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史记》的200个典故,提升文学素养

文化   2024-11-01 12:45   江苏  

出自《史记》的成语典故




1.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解释:是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2. 韦编三绝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后来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3. 酒池肉林


解释:商朝末代君王纣王生活糜烂,他下令在沙丘平台用酒装满池子,把各种动物的肉割成一大块一大块挂在树林里,这就是所谓的“酒池肉林”,以便一边游玩,一边随意吃喝。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


出处:《史记·殷本纪》:“大冣乐戏于沙丘 ,(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4. 网开一面


解释: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5. 一字千金


解释:秦相吕不韦叫门客著《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出布告,称有能增减一字的,就赏千金。后来用“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6. 一饭千金


解释:韩信未得志时,曾受到漂母赠饭数十日。后来,韩信显贵后,赠漂母千金为谢。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7. 卧薪尝胆


解释:春秋时,越国为吴国把灭,越王勾践立志复仇,他将胆置于卧榻之上,每日尝一尝,表示不忘仇恨。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8. 孺子可教


解释:张良曾遇到一个老人,面对老人一次次的无理要求,张良都一一满足,老人见张良是个敦厚可教之人,于是传他一部兵法。成语孺子可教意为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9. 四面楚歌


解释:项羽被刘邦围于垓下,刘邦兵众高唱楚地歌曲,项羽惊呼:楚地都被汉军占领了吗?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10. 纸上谈兵


解释: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11. 负荆请罪


解释: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2. 破釜沉舟


解释: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13. 完璧归赵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4. 指鹿为马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15. 秋毫无犯


解释: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百姓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6. 约法三章


解释:指事先约好或明确规定的事。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17. 毛遂自荐


解释: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18. 一诺千金


解释: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也叫千金一诺。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19. 鸿鹄之志


解释:鸿鹄:大雁和天鹅,鸿鹄之志,意大雁和天鹅之志向,因大雁和天鹅飞得高而远,故喻意志向高而远大。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0. 奇货可居


解释:奇货,稀少的货物;居,储存。指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常比喻凭借某种独特的技能或事物谋利。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21. 名不虚传


解释:虚:不真实。名:名声。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不是虚假的。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真实。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然其私意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言,士不虚附。”


22. 鸡鸣狗盗


解释: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鸡鸣狗盗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23. 高屋建瓴


解释:指从高屋顶上倾倒瓶子里的水。或从高屋顶上顺着瓦沟倒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24. 招摇过市

解释:公元前494年,孔子带着弟子子路、颜回周游到卫国,卫灵公想与他结为兄弟,作风轻浮而执掌大权的卫灵公妻子南子故意挑逗孔子。卫灵公与南子带孔子出游,在大街上招摇过市,丝毫不提在卫国施行仁政之事,孔子只好带学生们离开卫国。成语招摇过市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25. 丧家之犬


解释: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26. 强弩之末


解释:为强弩所发的弓箭已达射程的最远处,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


出处:《史记·韩长孺列传》:“且彊弩之极,力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27. 因祸得福


解释:因遭遇灾祸之后反而得到福。指对祸患处理得当;坏事变成了好事。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其为政也,善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28. 随波逐流


解释:后因以 “随波逐流”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浮沉。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29. 功高震主


解释: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30. 沐猴而冠


解释:比喻虚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


出处:《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31. 不名一钱


解释:名:占有,指一个钱也没有;形容贫穷到了极点。


出处:《史记·邓通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32. 瞋目张胆


解释形容有胆识,敢作敢为。后形容无所顾忌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出处:《史记·陈余列传》:“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


33. 妇人之仁


解释: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34. 奉公如法


解释:意思是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35.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解释:应该作出决断而犹豫不决,就要产生祸乱。指做事应当机立断,否则后患无穷。


出处:《史记·春申君列传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失朱英之谓邪?”


36. 不避汤火


解释:意思是不畏凶险。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37. 杯盘狼藉


解释:意思是桌上的杯盘放的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38. 短小精悍


解释: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解为人短小精悍。”


39. 不约而同


解释: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40. 不寒而栗


解释:原义是不冷而发抖;形容内心恐惧至极。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41. 改过自新


解释:改正过失或错误,重新做起。


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


42. 陈陈相因


解释:原指皇仓之粮逐年增加,陈粮上压陈粮。后多比喻沿袭老一套,无创造革新。


出处:《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43. 各自为战


解释:意思是指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44. 国士无双


解释: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45. 决胜千里


解释:决定千里之外战役的胜利。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46. 灌夫骂座


解释:灌夫酒后骂人泄愤,形容为人刚直敢言。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遂怒,劾灌夫骂座不敬,系居室。”


