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仲连:试论中国盆景的风格与艺术气质(上)

文化   2024-10-23 05:00   江苏  
文:潘仲连

文章来源:《中国盆景赏石》2022-8/9#

潘仲连



当今盆景已发展成为普世性的艺术门类之一,并按所在国家的国情相继形成了不同的造型风格,其中不乏后来居上、青胜于蓝的国家和地区。在如此喜人的空前盛况下,作为盆景创始国,如何奋发自励,继续力争上游,这对于我国盆景界来说,无疑是迫在眉睫的现实课题。我们为求发展而展望前景的同时,有必要反思国内盆景众多的地方风格与总的民族风格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探明其因果,总结其利弊。以此作为前进的新起点。

明 仇英 《金谷园图》局部

中华民族自古就崇尚自然,渴望重返自然,盆景这一“咫尺山林”便应运而生,六朝是盆景艺术的真正形成期,陶渊明创盆艺菊即是佐证。在明代画家仇英在画卷中重视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其中已有相当精美的树木盆景。初唐时期盆景已蔚成风气,以完美成熟的造型呈现于宫廷生活。

陶渊明像

从浙东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万年青盆栽”图纹陶块(现存浙江博物馆)。属新石器时代烧制的古吉祥物,是江南民间古风遗俗,由此足见盆景前身渊源也早在民间流传了。

盆栽五叶纹陶块

传统盆景的造型原理与国画理论有密切关系。譬如山水盆景布局中的仰透视、俯透视、平透视以及在全景式构图中运用的散点透视;再如空间的虚实、线条的疏密、主客峰的起伏向背,块面之间的藏露隐现、云根线脚的转折进退、通体气脉的断续流贯,写意手法的奇正相生、巧拙互补以及石料加工中的皴法原理,等等,一概都是从画论移植过来的。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传统树桩盆景的枝干布势跟中国书画的线条运用原理同样彼此相通。因为 S 形这一线条运动的基本规律在中国所有艺术领域都如影随形、无往而不在,盆景艺术当然不会例外。中国书画的基本笔法——一波三折,向来也是树木盆景整形的基本手法。这种线条伸展态势的优点是富有弹性,它是以曲求伸,柔中寓刚,其走向所体现的顺势与逆势的交替过渡有着动人的书画韵律美。盆景枝干线条长短跨度的因势而变,以迂回“反胴”运动来加强顺势推进的气够,仿佛奔泉、流电似的顿挫跌宕、徐疾收放的节奏美,常淋漓酣畅的行草书法韵味的享受。小枝伸展的修剪,如画谱所论“鸡爪”、“角鹿”,尤其饶有画意。荣枯相济的手法则有书家所讲的“飞白”之美。空间结构和各个局部处理的借让、呼应、平衡、曲直、刚柔、动静以及粗犷与细腻的调节对比,等等,还是与画论有联系。画论对我国盆景的渗透可谓是沦肌浃髓。借鉴画论的适度,很值得专题研究,不属本文主题,自当别论。

董其昌《峰峦浑厚图》局部

整形手法在明、清时期逐渐由“一波三折”演变为“一寸三弯”,标志着某些地区的加工技艺由熟练、精细走向程式套路的形式主义极端。这种格调的形成也与那个时期崇尚整齐、对称、细腻、恬静、柔和的造型风格,偏好妆饰风味较浓的横向线条美的社会风气有关。加以当时附庸风雅的富商官绅所雇用的盆景工匠或以花木为业者文化层次过低,以师传家教授业,这些也是原因之一。

“一寸三弯”与“一波三折”虽都表现为 S 形,但后者有跨度的机动灵活。寓直于曲与前者弧度的等距离分布是不同的。前者均匀如篆书,后者流畅如行书,韵味各有所长。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各地盆景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又相继以自然界的古树名木为蓝本从事自然式的艺术造型,规则型的影响正在日益缩小。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在反复,而是跃上了自然美与艺术美在远比过去更高的层次上寻求和谐的新台阶。

王羲之《兰亭集序》

我国盆景的表现技艺的沿革,虽有一定的轨迹可循,但在技艺观上,历来不少有见地的盆景从艺者又总是主张“有法”与“无法”相通融,唯求抒情达意而出入变化,是并不拘泥于成法的。古哲倡导“道进乎技”【1】在道中求悟,以“神遇”而“游刃有余”,乃是必然向自由的过渡。主张以道统技,以理驭气, 是中华文化精神所独到的可贵之处。它启迪人们不应以一招一式的“花拳绣腿”为满足,而应看到比具体的、个别的、变动的技巧更高、更带普遍性和恒久性的抽象的主体精神。只有在这个意义上,盆景艺术才不是“雕虫小技”。



