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您带来
第六期楹联故事
将身许国 自挽而去
——黎又霖烈士创作“自挽联”的故事
文 | 王粲
解放前的重庆郊外,隐于茂密山林之中的白公馆,是国民党反动派的一座秘密监狱,囚禁着许多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的英勇志士。黎又霖,便是那代仁人义士的代表之一,他的故事,如同他亲笔所书的自挽联一般,可歌可泣、知命知仁。
黎又霖,生于乱世,长于风雨飘摇的年代,自幼便怀揣着救国救民之志。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黎又霖辗转来到重庆,曾参加沈钧儒等组织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同盟的前身),利用其堂兄黎季云在重庆聚康银行、侄女婿蒋华村在汇通银行的有利条件,在工商界、金融界人士中开展革命活动。1945年,在周恩来、董必武的推动下,国民党民主派、爱国民主人士在重庆共同创立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当年,民联成立人民自卫军司令部,下设路司令、纵队、支队。杨杰(耿光)任主委、总司令,黎又霖为执行委员。当民联中央于1946年初迁至上海后,重庆民联的地方组织“临时工作组”由甘祠森负责,并由杨杰和邓初民担任指导员。此后,经民联中央批准,黎又霖被增补进临工组。
1947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成立,黎又霖为民革地下工作委员会成员并任民革四川省委负责人,受命以重庆聚康银行业务专员的身份从事军运,策反和营救被捕难友等工作。1949年开春后,黎又霖奔波在川、滇、黔各地,筹建民众武装、配合解放军进军西南。
黎又霖从事革命活动期间,常年在外,无暇顾及家人,其父去世时,他忍住悲伤回信给家人:“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我今重任在身,岂能返家奔丧,望家中勿念。”
时间来到这年7月的一天上午,当时,黎又霖在重庆朝天门一带活动,突然发现被特务跟踪,他迅速在朝天门渡口找了条木船,划向对岸江北嘴,下船后又在城中小巷间穿梭,成功摆脱了特务的追踪。这时,黎又霖知道,他的身份可能暴露了。面对危险,有革命同志劝他躲避一阵,但黎又霖没有退缩,他说:“天快亮了,要坚守岗位。”8月19日,因叛徒出卖,黎又霖不幸被捕,随后被关押进了白公馆这座人间地狱。
黎又霖被捕后,受尽酷刑,他屡次咬紧牙关至嘴唇破裂,无数次陷入昏迷状态,入狱不到一月,便大病一场,几乎病死狱中。白公馆内,阴森恐怖,但黎又霖的心中却燃烧着不灭的火焰。他深知,自己虽陷囹圄,但精神不能屈服,信仰不能动摇。在这暗无天日的地方,他要用文字来抒发胸臆,激励自己和同囚战友。他在草纸上写下了两首绝命诗,他还曾在三度书写:“无话可说,请执行枪决!”
1949年11月底,歌乐山麓已隐约听见解放军的炮声,重庆解放在望。但是,穷途末路的国民党反动派却在负隅顽抗,对囚禁在集中营革命同志实施疯狂的大屠杀。此刻的黎又霖,也许已然知晓自己的命运,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感慨与悲壮。他翻身坐起,借着微弱的月光,缓缓写下了一幅自挽联:
有二绝句述怀,可歌可泣;曾三上书乞死,知命知仁。
联语中的二绝句,便是指黎又霖在狱中写的两首诗。其一:“卖国殃民恨独夫(1),一椎不中未全输(2)。琅档(3)频向窗前望,几日红军到古渝(4)?”其二:“革命何须向死生,将身许国倍光荣。今朝我辈成仁去,顷刻黄泉又结盟。”下联“曾三上书乞死”,则是黎又霖对自己内心挣扎与抉择的真实写照,指的便是在狱中,他三次递书请求枪决,以死明志。
是年11月27日,黎又霖被国民党特务枪杀于“白公馆”后山松林坡。如今,后世的我们再看这幅自挽联,它不仅凝聚了黎又霖对革命事业的憧憬,更展现了他对生死、命运的深刻理解和坦然面对。
注释:
(1)独夫:蒋介石。
(2)一椎不中未全输:借用张良刺秦的故事,比喻虽然自己的工作遭到破坏,但革命事业依然如火如荼。
(3)琅档:带着锁链。
(4)古渝:重庆。
(本文由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文博副研究馆员王浩 指导)
-END-
副总编:黄 伟
责 编:王 粲 郭思云
编 辑:胡亚亚 雷 诗
将沙坪坝发布设为星标
权威信息 第一时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