47. 贵不可言


解释:意思是极其高贵,以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旧时相面的人卜测人的前程时常说的话。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老父曰:‘向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48. 忽忽不乐


解释: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样子。


出处:《史记·梁孝王世家》:“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勿勿不乐。”


49. 救火扬沸


解释:沸:开水。本意是抱薪救火,扬汤止沸。比喻解决问题方式不当,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形容情况危急。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序》:“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


50. 乐善好施


解释:意思是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出处:《史记·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51. 利令智昏


解释:指因贪图利益而使头脑发昏;比喻因贪图私利而丧失理智,把什么都忘记。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52. 季布一诺


解释: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53. 控名责实


解释:控:引;责:求。使名声与实际相符。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54. 立锥之地


解释:指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比喻极小的安身之处。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55. 栎阳雨金


解释:意思是比喻意外的恩赐。


出处:《史记·秦本纪》:“扞献公呴十八年,雨金栎阳。”


56. 举鼎绝膑


解释:意思是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出处:《史记·秦本纪》:“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57. 六出奇计


解释: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


58. 每饭不忘


解释:意思是时刻不忘。


出处:《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


59. 略不世出


解释:意思是谋略高明,世间少有。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60. 门不夜关


解释:社会安宁,风气良好。


出处:《史记·循吏列传》:“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61. 名不虚立


解释:意思是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虚妄。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62. 旁若无人


解释:意思是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63. 奇货可居


解释:意思是指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后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子楚,秦诸庶孼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64. 千门万户


解释:意思是形容殿宇深广或形容人户众多。


出处:《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


65. 犬吠之盗


解释:意思指小偷。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




66. 人人自危


解释:原义是每个人都存戒心,觉得有危险;形容恐惧不安。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67. 轻虑浅谋


解释:指考虑不全面,计划不周密。


出处:《史记·赵世家》:“李兑谓肥义曰:‘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同类相推,俱入祸门。’”


68. 人微权轻


解释:即指人的资历浅,威望低,权力不能使大家信服。


出处:《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69. 三令五申


解释:意思是多次命令和告诫。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


70. 白鱼入舟


解释:本义指白鲦跳入船中。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也形容好兆头开始。


出处:《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诸侯皆曰:‘纣可伐矣。’”


71. 人心难测


解释:指人的心思难以揣测。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此二人相与,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72. 声名狼藉


解释:意思是比喻名声非常恶劣。


出处:《史记·蒙恬列传》:“毅对曰:‘……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藉于诸侯。’”


73. 数见不鲜


解释:意思是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无久慁公为也。”


74. 四海为家


解释: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亦指志在四方,不留恋故乡或个人小天地。


出处:《汉书·高帝记》:“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


75. 首鼠两端


解释:指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或动摇不定;形容形容迟疑不决,瞻前顾后。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76. 手足异处


解释:意思是指被杀。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


77. 舐糠及米


解释:意思是舔米外的糠,一直舔到里面的米,比喻占据的地方再夺取政权,也比喻由表及里,逐步进逼。


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里语有之,舐糠及米。”


78.坐上琴心

解释:意思是指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司马相如宴于临邛富人卓王孙家,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相如于座上以琴声传意,文君心悦,遂夜奔相如。”


79. 使羊将狼


解释:比喻不足以统率指挥。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这要坏事。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


80. 四通五达


解释:意思是形容交通极便利。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


81. 人头畜鸣


解释:意思是指骂人的话,指虽然是人,但象畜类一样愚蠢;也比喻人的行为非常恶劣。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胡亥)诛(李)斯、(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


82. 如狼牧羊


解释:意思是同狼放养羊一般。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83. 犬牙相制


解释:意思是指地界连接,如犬牙交错,可以互相牵制。


出处:《史记·孝文帝纪》:“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


84. 天下无双


解释:指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


出处:《史记·信陵君列传》:“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


85. 外宽内深


解释:意思是指外貌宽厚而实则城府很深。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却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86. 天冠地屦


解释:意思是比喻双方相差极大。


出处:《史记·日者列传》:“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


87. 同类相求


解释:意思是指物之同类者互相聚合。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


88. 危若朝露


解释:意思是危险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样,太阳一出就要消失,形容面临灭亡,情况危急。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


89. 天人之际


解释:意思是指代天人关系。


出处:《史记·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90. 舞文弄法


解释:指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


91. 相提而论


解释:意思是指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92. 望屋而食


解释:意思是是谓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食。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论》:“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93. 贤良方正


解释:意思是汉文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出处:《史记·孝文本纪》:“汉文帝下诏云“二三执政……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94. 心乡往之


释:意思是指对某人或某些事物心里很仰慕。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论》:“《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95. 睚眦之怨


解释:意思是像瞪眼看人这样的小怨,引申为极小的怨恨。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96. 言听计从