我国幅员之广,自南而北,热带、亚热带以至寒温带各种气候条件都有,树种资源也多因地而异。树种虽不是盆景风格的主要成因,但各地盆景的乡土树种也与其地方特色相联系,例如耐碱的柽柳和喜暖的九里香、福建茶等的生长习性就规定着这些树种带有相对的地区适应性和局限性。固然外地树种大多可以引种栽培,但就其功效和所付代价而言,部分树种还是不及乡土树种那么得心应手的。并且树种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左右着整形方式和技巧的抉择。加以各地民情风俗、审美习惯有异,这些地域因素都对地方风格的形成起到显著的制约作用。形成地方风格的诸要素中,作品成果及其特定技巧,相应的理论阐释;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乡土树种,其影响又具有一定范围的涵盖面。这四点都是重要的。

下面拟就散布在我国三大流域的12个地区的盆景概貌稍加比较:

苏州盆景


树种以雀梅、榆、枫、石榴等杂木类为主。“粗扎细剪、以剪为主”是其制作技艺的特色。加工材料以棕丝为主,也结合使用金属丝。苏州盆景如颜书擘窠大字,在全国盆景界声誉卓著。其风格特色是古拙雅秀,荣枯相济、形象宏大、结顶丰满,风貌苍老雄健,但不失柔意。并以典雅的古盆、古架相衬托,与当地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相映生辉。

苏州园林

 “门神” 真柏 高170cm 苏州遂苑藏品

扬州盆景


以黄杨、桧、六月雪等为主要树种。棕法扎片是其主要传统技艺“一寸三弯”、“云片式”的造型是其主要特征。每个片层薄如纸,平如水。主干多作“游龙弯”。有安和、恬淡、轻柔、纤巧的静态美。但成型较慢。

当地盆景近十几年来正在寻求创新,水旱盆景异军突起,别具新境,富有诗情画意,赢得了海内盆景界一致好评。

扬派云片盆景

上海盆景


树种常绿与杂木类都占相当比重。主要树种有松、柏、枫、榆、雀梅等。整形手法也是“粗扎细剪”,但加工材料主要用金属丝。其造型特色是自然、苍劲、稳健,近年更有重大突破。水石方面造型工艺精细,雄秀兼备,与就近靖江水石同领盛誉。

当地微型与挂壁盆景同样以其精巧、新颖,闻名遐迩。

“树石缘” 小品组合 俞海英作品

南通盆景


是南通、如皋盆景的统称,主要以细叶罗汉松制作“两弯半”造型著称。加工材料主要是棕丝,“两弯半”是一个立面上的 S 型,挨次缩小跨度, 结顶回旋如昂首反顾。陈设讲求“文武树对称”。

当地近年新兴微型盆景刻画入微、精美灵异,是博得各界好评的一枝新秀。

“水绘情缘” 黄杨 陈冠军藏品

安徽盆景


皖南歙县素以“徽梅”著称,格调整饰端庄、讲求对称。制作原理“以曲为美”。主要型式有“游龙式”、“三台式”、“扭旋式”、“劈干式”等。加工手法多用麻皮、棕绳绑扎,辅以修剪。自幼逐年循序加工,成型较慢。而其自然式的梅桩盆景,更见清韵高格,不同凡响。

安徽树桩盆景大多取态自然,悬根露爪,蟠干奇崛,深得刚健之气。

“千手之韵” 榆树 高95cm 徐淦藏品

“探幽” 榆树 胡光生藏品

湖北盆景


资源丰富,又仰承楚文化遗风,加以领导重视,近年发展很快,当地树种以赤楠、火棘、水腊,云香、蚊母、金雀、树等杂木为主。造型采取曲直结合而侧重于曲线美,动静结合而侧重于动态美,刚柔结合而侧重于绚丽婉柔之美。具体的整形技法是修剪与吊扎结合,而以修剪为主。用料是金属丝与棕丝结合,而以金属丝为主。

湖北树桩盆景大多繁枝密叶,情调浓丽炽烈,饶有江汉腹地、水流云飞、变幻谲异的传统文化氛围。其水石大多再现三峡、江汉风情,颇见地方特色。

蚊母 高80cm 王昊藏品

四川盆景


树种以罗汉松、瓶兰、海棠、六月雪、银杏、竹类为主。传统型式有“对拐”、“掉拐”、“三掉拐”、“大弯垂枝”等。加工材料惯用棕丝。分枝扭扎有“平枝式”、“滚枝式”、“半平半滚式”三种手法,其特色是跨度较大而多变,分枝多作倾斜布势,富有浓郁浑厚的内地风格。近年四川盆景已急剧向自然式演变,颇多创新佳作。水石结体壮实,格调与沿海有异。

