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名叫兴坪的古镇,漓江依旧静静流淌,喀斯特地貌的山峰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这里的时间好像过得特别慢,每个早晨都被鸟鸣叫醒,每个黄昏都被夕阳温柔相送。 正是在这样一个地方,我们48小时内完成了一个教育项目从概念到方案的转化。不是简单的课程大纲,而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者慢学校"项目。 听起来很矛盾:一个关于"慢"的项目,为什么要用"快"的方式诞生? 就像一壶好茶,看似只需要三分钟就能泡好,但茶农知道:一片好茶叶需要等待四季轮回。泡茶的快,里面藏着种茶的慢。 周日下午,我拜访阳朔天赋悦谷学习社区,在和大家对话的过程中,创始人心语提出了在阳朔做一个"教育者的慢学校"的想法——我们都共同认可觉知和创造在教育者成长中的核心地位,也同时看到,目前的教育培训,要么将教育者发展工具化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要么仅强调炫酷但空洞的新概念,完全忽略了教育者自身的身心状态和真实的教育生态环境。大多数人会说:"好主意,让我们开个会讨论一下具体方案。"但有时候,最好的回应是即刻行动。而且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因为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一直在思考"生命策展"这个概念。不是用"问题"的眼光看生命,而是用"展览"的眼光。就像对待一件艺术品,不是问"它哪里有问题",而是问"如何让它的美更好地展现"。在一周前,我开始尝试用"策展"而非"复盘"的方式来回顾自己的十一月。不再追问"哪里做得不够好",而是探索"哪些时刻让我感到生命的美好"。这个小小的转变,带来了内在的富足感。“生命策展”概念完美地呈现了“本自具足”的哲学。有趣的是,当我看到“生命策展”后,才发现我们——即使是自诩为关注内在成长的学习者——在实际的行动中(例如复盘),也依旧采用“我是不够的”的匮乏式思维去思考。于是,就像史蒂夫·乔布斯说的:"你无法预先把点点滴滴串联起来;只有回头看时,你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当我听到心语的提议后,前面的所有准备突然找到了它们的归处。在第二天山野漫步时,一个灵感——“策展式学习”——涌上了我的心头:每个教育者都带着一个打动内心的主题来到这里,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将自己的教育洞见策划成一场展览。通过和AI讨论,我快速地写下了第一版方案:第一个月在阳朔,让身心沉浸在慢节奏中;中间两个月线上线下交替,每月一次在阳朔举办工作坊;最后一个月,在这个千年古镇完成展览。到了第三天,我把四个月的方案简化成一个一个月的产品原型,并和心语细化了具体细节,然后在两个团队内部发布了内测活动。整个过程,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就像一颗种子终于找到了适合的土壤,生长变得轻松而愉悦。对我而言,这并不是在创造什么新东西,而是在书写已经在心中成型的图景。生命策展人的理念酝酿
十一月的策展式复盘实践
与教育工作者的深度对话
这就像一位厨师的即兴发挥。看似随意,其实是多年功力的自然流露。这让我想起了米开朗基罗的创作过程。人们常常惊叹他如何能在短短三年内完成《大卫像》。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动手之前,常常会花上几个月只是注视着那块大理石。他说:"雕塑早已存在于大理石中,我要做的只是去除多余的部分。" 真正的创新也是如此。它不是无中生有的创造,而是耐心的发现。不是填补空白,而是揭示已然存在的美好。 在硅谷,有个著名的"90-90法则":前90%的代码用了90%的开发时间,剩下10%的代码也用了90%的开发时间。但项目的最后10%往往显得特别快,因为前面90%的积累终于找到了它的表达方式。 回到阳朔的故事。当我们说这个项目用了48小时完成,那只是说它用了48小时"显现"。就像中国画讲究的"胸有成竹",看似随意的几笔,其实是画家心中早已完整的图景。 所以,下次当你在创新中遇到瓶颈时,也许不需要更快的行动,而需要更多的沉淀。不是追问"我该做什么",而是思考"我看到了什么"。 真正的创新者不问"怎样更快",而问"我准备好了吗"。在阳朔的古镇里,在漓江的雾气中,在一个关于教育的对话里,我们重新理解了快与慢的关系。原来,最好的创新就像是一场深呼吸:慢慢地准备,快速地绽放。
如果这些想法引起了你的共鸣,下面慢学校的课程可能你会感兴趣。如果你是创业者或者期待找到自己的创业/斜杠创业方向,基于"本自具足"的理念将能帮助你更快和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方向:如果你希望成为"生命的策展人",在AI时代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为自己和社会创造独特的个人作品,欢迎加入慢学校。欢迎加我微信私聊。
在之前你可以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链接了解慢学校(但这个是旧版的介绍,我们即将围绕"生命策展人"进行颠覆性的更新)。
如果你希望成为像我这样的生命创造者,欢迎加入我的创造场,近距离观察我是如何设计一个作品的。详情请点击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