解释:意思是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97. 助纣为虐


解释:指帮助纣王作恶;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98. 坐观成败


解释:指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


出处:《史记·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


99. 左提右挈


解释:挈:带领。比喻共相扶持。


出处:《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灭燕易矣。”


100. 月满则亏


解释:意思是月圆则缺,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点则开始衰退。


出处:《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



101. 一旦一夕


解释:形容很短的时间。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102. 言人人殊


解释:意思是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同一消息或事情,各人却说成各不相同的情形。


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103. 因人成事


解释:指本身没有能力,依靠他人的力量完成事情。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104. 沾沾自喜


解释:指自己觉得美好而得意;多用于形容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足得意,表现出一种轻浮的样子。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105. 以暴易暴


解释: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106. 一败涂地


解释:原指―旦失败就肝脑涂染遍地,形容惨败;后用于溃败的不可收拾。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


107. 一意孤行


解释: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108. 异军特起


解释:指另组一支军队,自树一帜;比喻另一种力量或派别卓然兴起。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109. 大失所望


解释:指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出处:《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110. 拔山盖世


解释:原义力能拔掉大山,形容人的力气强大或志向远大。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111. 独当一面


解释:指单独承当一方面的工作或使命。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112. 倒行逆施


解释: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113. 腹诽心谤


解释:意思指心怀不满,暗中发泄。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非而心谤。”


114. 家徒四壁


解释:意思是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形容家中十分贫穷,一无所有。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115. 海市蜃楼


解释: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蜃(蛤蜊)为雉(麻雀)入海所化。现多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


出处:《史记·天官书》:“海旁蜄(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


116. 汗流浃背


解释:原义是汗水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惭愧,现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117. 恨入骨髓


解释:意思是形容痛恨到极点。


出处:《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118. 匡乱反正


解释:意思是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119. 后来居上


解释:原指资历浅的反而位在资历长的之上;现在多用来比喻后来的人和事,进步很快,赶上或超过了先前的。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


120. 价值连城


解释:意思是物品价值抵得上连在一起的许多城池,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121. 解衣推食


解释:意思是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122. 门可罗雀


解释:原指门外可张网捕雀;后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之况。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123. 平易近人


解释:意思是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124. 身先士卒


解释:指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代也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出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125. 期期艾艾


解释:指西汉人周昌口吃,讲起话来常重说“期期”;多用于形容人口吃,吐词重复,说话不流利。


出处:《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126. 取而代之


解释:意思是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127. 丧家之犬


解释:意思是无家可归的狗。比喻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128. 死灰复燃


解释: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出处:《史记·韩长儒列传》:“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燃)乎?’田甲曰:‘然即溺之。’”


129. 兽聚鸟散


解释:意思是像鸟兽一样时聚时散。比喻聚散无常。也比喻乌合之众。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


130. 脱颖而出


解释:原指锥尖透过囊袋显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即本领全部显现出来。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131. 松枝挂剑


解释:意思是比喻重信义。


出处:《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132.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解释:意为即使楚国只剩下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比喻即使弱小,团结一致也能成功。它代表了一种情绪化的坚定信念。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133. 随波逐流


解释:比喻自己没有立场和主见,只是随着潮流走。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134. 为民请命


解释:指替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135. 相见恨晚


解释:意思是遗憾相识太晚。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136. 先发制人


解释:原指在战争中的双方,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制伏对方;后来泛指先下手采取行动。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137. 熙熙攘攘


解释: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38. 引车卖浆


解释:意思是拉大车的,做小买卖的。指平民百姓。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又:‘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139. 敌不可假


解释:意思是不可宽容敌人。


出处《史记·春申君列传》:“臣闻之,敌不可假,时不可失。”


140. 运筹帷幄


解释:指在帐幕中谋划军机,拟定作战策略。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141. 吴市吹箫


解释: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箫,乞食于吴市。”


142. 一言九鼎


解释:指一句话重于九鼎;形容说话极有分量。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143. 夜郎自大


解释:原指国土很小的夜郎国王自以为大,比喻人不自量力,妄自尊大。


出处:《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144. 周公吐哺


解释: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形容礼贤下士,求才心切。


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145. 悬门抉目


解释:意思是以之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


146. 变风易俗


解释:意思是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倒敛……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


147. 瞻云就日


解释:原指贤明的君主恩泽施及尤民,后多比喻得近天子。


出处:《史记·五帝本纪》:“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148. 中原逐鹿


解释:意思是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中原本来指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后来泛指整个中国。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


149. 内视反听


解释:意思是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150. 相门有相


解释:意思是宰相门里还出宰相,旧指名门子弟能继承父兄事业。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百佳名师书房


151. 仰取俯拾


释:意思是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以铁冶起,富至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