陈思甫掉拐干作品

陈思甫平枝式作品

浙江盆景


树种以松柏为主,杂木、花果类为辅。造型师承南宋杭州画松名家以及明代浙派画坛所承传的北宋风格,求郁勃耸峭之气。造型多作直中寓曲,在刚柔比重上有所偏借侧重,讲求风骨气韵。高干、合栽式是当地盆景特色之一。手法剪扎结合、加工材料金属丝、棕丝并用。民间杂木类盆景也不乏佳作。

“积健为雄” 真柏 高100cm 耕园藏品

岭南盆景


泛指两广地区盆景,其中以广州为核心。树种以九里香、福建茶、榕树、水松、雀梅等为主。造型借鉴现代岭南派画家高剑父、高奇峰画意。根据岭南气候,植物枝叶萌发力特强的有利条件以修剪法作“蓄枝截干”造型,是当地盆景界的主要技艺。

岭南盆景在风格上又可分为繁枝密叶的大树型和简洁清瘦的高耸型两类,分别体现了繁茂和清疏两种情调。

 “左右逢源” 九里香 林伟栈作品

福建盆景


以闽南泉州、厦门一带的榕景驰名,其特色是枝短、叶茂,主干扭曲伸展得体,并充分显示榕树特有的气根、茹根之美,盘根错节,老髯飘拂,别开生面。小品亦每多天趣,耐人寻味。其他树桩盆景也同样饶有地方特色。

“奇崛” 榕树 陈国建藏品

中州盆景


河南盆景起步较晚,但近年进展令人鼓舞。特别是当地盛产的柽柳盆景,经培育剪截整形,融粗犷古拙的主干与婀娜垂条于一体,望之“令人六月忘暑”。当地盆景界还善于将柽柳枝叶修剪成横向片层,岸然如苍松入画。

“晚浦烟雨” 柽柳 王选民作品

北京盆景


其桂花桩盆景系清代宫廷遗物,有“宫桂” 之美称。其观赏价值之高,在国内同类中无出其右。石榴桩也很有名。而百年老榆桩,枯片如秃鹰展翅,见者称奇。当地菊花盆景也素负盛名,其地方特色卓然可知。

从上列各例不难看到我国盆景至少已有十种公认的地方风格同时并存。其余两地也已特色渐著,预期不久也将独树一帜。

总的看,以上各地又可归纳为南北两路

南路是珠江流域及福建一带。其特色是枝叶扶疏、多不成片,整形以剪截为主。艺象以“韵”取胜,具有鲜明的南国风情。但闽广之间又有明显差异。

北路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广大地区,特色是枝叶成片、层次感较强。整形手法大多剪扎结合。而其中黄河流域又与长江一带风味稍异,前者浑厚、端庄、外朴内秀、有华北风土的敦厚、淳朴之美,后者郁勃雄迈与秀美、整饰兼备,自然与规则并存。涵盖面广而从业者众,“门户家数”林立,但总的看,北路盆景大多侧重于风骨之美。

此中得出的印象是:地域因素与文化传统异同交织程度的差距,又决定着各地风格在地缘上的亲疏关系。再进一步跨越这些界限,从总体上看,则不分南疆、北国,这四句话、十六字——“恬淡清远、雍容雅秀、古拙苍劲、宽厚中和”的艺术特色,盖已为各地风格所共有。与日本盆栽以正三角形为主体,以矮壮、严谨的特色取胜的造型手法和审美标准相对照,我国盆景的民族特色恰恰就在于以不等边三角形为主体,以清远、风雅、宽和的风范见长。这种风范既是海内各地风格在最广泛意义上的总括,同时也是五千年堂堂中华文化精神涵养陶冶的结晶。其必然性是如此彰明昭著。这就是我国盆景史、地成因的汇合点。

地方风格并非一成不变,但它又是一个与人文地理学相关联的课题,有着客观上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多种多样的地方风格既为共同的民族风格提供营养基质,同时也不排除其内在的个性差异。个性与共性是互为因果的纽带,牵动着地方风格与民族风格的大小齿轮锲而不舍地运转,从而把整个国家的盆景事业推向前进。

未完待续……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盆景赏石”公众平台!“中国盆景赏石”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号!


加入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



中国盆景赏石

微信号:zhongpenxie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中国盆景赏石
《中国盆景赏石》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主办。盆景无国界,这就是我们创办这个盆景媒体的理念!中国盆景赏石将继续以独特的「中国内容」和它的「世界盆景之旅」为每个读者推开「世界盆景之门」,展现不一样的盆景境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