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主题词:浪费

文摘   教育   2025-01-31 23:11   广东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自己的一月份,我会用浪费

浪费是美好的。

这个认识始于一个意外。一月初,我的iPad摔坏了,在修理等待的过程中,我开始反思自己和“屏幕”的关系。我意识到,屏幕的本质是“线性的”,这种线性极致就是15秒短视频流,表面看,它提升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效率,但同时也限制了我们思维的发散能力,而这往往和创造力直接相关。

我进而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一个月不用iPad会怎么样?这个想法听起来有些疯狂,更实际的选择是:如果我减少50%-70%的iPad使用时间会怎样?

我把这称为建立自己的“数字荒野”。就像生态学家发现,当我们停止过度管理一片土地,允许它"再野化"时,最初可能会显得混乱,但最终会形成一个更加丰富、更具韧性的生态系统。同样,我们的生活不必像一座机械化的农场,整齐划一却缺乏生机。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些被数字化驯化的时光重新野性化。

于是我开始尝试这些活动:

使用纸和笔来进行思考——在纸上随意地写下想法,画出联系,这在线性的数字界面上是很难实现。
每隔一小时写一首诗——强迫自己暂停,并用感性的思维平衡理性的思维。
毫无计划地读书——允许直觉引导阅读的方向,自由地在不同的书籍中跳跃。
更多地和朋友小聚或探索身边的街区——享受真实的社区和人际连接。
在这个"荒野化"的过程中,我开始更深入地感知自己的"能量"。我发现,当我们远离屏幕的线性世界,内在的能量是如此丰富而微妙。
从去年底开始,我已不再用日历、计划、清单或番茄钟来管理自己的日程,而是转向能量管理——随时感知,自己当下的能量强度和质地如何?强还是弱,开放还是聚焦?然后根据感知去确定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我感知到,内在的能量就像潮汐,有涨落,像一个循环。而我就是一个弄潮儿,涨潮时勇敢往前冲,退潮时安静地休眠。
这个月,在经历了月初一次创造的高潮后,我的状态开始回落,有几天没有特别强烈的工作欲望,似乎要做的事都不让自己兴奋。
这让我感知到在更长周期内的能量涨落和循环。并且,它如何受到社会周期的影响——例如,因为春节的缘故,一月份就是一个比较“低落”的月份。就像大自然的节律一样,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能量状态。
认识到这一点,我开始更从容地在合适的时候"浪费"自己的生命:
想睡就睡,不设置任何闹钟。
毫无计划地开始一天。
骑车漫无目的地探索城市。
把自己想象成一颗种子,埋进土里,等待春雨把自己叫醒。在春雨到来之前,尽情去做想做的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开始理解为什么传统的工作方式会让人感到疲惫。当我们试图像机器一样保持稳定的高效产出时,实际上是在违背自己的自然节律。就像大自然有四季轮转一样,我们的创造力也需要休眠和复苏的循环。
在工作中,我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平衡:在能量高峰期,我会全身心投入创造;在能量低谷期,我会转向一些看似"无效率"的活动——整理笔记、涂鸦、甚至只是发呆。有趣的是,正是在这些"浪费"的时刻,一些最有价值的想法往往不期而至。
这两天看了一部电影《24帧》,很受触动。
这是一部独特的实验电影,由24个四分半钟的静态场景组成,每个场景都像一幅静止的照片,却又在细微处流动。
在其中一个场景里,雪静静地落下,乌鸦突然飞起。
在另一个场景中,浪潮逼近,一群牛经过一头躺着的牛,最后那头牛醒来,缓缓离开,浪潮淹没沙滩。
没有传统的故事情节,没有人物对话,甚至没有镜头移动。在常人看来,这样的电影似乎是在"浪费"观众的时间。
但正是这部电影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导演基亚罗斯塔米用他的镜头告诉我们:在生命中,没有对错,没有好坏,只有如实发生的一切。窗外的风摇动着大树,两只鸟在窗台驻足,良久,一架飞机划过天际 —— 这些看似"无意义"的画面,正是生命最真实的样子。
这让我开始思考:在AI能够高效地以任何风格生成内容的时代,是什么让人类变得独特?也许答案就藏在这些看似在"浪费时间"的时刻里。那些我们认为毫无效率的体验 —— 安静地观察一片雪花落下,听风吹过树梢的声音,看云的聚散 —— 恰恰构成了无法被AI复制的人类体验。
好的生命,就应该包含足够的“浪费”。
它不紧不慢,有张有弛。
它像一个猎人,时而潜伏,时而疾奔,更多时候看似无所事事,四处游荡。而不是像个农夫甚至工人,被土地或流水线所捆绑,被时间表和效率所驱使。
我问自己:有勇气活得像《24帧》里的画面一般吗?如此沉静,如此笃定,如此没有目的。
却如此有创造力。


加入慢学校,创造未来的自己

如果你希望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面向都全方位绽放自己的创造力,在AI时代活出完整而独特的自我,欢迎加入慢学校。欢迎加我微信私聊。

安猪的创造场


如果你希望成为像我这样的生命创造者,欢迎加入我的创造场,近距离观察我是如何设计和思考的。详情请点击海报:



安猪的实验室
一个阅读者、旅行者、学习者和设计者的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