152. 羊狠狼贪


解释:意思是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153. 舟中敌国


解释:意思是同船的人都可能成为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154. 高阳酒徒


解释:原义是汉代郦食其欲投效刘邦,被误以为儒生而遭拒,遂自称为“高阳酒徒”,始被刘邦所用;后泛指好饮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155. 鞠躬君子


解释:意思是谨敬尽职的人。


出处:《史记·韩长孺列传论》:“壶遂之内廉行脩,斯鞠躬君子也。”


156. 同明相照


解释:意思是谓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比喻杰出人物得贤者揄扬而声名更显。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157. 谈言微中


解释:意思是形容说话委婉曲折而切中事理。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158. 引绳批根


解释:比喻合力排斥异己。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 


159. 又生一秦


解释:意思是又造成一个强敌。


出处:《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


160. 胁肩累足


解释意思是恐惧的样子。


出处:《史记·吴王濞传》:“尝患见疑,无以自白。今胁肩累足,犹惧不见释。”


161. 为德不卒


解释:意思是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162. 岩居川观


解释:意思是居于岩穴而观赏川流;形容隐居生活悠闲自适,超然世外。


出处:《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而授之,退而岩居川观。”


163. 衣绣夜行


解释:意思是穿着精美鲜艳的锦绣衣服夜间上街行走。比喻人富贵以后不为人知。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164. 山河带砺


解释:意思是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出处:《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165. 大名难居


解释:意思是指盛名之下不易自处。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




166. 登坛拜将


解释: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 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167. 百二山河


解释:意思是比喻山河险固之地。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168. 巧发奇中


解释: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后能为事实所证实。


出处:《史记·孝武本纪》:“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


169. 发蒙振落


解释:原义是揭去蒙盖在眼睛上的障碍,振落下树枝上的枯叶;比喻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出处:《史记·汲黯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170. 风起云蒸


解释:意思是事物迅速兴起,声势浩大。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


171. 以貌取人


解释:指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人的品质才能。


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172. 以古非今


解释:意思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173. 正襟危坐


解释:意思是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出处:《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174. 应弦而倒


解释:意思是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形容射箭技艺高超。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175. 坐不安席


解释: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


176. 指事类情


解释:意思是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


出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


177. 钟鸣鼎食


解释:指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


178. 心非巷议


解释:意思是心里不满,而在私下议论。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179. 因势利导


解释:指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的方向引导。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180. 爽然若失


解释: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读《鵩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181.胜任愉快

解释:意思是指有能力担当某项任务或工作,而且能很好地完成。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

182.囊里盛锥

解释:意思是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183.不可胜道

解释:意思是无法尽说,极言其多。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184.飞鸟尽,良弓藏

解释:这里是指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就被杀掉或者落下个比别人更惨的下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185.目挑心招

解释:意思是眉目传情,心神招引。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屐,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186.马上得天下

解释:喻指武功建国。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187.民不聊生

解释:本义指百姓没有办法生活下去;形容生活极端困苦。

出处:《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188.千金之裘

解释:比喻积小才能成大。

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18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解释:原义是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90. 怒发冲冠


解释:原义是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91. 判若鸿沟


解释: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线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192. 明珠暗投


解释: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193. 劳苦功高


解释:意思是形容做事勤苦而功劳很大;多用以慰问和赞颂别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194. 抱头鼠窜


解释:意思是像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失败后狼狈逃跑。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后争张黡、陈泽之事,二人相怨。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于汉王。”


195. 捷足先登


解释:原义是脚步快捷者最先登上高峰,比喻行事捷速能先人一步获得所求。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196. 歌功颂德


解释:意思是颂扬功绩和德行。


出处:《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197. 抱薪救火


解释:指抱着柴火救火,比喻以错误的方法消除灾祸,结果反而使灾祸扩大。


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98. 不赞一词


解释: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199. 扬扬自得


解释:指非常得意,常用于形容人的形态十分得意。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200. 作壁上观


解释: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在一旁观望,不给予帮助。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懦恐。”


以上内容由“诸子界”公众号整理,特此感谢并致敬所有为中华典籍和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分享而贡献力量、付出努力的人们,功德无量!


特别声明:以上素材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侵删。


【少儿写作课】

(适合8-16岁中小学生,可以永久回放)

6位全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

10+年一线少儿写作教学经验

30节PPT视频录播课,共计790+分钟

1100+页PPT讲义及思维导图

从文学创作素养到实用写作技巧

涵盖素材、语言、结构、思维4大板块

系统帮助孩子提升写作能力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211写作课堂
知识性、趣味性、方法论、实用性和执行力,深植低层思维和逻辑,多推写作素养和技巧,打造最可靠的写作助手和伴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