,不料没有叫开。后来又出来一个“古丽的十三根头发”,别人问及起这个名字的缘由,命名者说他专门去看过,抻面的师傅把一根面拉了十三下,就变成了又细又长的牛肉面。那样的牛肉面像姑娘的头发一样细长,所以便运用喀什最常见的古兰丹姆和古丽的名字命名。但这两个叫法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人们发现牛肉面亦有韮叶、二细等略宽的面,如果只强调其细长特点便不全面,于是那两个叫法遂不了了之。
喀什乃至南疆人都喜欢吃鸽子,经常会听到“勇敢的鸽子”“鸽子爸爸的好孩子”等说法,其寓意无不是说鸽子肉好吃,在命名时也流露出赞美之意。有一年在喀什的羊大曼乡,朋友说请大家吃“游泳的鸽子”和“怕冷的鸽子”。先前在喀什市见过“高贵之吃鸽子汤营养饭”“一定来鸽子汤店”,那天一听名字便知道是吃鸽子,但细问后才知道“游泳的鸽子”指的是炖出来的鸽子汤,而“怕冷的鸽子”则指烤鸽子。那天,我们先吃了“怕冷的鸽子”,香、脆、嫩,让人觉得那样的鸽子太小,没吃几口就没了而意犹未尽。接着又上了“游泳的鸽子”,只喝了一口汤便觉得鲜美之极,再咀嚼鸽子肉更是鲜香爽口,浸入口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美味享受。大家边吃边称赞这“游泳的鸽子”真是一绝,没想到在乡村有这样的美味。当地的朋友说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好姑娘在村里,好味道在乡里”。大家点头称是,又聊了一会儿,喝了一壶放了蜂蜜的薄荷茶,才恋恋不舍离去。此等情形,正如人们经常说,喀什是一个还没有离开,就开始怀念的地方。


喀什人起名字起得时间长了,亦会生出有意思的事。有一人开了一家大盘鸡店,不巧的是不远处也有一家大盘鸡店,他琢磨来琢磨去,觉得店名“一大盘鸡”不够响亮,于是改名为“第一大盘鸡”,并且换了大盘,生意一下子就好了。还有一人开了一家拌面馆,死活想不出好名字,便请一位擅长起名字的人帮忙。那人想好后让儿子去送名字,不料开拌面馆的人因为没有名字还没有开业。那人的儿子坐在门口等了一天,才等到开拌面馆的店主,于是将一个“昨天吃饱今天又饿拌面馆”的名字送给店主。店主用了那个名字,生意果然十分火爆。

王族,现居乌鲁木齐。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长篇散文、诗集、小说集、长篇小说等。其中分别为长篇小说《达坂兵》《狼苍穹》《玛纳斯河》,小说集《狼殇》,散文集《食为天》《最后的猎人》《图瓦之书》等。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中国作家》奖、三毛散文奖、在场主义散文奖、林语堂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天山文艺奖、《西部》 散文奖、《朔方》小说奖、华语文学传媒奖提名等。有作品译为英、日、意、法、俄、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原鄉書院
高品位的文学家园——重情怀的综合读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