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本质:拯救教育,点亮孩子未来

文摘   2024-11-17 15:01   内蒙古  

教育,本是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坚实基石,应如一座明亮的灯塔,为孩子前行的道路洒下光辉,赋予他们知识、智慧、品德与力量,助力他们在成长之旅中蓬勃发展,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如今教育正深陷功利的泥沼,逐渐偏离了其本质,宛如一团浓重的阴霾,笼罩在无数家庭和孩子的头顶,带来了一系列令人揪心的问题。

据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高达 24.6%,厌学情绪也在迅速蔓延。曾经充满朝气的孩子们,如今被抑郁、厌学等问题严重困扰。在校园中,随处可见戴着眼镜的学生,比例竟超过 50%,还有不少体态不佳的小胖墩。他们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原本明亮的眼睛里常常透露出疲惫和迷茫。操场和课间不再有往日的欢声笑语,取而代之的是沉闷压抑的氛围。

更令人痛心的是,抑郁症在孩子群体中已不再是罕见病,频繁发生,仿若噩梦般纠缠着孩子们。有数据表明,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占比颇高。而且,不少孩子在交流中流露出厌世倾向,对世界失去希望。每当听闻孩子因心理问题酿成悲剧,都让人揪心不已。面对这些事件,学校和小区往往采取封锁消息、安抚家属、加强心理教育和防护设施等流程化处理方式。但悲剧仍在不断上演,随着类似事件增多,学校和老师似乎逐渐变得麻木,因为这些举措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人类学家提出的“生命力”概念,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系统存在的严重问题。我们的教育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育人的本质。孩子们的生活被上课、考试、刷题填满,每天花费在课业上的时间平均超过 8 小时,这一系列机械操作如同一台无情的压榨机,逐渐榨干他们的生命力。分数成为了单一的评价体系,如同紧箍咒般束缚着孩子们的思想。在这种体系下,教育沦为一种洗脑,孩子们被灌输着只有分数才是衡量价值的标准。

这种量化评价模式,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变得淡漠。在学校里,同学之间超 70%的关系受到成绩影响,更多地表现为竞争关系,友谊也常因成绩而变质。孩子们在过度关注分数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自我感知的能力。他们不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是盲目地追逐分数,陷入了教育的“怪圈”。

同时,教育资源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各个学校为了争取更多资源,将分数作为获取资源的主要甚至唯一筹码,由此催生了一个个所谓的名校。但事实上,我国教育资源在总量上并不匮乏,例如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2023 年已达 6.4 万亿元。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评价体系的单一和意义系统的匮乏,学校为在资源竞争中脱颖而出,忽视了教育的多元性,只注重分数这一单一维度,导致教育失去了丰富内涵。

当整个社会陷入对名校的盲目追逐时,孩子成为了这场追逐中的棋子。在一项针对家长和学生的调查中,超过 80%的家长认为孩子必须上名校,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方向。孩子们被剥夺了自我,只能按照大人设定的路线前行,无论内心多么抗拒,都必须沿着那条既定的、以分数为导向的道路走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听话、成绩好的孩子会得到奖励,而不听话、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则会受到打压。这种奖惩机制,使孩子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沦为教育功利化下的牺牲品。

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极其惨痛。大量孩子在这个教育体系中成为牺牲品,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教育压力导致心理问题加重的孩子数量数以万计。即使有再多的心理咨询师也难以解决问题,令人痛心的是,就连咨询师自身也可能受到这种负面环境的影响,约有 20%的咨询师表示曾因处理教育相关心理问题而陷入抑郁情绪。在“教育改变命运”这一观念的驱使下,家庭和孩子陷入了恶性循环。家长们不惜花费大量金钱,每年课外辅导市场规模高达 8000 亿元,将孩子送进各种辅导班,只为追求名校。然而,当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生活的希望时,金钱的付出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在学业竞争的圈套中,大部分孩子只是陪着极少数成功的孩子一起消耗。学校往往只关注那 10%能够达到目标的学生,比如在重点学校的升学数据统计中,宣传材料重点突出这部分学生的成绩,以此来宣扬自己的教育质量,却忽略了剩下 90%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这些孩子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了自我,成为了教育功利化的牺牲品。

不仅是学生,老师也深陷于类似的评价体系中。在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中,约 70%的老师表示不敢谈论教育理想,因为他们的评价与学生的成绩紧密挂钩。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变得形式主义,例如那些华而不实的公开课。老师们花费大量时间准备公开课,平均每次公开课准备时间超过一周,却不是为了真正的教育教学,而是为了展示给上级看,以获取好评。这种表演式的课堂现象导致教育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老师和学生都在这个扭曲的体系中迷失了方向。

整个教育体系呈现出一种迷茫的状态,学生缺乏生命力,老师不敢追求教育理想。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教育模式存在严重问题,不能再继续沿着这条错误的道路走下去。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过去所犯的错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让教育回归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正轨上来。否则,我们将继续制造出更多的“炮灰”,让无数家庭陷入痛苦,让整个社会的未来失去希望。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打破这个禁锢教育发展的枷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教育环境。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陶行知先生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不能沦为生产标准化“产品”的工厂,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我们要让教育成为孩子成长的翅膀,而不是束缚他们的牢笼。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有思想、有情感、有生命力的下一代,而不是批量生产出在教育功利化战场上的炮灰。教育改革之路虽艰难,但势在必行,关乎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学校、家庭、社会每一个人都应当成为推动教育回归本质的力量,为孩子们的明天而努力。学校应重新审视教育目标,将课程设置多元化,涵盖艺术、体育、人文等领域;家庭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支持,关注内心世界;社会需减少功利性评价,为教育提供公平资源,共同为孩子创造美好未来。这是我们对孩子的责任,也是对社会和未来的责任。

好好学习
读国学经典,品世间万象。关注我,一起在文化里安顿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