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 | 三区民主建政工作回忆

民生   2024-12-04 10:39   重庆  


今天,为您带来第十期


三区民主建政工作回忆


文 | 李敬之 凌云 刘钢


1950年5月,重庆市第三区成立后,农村乡级政权建设在民主建政时期经历了从建立乡公所到成立乡人民政府两个时期。

01
建立乡公所

重庆解放后,我们迅速完成了对重庆市原十三、十四区旧政权的接管,建立了区级人民政权机构——区公所,行使基层地方政权职责。1950年4月,重庆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立区级党委组织和政权机构的决定》《将重庆市原十三、十四区合并建立重庆市第三区的决定》。5月,重庆市第三区区委和第三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当时,第三区是重庆著名的文化区,也是城乡交错并存的城市郊区,面临繁重的民主改革任务,特别是农村迫切要求开展减租退押和改革土地制度,但旧的保甲制度尚未变革,基层政权组织尚未建立,因此,在农村迅速建立起人民的基层政权组织刻不容缓。区委、区政府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区政建设的决定,结合并区后的实际,依据交通条件、地理形势和发展前途等因素,于1950年11月提出了农村划分磁器口、新桥、山洞、歌乐山四个乡的方案,在广泛征求农会、农民代表意见基础上,在1950年11月提交区各界人民代表会协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了磁器口、新桥、山洞、歌乐山四个乡公所,以原保辖范围,划定了四个乡的管辖范围,任命西南服务团老干部林松岩为磁器口乡乡长,许宝清为新桥乡乡长,李敬之为山洞乡乡长,张继义为歌乐山乡乡长。

乡公所属区政府下辖基层政权机关,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全力投入轰轰烈烈开展的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运动。这是一场激烈的反封建、反压迫、反剥削的阶级斗争,全区组织了民主人士和学生为主的减租退押、土地改革工作团下乡,乡长兼工作队队长,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农民群众组织起来,消除顾虑,提高觉悟,发展和壮大农会,在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声势下,撕破脸跟地主封建势力进行了斗争,打击和镇压了恶霸地主和反革命分子,农民在经济上得到了胜利果实,减少了租金,退得了押金,分得了土地。政治上树立了优势,成为农村的实际统治者。乡公所对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02
成立乡人民政府

1951年4月,全区胜利完成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为了加强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原来的四个乡调整划分为詹家溪、童家桥、覃家岗、上桥、山洞、新开寺、金刚坡七个乡,设立乡人民政府。

农村经过轰轰烈烈的减租退押、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的阶级觉悟,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农村干部,为民主建政,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创造了条件。1951年5月,区委、区政府在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农代会上提出了划小乡的范围和加强民主建政的意见。7月,以山洞乡为重点开展民主建政工作,紧接着在歌乐山、新桥乡和磁器口乡展开,历时一个多月,在1951年8月,全区农村完成民主建政工作。

民主建设乡级人民政权,是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主建政的重大举措。全区农村民主建政过程:首先是组建民主建政筹备委员会。由乡公所聘请辖区内有关单位、派出所、农会、学校和居民代表组成,乡长担任主任委员,负责全乡民主建政宣传工作的安排,审定划分选区,分配代表名额,审查代表名单,协商提出候选人,组织筹划召开乡人民代表会议等各项事宜。二是广泛开展宣传工作。针对农民中存在的分了田地,何必选什么代表、乡长等不正确的思想和居民中存在的分地没有我们,做事又要我们等消极旁观思想,召开干部会和宣传员会议,讲解民主建政的意义,开展新旧政权对比,控诉旧政权。在控诉会上,农民以亲身经历愤怒控诉在旧社会处处遭压迫、拉壮丁、派款,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没得吃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申,根子就在旧政权。通过宣传和新旧政权对比教育,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搞好民主建政的重要,使大家知道保卫胜利果实必须当家作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他们高呼“掌握政权”“人民当家做主”的口号,积极投身到民主建政工作中去。同时,向群众宣传如何选好人民代表,开好人民代表会议,当家做主行使选好乡长、委员的权利。三是划好选区,选好代表。乡级民主选举范围,以自然村为基础,与村农会商讨划分选区,宣传和学习重庆市人民政府暂行组织规程草案和组织原则。代表名额乡筹委会按每十户选代表一名来安排,代表的条件是:反对“三大”敌人,赞成共同纲领者,均可当选为代表。代表要有广泛的代表性,才能充分反映和收集各方面的意见,既要体现贫雇中农的意见和利益,又要照顾各阶层代表各方面的意见和利益,以免选出清一色的代表变成贫雇中农专政,这是与“农代会”代表的不同之处。据山洞乡统计,当选乡人民代表201人,其中雇农12人,贫农101人,中农61人,富农3人,工人4人,教师7人,机关干部5人,自由职业、小商、贫民等其他成分18人。四是开好乡人民代表会议。乡人代会时间为一天,由原来的乡长作报告,主要内容是全乡减租退押,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工作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号召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开展抗美援朝活动,然后讲解选举办法,介绍候选人简历,进行分组酝酿,投票选举乡长和乡政府委员。

民主建政过程进展很顺利,广大群众和人民代表对筹委会提出的乡长、委员候选人均全部当选,受到代表们的热烈鼓掌欢迎,纷纷献花献旗,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农民代表高兴地说:“我们分了地,翻了身,还要当乡长”。“今天的政权掌握在我们手里,一定要好好爱护,对不法地主和反革命分子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在民主建政中,调整了乡级政权组织,由原四个乡调整为七个乡,乡长由任命制过渡到民主选举制,成立乡人民政府委员会。1951年8月,在各乡人民代表会议上,全区七个乡,选出正副乡长14人,政府委员65人(妇女16人),其中农民乡长10人,正乡长6人,副乡长4人。首届乡人民政府领导班子是:覃家岗乡乡长魏邦才,童家桥乡乡长廖开福,上桥乡乡长张万才,山洞乡乡长李敬之,新开寺乡乡长景云清,金刚坡乡乡长余成元,詹家溪乡乡长邹明才。

全区乡级民主建政工作,自1951年7月1日开始,到8月8日结束。通过民主建政,不仅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民主建政的认识,树立了当家做主思想,更可喜的是选拔了一批贫雇中农积极分子参加乡政府工作,成为农村工作新的生力军,从而大大增强了基层政权的领导力量。


作者介绍
刘钢


刘钢,1949年6月在上海参加“西南服务团”,1949年12月至1950年3月参加接管十三区工作。曾任中共沙坪坝区委政治研究室、区体改委、区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等职。



-END-



总编辑:罗   飞

副总编:黄   伟

责   编:王   粲 郭思云

编   辑:胡亚亚 雷   诗

将沙坪坝发布设为星标

权威信息 第一时间掌握


沙坪坝发布
传播权威声音、传递主流价值、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全民力量。
 最新文章